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word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kindle] 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内容简介:
本书为精准医学出版工程精准诊断系列丛书之一。本书对分子病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方法及其在精准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运用分子和遗传学方法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类,设计和验证对治疗反应和病情发展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不同的基因构成造成的对肿瘤的个人易感性,还有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肿瘤发生的影响等。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3
1 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3
1.1 分子病理实验室基本要求 3
1.1.1 分子病理实验室人员资质要求 3
1.1.2 检测实验室的区域设置要求 4
1.1.3 检测试剂及项目要求 4
1.1.4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要求 4
1.2 分子病理实验室运行规范 4
1.2.1 建立标准化病理标本处理规范 4
1.2.2 建立标准化实验操作流程 5
1.2.3 检测结果解读及报告 5
1.2.4 建立明确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7
1.3 分子病理实验室管理和评估 7
1.3.1 人员管理 7
1.3.2 文件管理 7
1.3.3 质量管理 7
1.4 分子病理检测试剂使用与管理 8
1.4.1 试剂选择和入库 8
1.4.2 试剂存贮 9
1.4.3 试剂的使用和记录 9
1.4.4 试剂废弃 10
1.4.5 试剂文件管理 10
1.4.6 设立督查机制和奖罚制度 10
1.5 分子病理实验室质量控制 10
1.5.1 室内质控 10
1.5.2 室间质评 12
参考文献 12
2 生物样本库组织采集与处理 14
2.1 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14
2.2 样本收集的知情同意 14
2.3 样本库组织构架 15
2.3.1 样本采集人员 15
2.3.2 样本库设施 15
2.3.3 标准作业指导书 16
2.4 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16
2.4.1 血液样本 16
2.4.2 血清、血凝块提取 17
2.4.3 血浆、白细胞提取 17
2.4.4 组织样本 18
2.5 样本库信息管理 20
2.5.1 样本入库 20
2.5.2 信息化管理 21
2.5.3 术后随访信息 21
2.5.4 样本质量控制 21
2.5.5 样本溯源的管理 22
2.6 样本保存方式 22
2.6.1 深低温保存 22
2.6.2 常温保存 23
2.7 样本保护剂 24
2.7.1 DNA/RNAstable 24
2.7.2 Allprotect 24
2.7.3 RNAlater 24
2.8 展望 25
参考文献 25
3 常用分子病理学技术在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28
3.1 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染色 29
3.1.1 免疫组织化学简介 29
3.1.2 免疫组织化学的特点 29
3.1.3 免疫组化染色组织标本的固定 30
3.1.4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及蜡块的保存 31
3.1.5 固定方式选择——抗原稳定性 31
3.1.6 抗体的选择——抗原结构和组织预处理 31
3.1.7 抗原修复 32
3.1.8 抗体的类型与特点 32
3.1.9 免疫组化检测系统 33
3.1.10 免疫组化染色方式 39
3.1.11 免疫组化质量控制 40
3.1.12 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41
3.2 核酸分子杂交 42
3.2.1 荧光原位杂交 43
3.2.2 亮视野原位杂交 50
3.2.3 RNA原位杂交 51
3.2.4 高通量mRNA杂交 52
3.3 流式细胞术 53
3.3.1 流式细胞仪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数据处理 53
3.3.2 FCM在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54
3.3.3 FCM在精准分子病理诊断中的展望 59
3.4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59
3.4.1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原理 59
3.4.2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66
3.5 基因测序 68
3.5.1 测序技术概述 68
3.5.2 第一代测序技术 69
3.5.3 第二代测序技术 70
3.6 组学技术 72
3.6.1 基因组学 73
3.6.2 转录组学 74
3.6.3 蛋白质组学 76
3.7 显微切割 77
3.7.1 显微切割技术的演变 78
3.7.2 显微切割的材料 78
3.7.3 显微切割的影响因素 79
3.7.4 显微切割的操作方法 80
3.7.5 显微切割技术的应用 80
3.7.6 未来展望 82
3.8 生物信息学 83
3.8.1 基因组变异类型及检测方法 83
3.8.2 人群、疾病及序列数据库介绍 84
3.8.3 基因变异功能预测软件介绍 85
3.8.4 人类DNA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86
3.8.5 测序序列生成(base calling) 86
3.8.6 序列比对及变异检测(alignment and variant calling) 86
3.8.7 变异注释(interpretation) 88
参考文献 89
4 病理细胞和组织的生物标志物 97
4.1 生物标志物的类型、来源及检测 97
4.1.1 生物标志物的概念 97
4.1.2 生物标志物的来源及类型 98
4.1.3 生物标志物的选择 98
4.1.4 生物标志物筛选及检测平台 98
4.2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中的应用 99
4.2.1 生物标志物与疾病诊断 99
4.2.2 生物标志物与疾病治疗 103
4.2.3 病理形态学联合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03
参考文献 105
5 分子病理与数字病理大数据 107
5.1 分子病理大数据 107
5.1.1 分子病理大数据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108
5.2 数字病理大数据 114
5.2.1 数字病理大数据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115
5.3 大数据驱动的精准诊断发展趋势 117
参考文献 118
第二篇 各论 125
6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125
6.1 胃肠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125
6.1.1 散发性结直肠癌 125
