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列宁传 -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2 13:48:33

列宁传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列宁传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列宁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5004801
  • 作者:黄楠森 / 曾盛林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9-7
  • 页数:768
  • 价格:10.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对苏联历史感兴趣的人,政治学研究者,历史爱好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对列宁生平和思想感兴趣的读者
  • TAG:政治理论 / 历史传记 / 共产主义 / 苏联历史 / 革命思想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2 13:48:33

内容简介:

【前言】 我国人民一贯对列宁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在解放前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的建设中,马克思列宁主义都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今天,当我们进行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诚然,马克思没有坐过火车,列宁没有看过电视。在他们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找不到我们当前应当如何进行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成答案,没有我们当前应当如何调整物价的现成方案。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同样没有关于中国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现成答案。然而有谁能够否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呢? 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列宁关于应当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理论论述,给我们作了最透彻的说明。他说:“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了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如果不愿意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种科学推进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其主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又说:“从马克思的理论看来,……这—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列宁的这些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待列宁的理论的态度。 什么是列宁给我们提供的“总的指导原理”呢?一搬离开特殊之中。惟有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列宁的革命实践和理论创作,才能找到他提供的总的指导原理。像十年“文革”时期那样,割取几条语录是找不到他的指导原理的。这种作法,正如列宁批判的伯恩斯坦对待马克思理论的态度一样,“只是向后退,借用一些落后理论的片言只语”。 本书的目的,就是力求通过叙述列宁的革命实践以及他在各个时期的重要著作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主要观点,为读者提供寻找指导原理的基础。 不需讳言,我们以往对列宁也有个人迷信的因素。本书力求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叙述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以及他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同时加上我们的一些初步的分析和评论,包括指出列宁的某些失误和不当之处。 作为传记,本书以列宁生平活动的时间顺序安排各章的结构。但有些章节并不一定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把列宁的某些思想纳入了相对集中的专题。这种作法在十月革命后的几章中更突出一些。 任何一本书都是历史的产物。由学者以个人身份撰写列宁这样的伟大政治领袖和革命导师的传记,在几十年前是不可能想的,今天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任何一本书的水平,从根本上说也是受一定的历史条件(其中当然包括作者的主观条件)所限定的。本书也不例外。我们自知我们的主观条件很差,本书无论在材料的掌握上,还是在问题的分析和评论上,都不可能没有不足和失当之处,敬希读者和专家予以指正。 本书由我们两人共同拟定提纲,共同修改定稿。主要执笔人是曾盛林。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吸取了国内外有关列宁研究的部分成果。此外,王仆同志阅读了书稿第一、二、三、四章,佟正昆同志阅读了第三、九、十、十一章,并作了修改润色工作,使原稿增色不少。王东同志阅读了第十二、十三章,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唐□华同志题写了书名。河南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同志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黄楠森 曾盛林 1988年8月

书籍目录:

