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5 00:53:38

铁路工程地质手册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铁路工程地质手册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在1975年版《铁路工程地质手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根据1985年以 来颁布施行的有关规范及近年来铁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新技术、新经验,进行了较大 修改、增补。全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地质基础知识、水文地质、岩土工程性质及测试、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铁路主体工程与地质、铁路工程地质勘测等。 本书可供铁路及其他工程部门地质工作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 矿物与岩石 第一节 主要造岩矿物 一、矿物及其形态 二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三 矿物鉴定方法 四 几种常见粘土 矿物的特性 第二节 岩 石 一、岩浆岩 二、沉积岩 三、变质岩 四、三大类岩石主要鉴定标志 第二章 构造地质 第一节 岩层的成层构造 一、层和层理 二 沉积岩相和沉积建造 三 岩层接触关系的类型 四 岩层的产 状 第二节 地质构造 一 褶皱构造 二、断裂构造 第三节 地质力学及其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一 地质力学基础知识 二、构造体系 三、地质力学在工程地质方面的应用 第四节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 一 地块形态 二、中国区域地质的主要特点 第五节 形变椭球体的概念和赤平极射投影的原理及应用 一、形变椭球体的概念 二、赤平极射投影的原理及应用 第三章 地 史 第一节 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一 岩层相对年龄的确定方法 二、岩层绝对年龄的确定方法 第二节 地层与地质年代 一、各级地层单位对比表 二、地层与地质年代表 三 地质年代的划分 四 我国 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划分 五、我国侵入岩的分期 第四章 第四纪地质 第一节 第四纪地层 一 第四纪地层的划分标准 二、第四纪地层的特征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和活动断裂 一 新构造运动 二、活动断裂(活断层) 第五章 地 貌 第一节 地貌的成因及分类 一、地貌的概念及分级 二、内、外地质营力对地貌的影响 三、地貌的成因类型 第二节 山岳与平原地貌 一 山岳地貌 二、平原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一、暂时性流水地貌 二、河流地貌 第四节 海成地貌 一、海岸地貌 二 海洋地貌 第五节 常见的特殊环境下的地貌 一、黄土地貌 二、冰川地貌 三、冻土地貌 第六章 地震、气象 第一节 地 震 一、地震的基本知识 二、地震强度 三 地震地区的铁路选线及场地和地基 第二节 气 象 一、气象要素 二、天气、气候 第七章 环境工程地质 第一节 环境工程地质的概念 一 环境工程地质的基本概念 二、不同工程类型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第二节 环境工程地质工作 一、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任务 二、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 三、工程建筑地质环 境质量(稳定性)评价(1 四、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五 铁路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意见的编写 第二篇 水文地质 第一章 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节 水在土中的形态特征及岩土的水理性质 一、水在土中的形态特征 二、岩土的水理性质 第二节 地下水的分类及分布 一、地下水的类型 二、几种主要类型地下水的特征 三 几种岩层中地下水分布的 一般规律 四、泉的类型及分布特征 第三节 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工程地质工作中研究水的性质的目的 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及测定方法 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四、水质标准 五、水分析项目及水样的采集 第二章 水文地质勘测 第一节 水文地质调查测绘 一、水文地质调查测绘的目的及要求 二、水文地质调查测绘的基本方法 三 水文 地质调查测绘的基本内容 四、地下水流速、流向的测定 第二节 水文地质勘探 一 地球物理勘探 二、水文地质钻探 第三节 