6.1.2 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直肠癌 128
6.1.3 遗传性结直肠癌 128
6.1.4 散发性胃癌 129
6.1.5 遗传性胃癌 131
6.2 胃肠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133
6.2.1 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 133
6.2.2 结直肠癌分子分型 133
6.2.3 胃癌组织学分型 134
6.2.4 胃癌分子分型 135
6.3 胃肠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135
6.3.1 胃肠肿瘤的固定与拍照 135
6.3.2 胃肠肿瘤的描述与取材 136
6.4 胃肠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137
6.4.1 结直肠癌 137
6.4.2 胃癌 140
6.5 胃肠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141
参考文献 142
7 肝胆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148
7.1 肝胆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学机制 148
7.1.1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 148
7.1.2 肝细胞腺瘤 148
7.1.3 肝细胞癌 149
7.1.4 肝内胆管癌 153
7.2 肝胆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155
7.2.1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病理学类型 155
7.2.2 肝细胞腺瘤的病理学类型 156
7.2.3 肝细胞癌的病理学类型 161
7.2.4 肝内胆管癌的病理学类型 163
7.3 肝胆肿瘤取材规范 164
7.4 肝胆肿瘤分子病理指标与临床意义 165
7.4.1 肝脏异型增生结节的分子病理指标及临床意义 165
7.4.2 肝细胞腺瘤的分子病理指标及临床意义 166
7.4.3 肝细胞癌的分子病理指标及临床意义 168
7.4.4 肝内胆管癌的分子病理指标及临床意义 171
7.5 双表型肝细胞癌 171
7.6 肝癌的克隆起源特征 173
7.6.1 复发性肝细胞癌的克隆起源特征 174
7.6.2 多结节性肝癌的克隆起源特征 174
7.6.3 肝癌克隆起源检测的临床意义 175
7.7 肝胆肿瘤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177
参考文献 177
8 胰腺癌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184
8.1 胰腺癌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184
8.1.1 家族性胰腺癌 184
8.1.2 增加胰腺癌易感性的遗传综合征 185
8.1.3 散发性胰腺癌 186
8.2 胰腺癌的病理学类型 189
8.2.1 胰腺癌组织学分型 189
8.2.2 胰腺癌分子分型 190
8.3 胰腺癌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192
8.3.1 胰腺癌标本的切开、固定与拍照 192
8.3.2 胰腺癌标本的描述与取材 192
8.4 胰腺癌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193
8.4.1 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DNA 193
8.4.2 微小RNA 194
8.4.3 外泌体 194
8.5 胰腺癌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194
参考文献 195
9 呼吸系统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198
9.1 呼吸系统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198
9.2 呼吸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200
9.2.1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学 200
9.2.2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病理学 205
9.2.3 呼吸系统间叶性肿瘤分子病理学 208
9.3 呼吸系统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210
9.3.1 标本取材 210
9.3.2 样本制备 213
9.4 呼吸系统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213
9.4.1 免疫组织化学标志 213
9.4.2 基因检测 217
9.4.3 液体活检 219
9.5 呼吸系统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219
参考文献 221
10 泌尿系统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225
10.1 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225
10.1.1 肾细胞癌 225
10.1.2 膀胱癌 228
10.2 泌尿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232
10.3 泌尿系统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233
10.3.1 粗针穿刺活检标本 234
10.3.2 手术切除标本 234
10.4 泌尿系统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234
10.4.1 肾细胞癌 234
10.4.2 膀胱癌 240
10.5 泌尿系统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242
参考文献 243
11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249
11.1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249
11.1.1 前列腺癌 249
11.1.2 生殖细胞肿瘤 252
11.2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257
11.2.1 前列腺癌组织学类型与分子分型 257
11.2.2 精原细胞瘤组织学分型 258
11.2.3 精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 258
11.2.4 胚胎性癌组织学 259
11.2.5 卵黄囊瘤组织学类型与分子分型 259
11.3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259
11.3.1 前列腺癌标本取材规范 259
11.3.2 生殖细胞肿瘤取材要求及制样原则 261
11.4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261
11.4.1 前列腺癌 261
11.4.2 精原细胞瘤 263
11.4.3 精母细胞瘤 263
11.4.4 胚胎性癌与卵黄囊瘤 264
11.5 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264
参考文献 264
12 血液系统疾病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268
