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1923—1937)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azw3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1925—1937年中国新文学的价值实践,这是一个文化上群龙无首、多元共生的时期,不同文学观念在抗衡中并没有互相取代,而是各行其是。相对宽松的文化环境,带来了新文学实践的多元形态:繁复的、多面多层的,砥砺共生的。直至全面“抗战”前夕,新文学并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它是开放式的,在外部环境规约与内在自守坚持的互动中耦合生成。其价值生成过程也并非清晰的、线性的、充满目的性和必然性的,而是错综的、迂回的、多线头的、充满偶然性和随机性的,一种过程性、细节化、多元互动式的垒建和确立。
书籍目录:
绪论
上编 十字路口:新文学“群”的分化和重组
第一章 1923-1928:“青年”与革命文学运动
一、文学何用何为?——以青年为说服对象的文学观念扭转(1923-1924))
二、“青年”与“老年”的纠结:“青年优胜”观念的确立(1925-1927)
三、游走于两种论说之间:以“青年”为言说者的革命文学倡导(1928年1-6月)
第二章 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及其人文困境——《语丝》与《现代评论》关系考察
一、周氏兄弟的人文主义抱负与《语丝》平台的开设
二、与科学主义相遇:《语丝》与《现代评论》的异质性
三、意气之争:《语丝》人文主义的蹈空及其非理性陷落
第三章 阶级论文学的初期实践——以蒋光慈小说为考察中心
一、“革命”如何整合“文学”:阶级论文学的初期实践
二、“恋爱”如何归属于“革命”:“光赤式的陷阱”
三、革命与文学的断裂:蒋光慈的脱党及其最后的立足
第四章 新文学陡转期的中流砥柱:叶圣陶与1928年的《小说月报》
一、对文学品质的倚重:叶圣陶的思路和作为
二、两代人的接力:《小说月报》是一座桥
三、“4.12”清党之际:《小说月报》的凛然姿态
四、息事宁人:对革命文学运动的谨慎应对
第五章 十字路口的选择:革命背景下的“作者之群”
一、与“革命”靠而不拢:以《倪焕之》为例
二、哪里走?——转折期的朱自清
三、个人的力量:成熟期的沈从文及其小群体
四、“作者一群”的担当和作为:以施蛰存小群体为例
第六章 价值之辩:1932年的“文艺自由论辩”
一、“五四”之脉:承续还是脱开?
二、从“钱杏邨”切入:关于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论辩
三、请给文学放条生路:“作者之群”的发言
四、左翼文化人的让步与共存局面的形成
中编 新文学的经典化生成和文体规则确立
第七章 确立“鲁迅”
一、从热议到定位
二、“鲁迅”经典化生成中的艺术估量
三、杂文笔法与鲁迅象征
四、盖棺之论与鲁迅的经典化
第八章 “周作人”的经典化建构
一、苦雨斋文化圈的自我构建
二、两种“周作人论”的磨合
三、小品文标杆形象的确立
第九章 作家的等级化实践
一、“作家论”的史学目标与作家的等级预设
二、历史的恒定性:以郁达夫论、冰心论和徐志摩论为例
三、传记热与作家的历史评估
第十章 构建小说学
一、“现实主义”与“直觉主义”的牴牾和共存
二、构建小说学:技术的细化
三、流派文体的自觉:新感觉派的实验
第十一章 散文秩序建构
一、为现代散文探源
二、散文的历史铺排
三、文体包含价值
第十二章 新诗的价值重建
一、以质疑为起点:重新制订新诗学
二、新诗潮引领下的诗评规则铺建
三、左翼诗潮的另立规则
第十三章 不破不立:现代剧的规则实践
一、为戏剧运动所牵引的现代剧实践
二、范式较劲与价值修正:关于“曹禺”的评论
下编 “史”的构建与新文学的知识图谱确立
第十四章 编史:新文学的秩序设计与价值裁定
一、以运动史为主线的写作样式
二、从细节中建立规则:创作史的艺术倚重
三、保守主义者的另建规则:钱基博的撰史
第十五章 从专题着眼:新文学的初步历史化
一、专题研究的细节打捞与历史构想
二、年度研究的编结时间之网
第十六章 史料汇编与新文学秩序建构:以阿英编史为例
一、藏书癖、唯物史观与私人编史:《中国新文坛秘录》的起步
二、回到正史:《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的“阿英构架”
三、编结历史之网:《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索引》与新文学文献学的奠基
第十七章 《中国新文学大系》编纂:汰选后的新文学历史图景
一、各集《导论》:为新文学立论奠定根基
二、作为编纂者:当事人的冷暖自知与当局者迷
三、选或不选:“选本”的历史评定与价值确立
第十八章 培养信仰群体: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学
一、教学改革的文白之争:新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
二、新文学如何教:从信仰培养到文学考量
三、化为“知识”:新文学种籽的落地生根
第十九章 学院派的遴选与新文学的大学课堂实践
一、开路人的历史原创: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与教案中的新文学史
二、培养同道者:沈从文的新文学习作课
三、学院教学的体系化尝试:苏雪林的《新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姚玳玫,女,广东省汕头市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山大学。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多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民国时期海派文化/文学、民国时期女性文学/艺术等。已出版学术著作:《自我画像:女性艺术在中国(1920—2010)》,商务印书馆201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第二卷:多元共生》,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想像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上下)》(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文化演绎中的图像: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个案解读》,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29580393:
( 2024-10-22 14:59:53 )
优质版本小说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23487731:
( 2024-08-13 02:35:31 )
高清版本期刊资源,PDF/EPUB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45280322:
( 2025-04-22 08:05:22 )
建议提供配套习题或答案。
-
用户1730789493:
( 2024-11-05 14:51:33 )
无损版本教材资源,PDF/EPUB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21022669:
( 2024-07-15 13:51:09 )
完整的期刊资源,互动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相关书评
-
《垒建新文学价值的河床》短评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15 21:15:30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