水文地质图件的编制 一、水文地质图的编制内容 二、编制水文地质图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章 水文地质试验 第一节 提水试验 一、提水试验的目的 二、提水试验对钻孔的要求 三 提水试验的设备 四 提水试验的技术要求 五 提水试验的资料整理 第二节 抽水试验 一、抽水试验的目的及其类型 二、抽水试验的方法与要求 三 抽水试验的设备 四、空气压缩机抽水 五 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压水试验 一、压水试验的方法 二、压水试验的设备 三、压水试验对钻孔的技术要求 四、试验段的确定 五 压力值的选定 六 压水试验的步骤和要求 七 压水 试验的资料整理 第四节 注水试验 一、注水试验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二、注水试验的设备、装置 三 注水试验的方法、步 骤和技术要求 四、渗透系数计算 第五节 连通试验 一、连通试验的目的与试验段(点)的选择原则 二 连通试验的方法及其应用 三 连 通试验的资料整理 第四章 水文地质计算 第一节 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一 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的确定 二、影响半径R值的确定 第二节 基坑涌水量的预测 一、预测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公式 二、引用半径的计算 第三节 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一 山岭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二 水底隧道涌水量的预测 第三篇 岩土工程性质及测试 第一章 土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 土的组成、结构与构造 一 土的组成 二、土的结构 三、土的构造 第二节 土的工程分类 一、按粒径划分土类 二 碎石类土的工程分类 三 砂类土的工程分类 四 粘性土的工程分类 第三节 土的野外鉴定 一、土的野外描述 二 土的野外鉴别 三 土的潮湿程度野外鉴别 四 土的 密实程度野外鉴别 第二章 岩石及岩体的工程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工程性质 一、岩石按强度分类 二、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及指标值 三 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及指标值 四、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经验数据及指标间的关系 第二节 岩体的工程性质 一、岩体的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二、岩体的裂隙性 三、岩体的风化程度 四 岩体的坚实系数和围岩强度分类 五、岩体主要力学性质参考数据 第三章 室内试验 第一节 各类工程土石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一 各类工程土工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二 各类工程岩石试验项目及试样数量 第二节 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一 基本物理指标的试验及计算 二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 三 颗粒分析及砂的密 度试验 四、渗透试验 第三节 土的力学性质试验 一、粘性土固结试验及黄土湿陷性试验 二 抗剪强度试验 三 侧压力系数和泊松 比 第四节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应用 第五节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一、基本概念 二、试验方法及适用范围 三、试验成果 第六节 粘土矿物分析 一、粘土矿物的分类 二、粘土矿物分析的方法 三、粘土矿物化学分析、代换量和比 表面指标 四、粘土矿物的染色特征 五、热谱分析 六、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七节 有关土的经验数据 一、原状土物理性质指标变化范围 二、土的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三、土的压缩 模量一般范围值 四 粘性土抗剪强度参考值 五 土的侧压力系数 和泊松比 参考值 第八节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一、岩石的物理性质试验 二、岩石的力学性质试验 第四章 原位测试 第一节 原位测试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第二节 载荷试验 一 载荷试验的分类 二、平板载荷试验 三、其它载荷试验 第三节 静力触探 一、测试设备 二、测试方法 三、成果应用 第四节 孔压静力触探 一 测试设备 二、测试方法 三、成果应用 第五节 动力触探 一、动力触探的类型、适用范围和影响因素 二、测试设备 三、测试方法和击数校正 