12.1 血液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268
12.1.1 急性白血病 268
12.1.2 骨髓增殖性肿瘤 269
12.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73
12.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274
12.2 血液肿瘤的病理类型 275
12.2.1 急性白血病 275
12.2.2 骨髓增殖性肿瘤 281
12.2.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83
12.2.4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 285
12.3 血液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286
12.3.1 外周血和骨髓液的采集与处理 286
12.3.2 骨髓活检 287
12.3.3 分子生物学检测标本的处理 287
12.4 血液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287
12.4.1 急性白血病 287
12.4.2 骨髓增殖性肿瘤 292
12.4.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4
12.4.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 295
12.5 血液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296
12.6 淋巴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297
12.6.1 B细胞肿瘤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297
12.6.2 T/NK细胞肿瘤 305
12.6.3 组织细胞与树突细胞肿瘤 310
12.7 淋巴瘤的病理学类型 310
12.8 淋巴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13
12.9 淋巴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14
12.9.1 常见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14
12.9.2 常见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16
12.9.3 常见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18
12.9.4 霍奇金淋巴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19
12.9.5 其他情况 319
12.10 淋巴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21
参考文献 321
13 妇科肿瘤的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327
13.1 妇科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27
13.1.1 宫颈癌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27
13.1.2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27
13.1.3 遗传性卵巢癌的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28
13.2 妇科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330
13.2.1 宫颈癌的病理学类型 330
13.2.2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学类型 330
13.2.3 遗传性卵巢癌的病理学类型 331
13.3 妇科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31
13.3.1 宫颈癌的取材要求及制样原则 331
13.3.2 子宫内膜癌的取材要求及制样原则 332
13.3.3 卵巢癌的取材要求及制样原则 333
13.4 妇科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33
13.4.1 宫颈癌HPV检测及临床意义 333
13.4.2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35
13.4.3 遗传性卵巢癌的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 336
13.5 妇科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37
13.5.1 宫颈癌的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37
13.5.2 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37
13.5.3 遗传性卵巢癌的分子精准诊断展望 338
参考文献 339
14 乳腺癌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344
14.1 乳腺癌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44
14.2 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 346
14.2.1 非浸润性乳腺癌 346
14.2.2 微小浸润癌 346
14.2.3 浸润性乳腺癌 346
14.2.4 乳腺其他类型肿瘤 348
14.3 乳腺癌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48
14.3.1 标本类型及固定 348
14.3.2 取材及大体描述 349
14.4 乳腺癌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51
14.4.1 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351
14.4.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353
14.4.3 乳腺癌分子预后和预测因素 355
14.5 乳腺癌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59
参考文献 360
15 软组织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363
15.1 软组织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63
15.1.1 软组织肿瘤的发生和演进机制 363
15.1.2 软组织肿瘤的病因学 364
15.2 软组织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365
15.2.1 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类型 365
15.2.2 软组织肿瘤的分子遗传学 369
15.3 软组织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70
15.3.1 软组织肿瘤的标本类型 370
15.3.2 软组织肿瘤的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71
15.4 软组织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71
