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民法物權論(下) - mobi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6 04:36:02

民法物權論(下) mobi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民法物權論(下)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民法物權論(下)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本書特色 本書理論闡述層次分明,物求詳盡,且與實務見解融會貫串,是進修物權法之最佳素材,研究物權法之重要指南,經由充分引用實務見解,更使物權法之攻讀生活化、實用化,為從事財產法研究,或實務工作者,提供最具實益之參考資訊。本書另闢「延伸探討」視角,引進新思維,開啟新視野,或以不同思考角度,審思爭議問題,拋磚引玉,增添物權法園地之盎然生機。面對當今財產多樣化、無形資產價值之遽增,及少子化、老齡化社會所帶來不動產乏人管理等挑戰,因應之道為何?請看本書。 修訂七版序 本書自上次修正以來,歲月匆匆,已將屆六年。在此期間,不僅物權法學說及實務大有進展,且判例制度廢止,最高法院建立大法庭,實務運作大變革,而身為物權法園地之老農,亦未曾忘情斯土,力耕不已,點點滴滴,稍有所獲,拙著自應即時修正及充實,意在盡老圃之責任,使自耕田園不蕪,猶能不斷添附些紅花綠葉。此次改版修訂,有下列三點須略為說明: 一、裁判乃法律本土化,邁向成熟獨立之重要標誌,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個人出身實務界,情懷往日,對裁判之發展始終關注在心,所以書中引用眾多裁判見解,期待理論與實務相互交融,育出新思維之蕩漾漣漪,活法浪花推擁,波光粼粼,生機無限。而今判例制度、最高法院決議之運作雖經廢止,然是類終審法院之見解經學說、實務長期引用,行之有年,已隱然形成權威性、主導性之力量,是以,本書一仍其舊,繼續保持其地位,於引用裁判時,則特別表明判決或裁定,以示區分。又因法院裁判現均可透過網路查知,故非有必要,不再記載其出處,或抄錄其內容,以簡省本書之篇幅。然遇有引用之裁判,仍宜全文閱讀,蓋唯有如此,方能瞭解其全貌,掌握裁判意旨之真髓,況詳讀裁判,不但是培養法律基礎知識之良方,更可親身感受法律適用於社會之實際結果,讓法律不再是抽象之概念,而是鮮活具體之法律人間實情。閱讀裁判,習法者,切不可輕忽。 二、本書註解眾多,力求詳盡,旨在肩負研究指南之作用,但亦使書本承載沈重負擔,為求減量,此次改版,凡本書拙見與之相同書籍,不再註明,僅引用不同見解,以供衡酌評比,而且諸多不同學說,已記載於先前舊版者,也不再重複,然為易於查考,特別於相關註釋,指明舊版引述之所在。易言之,本書新舊版有其一貫性,擁有舊版者,不宜輕易行使所有權之處分權能,致難以追本溯源,增加研究之煩擾。 三、本書新增延伸探討一欄,其中或有新觀念之引進或介紹,然大多是提出個人不同之觀點,對此類議題,個人雖已參酌不同見解,殫精竭慮,但憑一己之力,恐仍有思考之盲點,或難免未週之處,故以延伸探討方式出之,旨在拋磚引玉,企盼方家共同延伸探討,形成合理穩妥之處方。 民法增訂習慣法為物權形成之法源,已逾十年,然實務之運用仍在彳亍躊躇,以致社會長年習用,早為裁判承認之讓與擔保,仍側身於所有權構造之中,未能向前進化,殊為可惜。如今,財產已由動產、不動產,趨向多樣化,無形資產之價值被重新定位,尤因電子科技之進步,一日千里,新型態之財產更是風起雲湧,面對諸多不可知財產類型之快速誕生,如何因應已成為傳統物權法之現代挑戰,習慣法之運用,應是最佳方略。學說及實務就此允宜再三致意焉。 封面油畫「闔家歡」是內人美珠之油畫創作,不但洋溢著千古流傳、追尋之家庭親情價值,且因是取材於桃園新屋故居家園之雞群,大小雞隻,怡然悠遊於斯土,個人生於斯、長於斯,戀戀情深,已是思念盈滿懷,慈母當年畜養禽畜,售賣所得,供我求學之需,辛勞身影更是幕幕湧心頭。內人是終生學習之實踐者,2016年獲得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胸有丘壑,建議以此畫作為修訂版之封面,有情有物,寓有深意焉,個人以「我妻」為「榮」! 本書改版為橫書,看似簡單,卻是浩大工程,數字之轉換即不勝繁瑣,尚幸先有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朱茵同學付出心力,繼由新學林出版公司林副總編輯靜妙,率領公司同仁細心校對裁判字號,及詳查引註出處,反覆校正,精心排版編輯,新書方能如期問世,勞苦功高;法務部司法官學院圖書室中外法律藏書豐富,不止新書訂購迅速,與國際法學潮流密切接軌,是吸收法學新知之寶庫,且林專員嘉敏、及石組員易儒、林先生玉杉常不畏煩瑣,幫助蒐集資訊,惠我良多,均應致上誠摯之謝意。 謝在全 一〇九年八月 序於台北寓所

书籍目录:

目錄 修訂七版序 i 修訂六版序 v 修訂五版序 vii 修訂四版序(下冊) ix 修訂二版序 xi 初版序(下冊) xiii 本書主要簡略用語 xxi 第五章 農 育 權 1 第一節 序  說 1 第二節 農育權之取得 5 第三節 農育權之效力 7 第一項 農育權人之權利 7 第二項 農育權人之義務 11 第四節 農育權之消滅 13 第一項 消滅之原因 13 第二項 消滅之效果 16 第六章 不動產役權 19 第一節 序  說 19 第二節 不動產役權之種類 25 第三節 不動產役權之特性 33 第四節 不動產役權之取得 39 第五節 不動產役權之效力 47 第一項 不動產役權人之權利義務 47 第二項 供役不動產所有人之權利義務 54 第六節 不動產役權之消滅 57 第七節 用益權人之不動產役權 63 第八節 自己不動產役權 66 第七章 典  權 69 第一節 序  說 69 第二節 典權之取得 74 第一項 基於法律行為而取得 74 第二項 基於法律行為以外之原因而取得 75 第三節 典權之期限 77 第四節 典權之效力 80 第一項 典權人之權利義務 80 第一款 典權人之權利 80 第二款 典權人之義務 91 第二項 出典人之權利義務 94 第一款 出典人之權利 94 第二款 出典人之義務 102 第五節 典權之消滅 104 第八章 抵 押 權 107 第一節 擔保物權總說 107 第二節 普通抵押權序說 135 第一項 普通抵押權之意義 135 第二項 抵押權之發展 137 第三項 普通抵押權之特性 143 第三節 普通抵押權之取得 158 第四節 普通抵押權之效力 170 第一項 普通抵押權擔保債權之範圍 170 第二項 普通抵押權標的物之範圍 175 第三項 抵押人之權利 199 第四項 抵押權人之權利 210 第一款 普通抵押權之次序 210 第二款 普通抵押權之處分 221 第三款 普通抵押權之保護 224 第五項 普通抵押權之實行 237 第一款 法院拍賣抵押物之公實行程序 238 第一目 許可拍賣抵押物之聲請 238 第二目 拍賣之強制執行程序 250 第三目 普通抵押權實行之效果 257 第二款 訂立契約取得抵押物所有權 284 第三款 以其他方法處分抵押物 290 第六項 共同普通抵押權之實行 291 第一款 序  說 291 第二款 共同普通抵押權之成立 296 第三款 共同普通抵押權之效力 297 第七項 物上保證人與債務人或保證人之關係 317 第五節 抵押權之消滅 326 第六節 最高限額抵押權 329 第一項 序  說 329 第二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設定 337 第三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效力(優先受償之效力及其範圍) 339 第四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變更 356 第五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確定 372 第六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準共有 394 第七項 共同最高限額抵押權 398 第八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實行 400 第九項 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消滅 402 第七節 其他抵押權 404 第一項 承攬人之抵押權 404 第二項 法定抵押權 419 第三項 動產抵押權 420 第四項 權利抵押權 432 第九章 質  權 437 第一節 序  說 437 第二節 動產質權 443 第一項 動產質權之意義 443 第二項 動產質權之取得 445 第三項 動產質權之效力 453 第一款 動產質權擔保債權之範圍 453 第二款 動產質權標的物之範圍 454 第三款 出質人之權利義務 457 第四款 質權人之權利 459 第五款 動產質權之實行 471 第六款 質權人之義務 476 第四項 動產質權之消滅 477 第五項 特殊質權 480 第三節 權利質權 485 第一項 概  說 485 第二項 權利質權之取得 487 第三項 權利質權之效力 504 第一款 權利質權效力之範圍 504 第二款 出質人之權利義務 508 第三款 質權人之權利義務 512 第四款 權利質權之實行 515 第一目 債權質權之實行 516 第二目 有價證券質權之實行 522 第三目 其他權利質權之實行 525 第五款 第三債務人之權利義務 525 第四項 權利質權之消滅 528 第十章 留 置 權 531 第一節 序  說 531 第二節 留置權之取得 539 第一項 留置權成立之積極要件 539 第二項 留置權成立之消極要件 548 第三節 留置權之效力 552 第一項 留置權效力之範圍 552 第二項 留置權人之權利義務 553 第三項 留置權之實行 560 第四項 留置物所有人之權利義務 564 第四節 留置權之消滅 566 第五節 特殊留置權 570 第十一章 讓與擔保 575 第一節 序  說 575 第二節 不動產讓與擔保 583 第一項 讓與擔保之取得 583 第二項 讓與擔保之效力 585 第三項 讓與擔保之消滅 595 第三節 動產讓與擔保 596 第四節 債權讓與擔保 607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615 附錄一  他項權利證明書 623 附錄二  土地登記謄本 624 附錄三  建物登記謄本 626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謝在全 現任: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 曾任: 最高法院推事 司法院民事廳廳長 司法官訓練所所長 法務部民法物權編研究 修正專案小組召集委員 司法院副院長、大法官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PDF(141+)
  • 惊喜(745+)
  • 严肃深沉(907+)
  • 可搜索(470+)
  • 深度(578+)
  • 中规中矩(647+)
  • 完整(615+)
  • 满意(921+)
  • 修订(555+)
  • 破损(228+)
  • 无损(374+)
  • 物超所值(245+)
  • 高清(973+)
  • EPUB(281+)
  • 多格式(170+)
  • 赞(416+)
  • 云同步(424+)
  • 干货(262+)
  • 最新(464+)
  • 收藏(313+)

下载评论

  • 用户1734192896: ( 2024-12-15 00:14:56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4219484: ( 2024-08-21 13:51:24 )

    无损的报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45280322: ( 2025-04-22 08:05:22 )

    建议提供配套习题或答案。

  • 用户1732305962: ( 2024-11-23 04:06:02 )

    高清版本报告资源,PDF/MOBI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37540864: ( 2025-01-22 18:14:24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