四、动力触探成果的应用 五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的应用 第六节 剪切试验 一、十字板剪切试验 二、大面积直剪试验 第七节 旁压试验简介 第五章 地应力及其测试方法的一般知识 第一节 地应力一般知识 一 地应力的分类 二、构造应力场 三 地应力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地应力(场)的测量方法及应用 一 地应力(场)的一般测量方法 二、地应力测试在铁路长隧道中的应用 第四篇 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 第一章 斜坡变形 第一节 斜 坡 一、斜坡的分类 二、斜坡变形破坏的分类 三、边坡勘测 第二节 滑 坡 一 滑坡的基本概念 二 滑坡勘测 三 滑坡稳定性分析与检算 四 滑坡的 整治 第三节 崩 塌 一、崩塌的涵义及特点 二 崩塌形成的条件 三 崩塌的工程地质勘测 四 崩塌落石的防治 第四节 岩 堆 一、岩堆的工程地质特征 二、岩堆的工程地质勘测要点 三 岩堆的稳定性评价 四、线路通过岩堆的合理方式及措施 第二章 泥石流 第一节 泥石流综述 一、泥石流的定义与特征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三 泥石流的流域分区 四 泥石流的分类 五 泥石流对铁路的危害方式 第二节 泥石流勘测 一 泥石流的勘测 二 泥石流的判识 三、泥石流若干参数的确定 第三节 泥石流的防治 一 预防措施 二、治理措施 第三章 风 沙 第一节 风沙的形成条件及地貌类型 一、风沙的概念 二 风沙区的分布特点 三 风沙的形成条件 四 风沙地貌 类型 第二节 风沙运动规律及其对铁路工程的危害 一 风沙流运动特征 二、沙丘移动规律 三、风沙对铁路工程的危害 第三节 风沙地区勘测 一 风沙地区的勘测内容 二、风沙地区的勘测方法 第四节 风沙地区的路基设计及防护措施 一、路基本体的设计及防护措施 二、路基本体以外两侧地面的工程防治措施(364);三 化学固沙措施 四、植物固沙措施 第四章 岩 溶 第一节 岩溶形态及类型 一 岩溶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岩溶按埋藏条件的分类 第二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一、可溶性岩石的成分 二 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 三 岩溶水的溶蚀力 四 自然因素对岩溶发育的影响 第三节 岩溶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岩溶与岩性 二、岩溶与地质构造 三 岩溶发育的垂直分带性 四 岩溶 的溶蚀基准面 第四节 岩溶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测 一 工程地质调查 二、勘探方法 三、地基稳定性评价 第五节 岩溶地区的工程处理措施 一、岩溶洞穴的处理 二 洞穴堆积物的处理 三 覆盖型岩溶地区地面塌陷的处理 四、岩溶水的处理 第五章 采空(人为坑洞) 第一节 小型采空 一、小型采空的类别与变形特征 二 小型采空区勘测 三 小型采空区的稳定性 评价 四 小型采空区工程处理措施 第二节 大面积采空 一、一般概念 二、大面积采空区的勘测 三、大面积采空区的铁路工程处理 第六章 水库坍岸 第一节 水库坍岸预测 一、坍岸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二 影响岸壁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 库区坍岸预测 四、库岸防护 第二节 水库浸没和地下水壅升 一、浸没的危害性 二 浸没的预测 三 库岸地下水壅升的计算 四 库区的 黄土沉陷 第七章 地震液化 第一节 地震液化的基本概念 一 地震液化的机理 二、现场判定液化的标志 三 影响液化的因素 第二节 液化土的判定方法 一 初步判定 二 液化土层的判定方法 第三节 预防地基土液化的工程措施 一 铁路、公路工程 二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 第八章 软 土 第一节 软土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一 软土的分类 二、软土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 软土的性质 一 软土的工程性质 二 我国一些地区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值 第三节 软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测 一 调查测绘 二 软土地区的勘探测试工作 第四节 软土地区的地基处理 一、路堤的填筑临界高度与设计临界高度 二 软土地区路堤的加固与处理措施 三 软土地区桥梁、站场房建地基的处理 第九章 膨胀土 第一节 膨胀土的特性及判定标准 一 膨胀土的特殊性质 二、膨胀土的判定标准和膨胀潜势 第二节 膨胀土地区的场地与地基评价 一 场地分类 二 地基评价 第三节 膨胀土地区的勘测 一 调查测绘 二、勘探测试 第四节 膨胀土地区的工程处理 一 进行土质改良或换土 二 工程加固 三 加强排水 四 加强防护 第十章 黄 土 第一节 黄土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一 黄土的基本特征 二 