15.4.1 EWSR1基因断裂 372
15.4.2 FOXO1断裂基因 373
15.4.3 SS18基因断裂 374
15.4.4 MDM2基因扩增 374
15.4.5 TFE3基因断裂 374
15.4.6 ALK基因断裂 375
15.4.7 ETV6基因断裂 375
15.4.8 FUS基因断裂 376
15.4.9 USP6基因断裂 376
15.4.10 SMARCB1纯合子缺失 376
15.4.11 c-Kit基因突变 377
15.4.12 HMGA2基因断裂 378
15.5 软组织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379
15.5.1 软组织肿瘤的分类 379
15.5.2 软组织肿瘤亚型的精确诊断 379
15.5.3 发现新的软组织肿瘤类型 379
15.5.4 软组织肿瘤的靶向治疗和预后 380
参考文献 381
16 骨和软骨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385
16.1 骨和软骨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385
16.1.1 与骨肿瘤发生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86
16.1.2 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386
16.1.3 软骨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386
16.1.4 尤文肉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 387
16.2 骨和软骨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387
16.2.1 成骨性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389
16.2.2 成软骨性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389
16.3 骨和软骨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389
16.3.1 活检组织的取材及固定 390
16.3.2 骨和软骨肿瘤的描述与取材 390
16.4 骨和软骨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91
16.4.1 骨肉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91
16.4.2 软骨肉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95
16.4.3 尤文肉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398
16.5 骨和软骨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400
参考文献 401
17 内分泌肿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406
17.1 内分泌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07
17.1.1 垂体腺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07
17.1.2 甲状腺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12
17.1.3 甲状旁腺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16
17.1.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18
17.2 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422
17.2.1 垂体腺癌的病理学类型 422
17.2.2 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424
17.2.3 甲状旁腺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腺瘤、不典型腺瘤、癌) 425
17.2.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学类型 426
17.2.5 肾上腺肿瘤的常见病理学类型 428
17.3 内分泌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431
17.3.1 甲状腺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431
17.3.2 甲状旁腺肿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432
17.3.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描述与取材 432
17.3.4 肾上腺肿瘤取材原则 433
17.4 内分泌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433
17.4.1 垂体腺瘤的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433
17.4.2 甲状腺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436
17.4.3 甲状旁腺肿瘤病理诊断指标和临床意义 438
17.4.4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438
17.4.5 肾上腺肿瘤分子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 441
17.5 内分泌肿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442
参考文献 443
18 神经胶质瘤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460
18.1 胶质瘤发生和演进的病理机制 460
18.1.1 胶质瘤的细胞起源 460
18.1.2 胶质瘤的发生机制 462
18.2 胶质瘤的病理学类型 464
18.2.1 WHO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标准 464
18.2.2 WHO胶质瘤分类、分型及分级 465
18.2.3 胶质瘤的诊断标准与病理学类型 467
18.3 胶质瘤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473
18.3.1 标本类型及采集与送检 473
18.3.2 标本的固定 473
18.3.3 取材前标本及相关信息核对 473
18.3.4 小活检标本的大体描述及取材规范 473
18.3.5 手术全切或次全切标本的大体描述及取材规范 474
18.4 胶质瘤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474
18.4.1 胶质瘤病理诊断常检测的蛋白标志物及临床意义 475
18.4.2 胶质瘤病理诊断常检测的分子指标及临床意义 476
18.4.3 胶质瘤组织病理学与分子病理学分层诊断的流程 478
18.5 胶质瘤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478
参考文献 480
19 神经变性疾病的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483
19.1 Tau病 483
19.1.1 Tau蛋白及Tau病 483
19.1.2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学 485