导言列宁是人不是神 1 第一章革命观点的形成 17 (一) 社会时代造就的伟大人物 17 (二) 列宁的父母和哥哥 22 (三) 童年和少年时期 27 (四) 革命活动的开始 33 (五)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35 (六) 开始反对民粹派思想的斗争 38 (七) 《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43 (八)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49 第二章彼得堡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57 (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57 (二) 驳斥所谓俄国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市场 63 (三) 揭露“人民之友”的真面目 68 (四) 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基石 73 (五) 揭露“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实质 80 (六)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86 (七) 克鲁普斯卡娅 92 (八) 在彼得堡监狱里 98 第三章在西伯利亚流放地 105 (一) 流放舒申斯克村 105 (二) 俄国社会民主党纲领和策略的初步论述 110 (三) 对民粹派理论的深入批判 114 (四) 创立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123 (五) 反对俄国的伯恩斯坦主义 137 (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运用 143 (七)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计划 150 第四章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 155 (一) 全俄政治机关报——《火星报》的筹备 155 和创办 155 (二) 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中心 159 (三) 奠定新型政党的思想基础 163 (四)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167 (五) 政治斗争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决定作用 171 (六)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 176 国翻转过来 176 (七)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 180 (八)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 186 筹备与召开 186 (九) 反对孟什维克组织路线的斗争 194 (十) 在党内斗争中曲折前进 200 第五章在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 210 (一) 俄国革命的开始和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 210 (二) 全面论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策略 215 (三) 在革命的旋风时期 222 (四) 回到革命的俄国 228 (五) 莫斯科武装起义 233 (六) 在第四次(统一的)党代表大会上 240 (七) 艰难而卓越的秘密革命工作 245 (八) 在第五次党代表大会上的胜利 249 (九) 六三政变以后 255 第六章在革命低潮时期 262 (一) 总结革命的历史教训 262 (二) 重新审查党的土地纲领 267 (三) 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272 (四) 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贡献 279 (五) 对物理学新发现的哲学总结 289 (六) 提出哲学的党性原则 295 (七) 反对取消派和召回派的斗争 301 (八) 艰苦的侨居生活 305 (九) 反对第二国际机会主义 317 第七章在新的革命高涨年代 323 (一)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 323 (二) 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 328 (三) 列宁和《真理报》 335 (四) 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342 (五) 指导杜马党团 348 (六) 主持两次重要的中央委员会扩大会议 353 (七) 论证布尔什维克关于民族问题的纲领 359 (八) 为党和工人阶级的真正统一而斗争 365 (九) 反对第二国际领导者的调和主义 370 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375 (一) 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列宁主义宣言 375 (二) 大战年代的革命工作 380 (三) 为建立第三国际而斗争 387 (四) 彻底批判社会沙文主义 395 (五) 研究帝国主义的科学结晶 403 (六) 关于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411 (七) 对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和贡献 416 (八) 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策略 426 (九) “我们是未来的名副其实的主人” 432 第九章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440 (一) 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 440 “四月提纲” 440 “四月代表会议” 448 (二) 用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武装党—— 448 (三) 教育和争取劳动群众的斗争 454 (四) 七月事变之后 464 (五) 迁居赫尔辛福斯 470 (六) 国家与革命 475 (七) 不走向社会主义就不能前进 482 (八) 号召武装起义 486 (九) 直接领导武装起义 491 (十)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496 第十章工农苏维埃国家的创立者 501 (一) 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战斗 501 (二) 解散立宪会议,巩固苏维埃政权 507 (三) 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513 (四) 布列斯特和约 518 (五)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 524 (六)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 529 (七) 实行粮食垄断制以战胜饥荒 535 (八) 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步骤 540 (九) 无产阶级国家的新型领导人 546 第十一章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 554 (一) 武装保卫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 554 (二) 捍卫苏维埃政权的理论战斗 560 (三)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567 (四) 联合国际无产阶级 574 (五) 制定新党纲,论证新政策 580 (六) 红军在1919年的决定性胜利 586 (七)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理论问题 594 (八) 1920年的和平喘息时机 601 (九) 批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错误 609 (十) 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 616 (十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评价 622 第十二章在新经济政策时期 630 (一) 经济建设的电气化计划 630 (二) 探索新经济政策 636 (三) 加强党的统一,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643 (四) 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论论证 651 (五) 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 657 (六) 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年后的总结 664 (七) 文化建设问题 670 (八) 关于国民教育、科学技术和文艺 677 工作的指示 677 (九) 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 685 (十) 反对官僚主义 696 (十一) 用榜样表明共产主义的意义 701 (一) “后来这种机会再没有了” 710 第十三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710 (二) 对民族问题的莫大的忧虑 718 (三) 捍卫对外贸易垄断制 725 (四) 探索社会主义的命运和道路 731 (五) 被曲解了的合作制思想 738 (六) 怎样改进非常可悲的国家机关 745 (七) 列宁“遗嘱”之谜 751 (八) 从哥尔克到红场 760

作者简介:

黄枬森(1921年11月29日-2013年1月24日),又名黄楠森,原名黄述烈,四川省富顺县人。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马哲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恩格斯学会名誉会长。出版专著《〈哲学笔记〉和辩证法》(1984)、《哲学的足迹》(1987)、《列宁传》(合著,198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合著,1995)、《黄楠森自选集》(1999)、《人学的足迹》(1999)、《哲学的科学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研究》(2005)、《黄枏森自选集》(2005)、《哲学的科学化:黄枬森自选集》(2008)、《人学的科学之路》(2011)、《哲学创新论:马克思哲学观与当代新问题》(合著,2015)、《多维视角的哲学探索》(2016)、《《哲学笔记》与唯物辩证法》(2018)、《黄枬森文集(全11卷)》等。主编《〈哲学笔记〉注释》(1981)、《问题中的哲学》(1985)、《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与改革》(1989)、《西方人权学说》(1994)、《人学词典》(1990)、《马克思主义哲学史》(8卷本,1996)、《人学原理》(2000)、《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2002)、《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2004)、《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哲学》(2005)、《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当代构建》(2011)等。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北京大学蔡元培奖、北京大学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 曾盛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强推(972+)
  • 多格式(975+)
  • 权威(691+)
  • 无缺页(575+)
  • 学者(686+)
  • 可搜索(994+)
  • 最新(464+)
  • 低清(993+)
  • 带目录(253+)
  • 愉快的找书体验(252+)
  • 完美(701+)
  • 首选(539+)
  • 内容翔实(807+)
  • 水印(418+)
  • 批注(458+)
  • 如获至宝(155+)
  • 无损(230+)
  • 珍藏(266+)
  • 兴趣(464+)
  • 广告(240+)

下载评论

  • 用户1715770887: ( 2024-05-15 19:01:27 )

    互动功能搭配EPUB/AZW3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7990354: ( 2025-01-27 23:05:54 )

    流畅下载MOBI/TXT文件,高清报告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25424551: ( 2024-09-04 12:35:51 )

    互动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29564915: ( 2024-10-22 10:41:55 )

    高清版本期刊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20115412: ( 2024-07-05 01:50:12 )

    精校的小说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