黄土的地貌类型 三 黄土的成因类型 四 黄土的 地层划分 第二节 黄土的工程性质 一、黄土的成分 二 黄土的物理性质 三 黄土的力学性质 四 黄土的湿 陷性 第三节 新近堆积黄土 一、新近堆积黄土的成因及分布 二、新近堆积黄土的特征 三、新近堆积黄土试验 指标判定 四、一些地区新近堆积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平均值 第十一章 盐渍土及盐岩 第一节 盐渍土 一、盐渍土的形成与分类 二、盐渍土的主要工程性质 三 盐渍土地区工程地质勘 测 四、盐渍土地区路基处理措施 第二节 盐 岩 一、盐岩的形成和盐溶的分类 二、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 三、盐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四、盐岩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测与选线 五、盐岩地区的路基设计 第十二章 多年冻土 第一节 多年冻土概述 一、多年冻土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 三、多年冻土的冷生构造 四、多年冻土的分类 五 多年冻土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 第二节 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 一、多年冻土的含水量及冻土的冻胀类型与含水量的关系 二、多年冻土的力学性质 三 多年冻土地基的融沉计算 四、多年冻土上限深度的确定 第三节 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地质勘测 一、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测的特点 二、调查测绘 三、勘探测试 第四节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的主要病害及其整治原则 一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的主要病害 二 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处理 第十三章 人工弃填土 第一节 人工弃填土的分类及性质 一 人工弃填土的分类 二、人工弃填土的工程性质 第二节 人工弃填土的勘测与工程处理 一、人工弃填土的工程地质勘测 二、人工弃填土地段线路和建筑物位置的选择 三 人工弃填土地基的工程处理 第五篇 铁路主体工程与地质 第一章 线 路 第一节 一般知识 一 铁路等级与设计年度的划分 二、线路平纵断面 三、轨道类型的选择 第二节 地质选线原则 一、越岭地区的地质选线原则 二、山区河谷的地质选线原则 三 不良地质和特殊 地质地区的选线原则 四 重大桥隧工程对地质选线的要求 第二章 路 基 第一节 一般知识 一、铁路路基工程的内容 二、路基面形状 三、铁路区间直线段路基面的宽度 四、铁路区间曲线段路基面的加宽 五 路基基床的一般要求 六、应进行个别设计 的路基地段 第二节 路基设计 一、标准路基横断面图示 二、路堤 三 路堑 第三节 路基排水建筑物的类型及作用 一、排除路基地面水工程 二、排除路基地下水工程 三、反滤层及其设计原则 第四节 路基防护工程 一、路基冲刷防护 二 路基坡面防护 三 挡土墙 四 路基工程圬工标号的 选择 第三章 桥 涵 第一节 一般知识 一、铁路桥涵的分类 二、常用铁路桥涵的孔跨及式样分类 三 桥涵基础 四 桥梁净空 五、桥涵勘探深度 第二节 地基承载力 一 地基基本承载力 二、地基容许承载力 第四章 隧 道 第一节 一般知识 一、隧道的分类 二、偏压隧道 三、相邻单线隧道间的最小净距 四 隧道洞 口位置选择中对地质条件的考虑原则 五、隧道常见地质灾害及防治 第二节 隧道围岩分类与施工 一、隧道围岩分类 二、隧道常用施工方法 三 辅助坑道的类型及适用条件 四、隧道施工的超前地质预报 第五章 站场与房建 第一节 站 场 一 车站的分类 二、车站的站坪长度 三、车站分布的原则 第二节 房屋建筑、高层建筑与地质 一、建筑物场地及地基复杂程度分级 二、建筑物的安全等级 三、建筑物场地的勘 探数量与深度 四、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 五、高层建筑 六、房屋、厂房等工 程建筑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七、房屋、厂房等工程建筑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 八、混凝土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第六章 岩矿建筑材料 第一节 岩矿建筑材料的技术条件 一、铁路混凝土用砂、碎(卵)石的技术标准 二 铁路工程用石料技术条件 三 铁路 道碴材料技术条件 第二节 岩矿建筑材料勘测 一 调查原则 二 不同勘测阶段的要求 三 勘测步骤 第六篇 铁路工程地质勘测 第一章 工程地质勘测程序 第一节 铁路各勘测设计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 工程地质勘测的作业程序 一、勘测准备 二、地质调绘、勘探 三、原始资料的整理 四 图件编制 第二章 遥感工程地质 第一节 遥感地质概述 一、 遥感的类型 二、遥感影像在铁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图像的种类和特征 