19.2 α-synuclein病 486
19.2.1 α-synuclein蛋白与α-synuclein病 486
19.2.2 帕金森病的病理学 487
19.3 TDP-43蛋白病 487
19.3.1 TDP-43蛋白与TDP-43蛋白病 487
19.3.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487
19.3.3 额颞叶变性 488
参考文献 489
20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491
20.1 心血管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 491
20.1.1 先天性心脏缺陷 491
20.1.2 遗传性心肌病 493
20.1.3 遗传性心律失常 495
20.1.4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 497
20.2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遗传学分型与病理形态学表型 498
20.2.1 先天性心脏缺陷 498
20.2.2 心肌病的基因遗传学分型与病理形态特征 499
20.2.3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 502
20.3 心脏及主动脉标本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504
20.3.1 心血管标本的处理原则 504
20.3.2 心血管标本形态学观察及取材 504
20.4 心血管疾病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506
20.4.1 遗传性心肌病 506
20.4.2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 509
20.4.3 遗传性心律失常 512
20.5 心血管疾病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516
参考文献 517
21 细胞学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524
21.1 细胞学标本病理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524
21.1.1 体内腔隙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脑脊液) 524
21.1.2 穿刺所获取的细胞悬液 526
21.1.3 活检组织学标本同时获取的细胞学刷片、涂片 526
21.1.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526
21.1.5 痰液 527
21.1.6 尿液 528
21.2 细胞学标本分子病理检测及诊断的方法、流程 531
21.2.1 细胞学标本分子病理常用检测方法 531
21.2.2 细胞学分子病理检测的流程 533
21.3 细胞学标本精准分子病理检测及诊断展望 536
21.3.1 体内腔隙积液细胞学标本中无细胞上清标本的分子病理检测 537
21.3.2 循环肿瘤细胞的诊断及检测 537
参考文献 540
22 常见感染性疾病分子病理与精准诊断 543
22.1 常见感染性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 544
22.1.1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机制 544
22.1.2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性传播性疾病的病理机制 549
22.1.3 梅毒的病理机制 550
22.1.4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理机制 550
22.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理机制 552
22.1.6 埃博拉病毒病的病理机制 553
22.1.7 狂犬病的病理机制 554
22.1.8 结核病的病理机制 554
22.2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改变 555
22.3 常见感染性疾病取材要求和制样原则 557
22.3.1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容器 558
22.3.2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转运 558
22.3.3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的保存温度和时间的要求 558
22.3.4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类型 558
22.3.5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固定标准 558
22.3.6 感染性疾病的标本取材和制样原则 559
22.4 常见感染性疾病分子病理诊断指标与临床意义 559
22.4.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59
22.4.2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0
22.4.3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2
22.4.4 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2
22.4.5 艾滋病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4
22.4.6 梅毒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4
22.4.7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5
22.4.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6
22.4.9 埃博拉病毒病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6
22.4.10 狂犬病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7
22.4.11 结核病的分子检测与临床意义 568
22.5 常见感染性疾病精准分子病理诊断展望 568
参考文献 569
索引 576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37193784:
( 2025-01-18 17:49:44 )
无损版本报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27389714:
( 2024-09-27 06:28:34 )
图文功能搭配EPUB/TXT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0924210:
( 2024-07-14 10:30:10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EPUB/TXT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40131783:
( 2025-02-21 17:56:23 )
互动功能搭配PDF/TXT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17507510:
( 2024-06-04 21:25:10 )
精校的报告资源,互动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