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 -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2 05:39:45

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1900-1911):以"苏报案"为中心》作者以中立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全方位地考察“苏报案”。细致展现了清政府与公共租界工部局在引渡、审判、量刑等一系列环节上反复交涉的曲折过程,从维护国家司法主权的角度谴责了列强的霸道行径。进而将英、美、法、德、日等国法律有关维护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与惩处诽谤罪的立法精神、量刑幅度,与《大清刑律》进行横向比较,揭示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巨大差异。又将“苏报案”与清代历史上的文字狱进行了纵向比较,从立法学与司法学的角度,论证了随着中国近代史社会的转型,落后的、野蛮的《大清律例》终将被废除的历史必然性。这些内容,开拓了“苏报案”研究的新领域,对近代法制史、辛亥革命史的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关于本课题的档案资料状况及研究现状 第一章清末新闻、出版案件述略(1900年—1911年) 一、第一个阶段:1900年至1903年 二、第二个阶段:1904年至1906年 三、第三个阶段:1906年至1911年 四、对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的法律分析 第二章“苏报案”发生前后上海公共租界地区司法概况 第一节晚清上海地区中方管辖区的行政、司法系统及司法运作简况 第二节工部局的成立与公共租界行政、司法运作方式的逐步成型 第三节上海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过程及其内涵 第四节近代西方律师辩护制度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引入 第三章《苏报》及“苏报案”的缘起 第一节近代以来上海地区相对宽松之言论自由环境的形成 一、公共领域的形成和新式文化人群体的聚集 二、上海公共租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及相对宽松之言论环境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苏报》的设立及发展演变 第三节《苏报》急速“革命”及主要刊载内容 第四章“苏报案”发生的简要经过 第一节始作俑者 第二节最终抓捕名单的确定及“苏报案”涉案人员与本案的关联 一、涉案人员与本案的关联 二、蔡元培与本案的关联及出走青岛缘由考证 第三节关于邹容、章炳麟被卷入“苏报案”是否吴稚晖告密的辨析 第五章“苏报案”案发后的外交交涉 第一节扑朔迷离的抓捕行动 一、在上海公共租界内捉人的交涉及行动 二、有关查封《苏报》的交涉及具体行动 第二节“沈荩案”前引渡“苏报案”案犯的外交交涉 一、以张之洞为主导开启外交交涉 二、中外关于立即解宁审办与“俟[沪]会讯后设法解宁审办”的争论与交涉 三、各国公使、驻沪领事大多赞成“引渡”与工部局反对“引渡”的争执与交涉 第三节“沈荩案”的发生与中外交涉形势的急剧变化 一、通过驻外公使直接与外国政府就本案进行交涉 二、中英关于“引渡”事宜的交涉 三、“监禁免死”之折衷方案的提出 第四节“苏报案”定案阶段的交涉及审讯过程 一、初期审判阶段的审讯及交涉情况 二、第一次判决产生前后的交涉、审讯过程 三、列强推翻第一次审讯结果,与清政府重新“会同商议”并最终定案 第六章对“苏报案”判决结果的法律思考 第一节“苏报案”审讯过程中反映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 一、中西方在语言文化上存在较大蒡异导致的法律冲突 二、中西方在适用法律、认定罪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的法律冲突 三、中西方在办案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的法律冲突 四、中西方对于刑罚目的理解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导致的法律冲突 第二节“苏报案”判决结果与列强相关法律之渊源关系 一、列强主流的刑法思想及其对新闻出版案件的影响 二、列强新闻出版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相关立法活动的空前活跃 三、列强针对涉及元首或君主之新闻出版案件罪名的设定及其刑罚处罚 四、列强针对新闻出版案件的个案分析 五、“苏报案”判决结果直接源自英国相关法律并与其他列强新闻出版法律大体吻合 第三节从“苏报案”看清末司法运作中潜规则的应用 第四节影响“苏报案”结果的其他因素 第七章“苏报案”等案件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第一节从“苏报案”等案件与清中期文字狱的比较看法律变迁 第二节“苏报案”发生后清政府的态度:直接引发多起言论案件 第三节“苏报案”发生后民间各界的反应 第四节“苏报案”等案件与清末新闻、出版法规的酝酿与制定 一、《大清律例》中对言论、文字案件(涵盖新闻、出版案件)的相关规定 二、清末新闻、出版法规的酝酿与制定 第五节《革命军》、“苏报案”与辛亥革命 结语 写在文后的话 附录一主要引用图表 附录二相关报刊对“苏报案”的全程报道 1.上海某报纸关于“封闭一华文报馆”的报道 2.《纽约时报》关于“苏报案”的有关报道 附录三“苏报案"历次庭审实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徐中煜,山西长治人,法学博士,副研究员、工程师。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站博士后,北京地区第20届博士后联谊会副理事长。;曾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系访问学者,并获得北京市2009年度优秀人才培养资助。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法律史、高等教育,曾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域研究》、《安徽史学》、《高等教育研究》、《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规划建设》、《中外建筑》等国内核心期刊、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兴趣(182+)
  • 注释(1494+)
  • 完整(508+)
  • 云同步(148+)
  • 无损(1093+)
  • 一键(496+)
  • 系统(744+)
  • 珍藏(654+)
  • EPUB(675+)
  • 深度(947+)
  • 如获至宝(457+)
  • 满意(742+)
  • 稀缺(205+)
  • 重排(107+)
  • 考证(159+)
  • 水印(638+)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860935: ( 2025-02-07 00:55:35 )

    精校版本教材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42023109: ( 2025-03-15 15:18:29 )

    无延迟下载PDF/EPUB文件,精校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44060531: ( 2025-04-08 05:15:31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33522779: ( 2024-12-07 06:06:19 )

    完整的期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35082123: ( 2024-12-25 07:15:23 )

    稳定下载PDF/EPUB文件,精校教材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