一、 航空遥感图像的种类和特征 二、卫星遥感图像的种类及特征 第三节 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标志和判释步骤 一 、 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标志 二、航空像片的地质判释步骤和方法 第四节 遥感图像的地质判释 一、地形、地物和地貌的判释 二 、 岩石和第四纪堆积物的判释 三 、 地质构造的判释 四、不良地质现象的判释 第五节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一、数据处理的功能 二、数据处理的方式 第三章 简易勘探及钻探 第一节 简易勘探 一 、 挖探 二、小型勘探 第二节 钻 探 一、主要钻探方法 二、 钻机类型及主要技术参数 三、 孔内钻具规格的配合及不同 地层适宜采用的钻进方法 四、岩石的可钻性与分类 五 、 原状取土器及取样 六、钻探质量 七、钻孔设计 第四章 地球物理勘探 第一节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分类、用途与常用仪器 一、地球物理勘探概述 二、 物探方法的分类、应用范围与适用条件 三、 常用物探仪 器 第二节 电法勘探 一、电阻率法 二、充电法 三、激发极化法 四、 自然电场法 五 、 大地 电磁法 六、甚低频电磁法 七 、 地质雷达 第三节 弹性波勘探 一 、 地震勘探 二、声波探测 三、桩基无损检测法 四、常时微动测定 第四节 重力、磁法、放射性、地温及红外勘探 一、 重力勘探 二、磁法勘探 三、放射性勘探 四、地温及红外勘探 第五节 地下物探 一、地球物理测井 二 、 井间声波透视 三、无线电波透视 第五章 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数据统计及应用 一、确定统计单元体及可用数据 二、编制统计图表 三、数据分布的重要特征值 四、异常数据的舍弃 五 、 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六 、 c值的计算和选用 第二节 回归分析和应用 一、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二 、 一元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六章 文件组成内容及编制要求 第一节 文件组成内容 一、 综合资料 二、工点资料 三、各设计(勘测)阶段的工程地质文件组成内容 第二节 文件编制内容及要求 一、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编写 二、 工程地质图件的编制 附 录 附录I 岩层倾角换算 一、岩层倾角换算式 二、纵、横比例尺不同倾角换算表 附录Ⅱ 计量单位与换算 一、法定计量单位与原习用计量单位的换算和对照 二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 附录Ⅲ 常用数学公式及附表 一、代数公式 二、平面三角公式 三、常用的几种求面积、重心的公式 四、常 用的几种求表面积(F)、体积(V)的公式 五、三角函数真数表 六、常用对数表 附录Ⅳ 中国历史简表 一、人类化石层和文化层 二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三 我国历史近百年年 号公元对照表 附录V 铁路地质图例符号 一、第四系沉积成因分类 二、土 三、沉积岩 四、岩浆岩 五、变质岩 六、地质构造 七、地貌及不良地质 八 建筑物变形 九 地质界线 十 地震 十一 地质勘探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缺页(1549+)
  • 云同步(739+)
  • 流畅(900+)
  • 扫描(781+)
  • 惊喜(438+)
  • 兴趣(643+)
  • 字体合适(401+)
  • 双语(470+)
  • 可搜索(367+)
  • 分卷(726+)
  • 无乱码(950+)
  • 完整(299+)
  • azw3(782+)
  • 高亮(772+)
  • 原版(441+)
  • 最新(691+)
  • 宝藏(586+)
  • 模糊(547+)
  • 科研(595+)

下载评论

  • 用户1722633790: ( 2024-08-03 05:23:10 )

    无损版本小说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44200928: ( 2025-04-09 20:15:28 )

    优质的学术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0640820: ( 2024-11-03 21:33:40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EPUB/AZW3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19284954: ( 2024-06-25 11:09:14 )

    图文功能搭配MOBI/TXT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8039711: ( 2024-10-04 19:01:51 )

    优质版本报告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