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我們源自何方? -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9 03:29:55

我們源自何方?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我們源自何方?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我們源自何方?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6267156674
  • 作者:大衛.賴克 David Reich / 甘錫安 / 鄧子衿
  • 出版社:馬可孛羅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352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Life and Science
  • 原作名: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 Ancient DNA and the New Science of the Human Past
  • 适合人群:对哲学和历史感兴趣的人,对人类起源和宇宙奥秘有好奇心的人,以及对人生意义和人类存在进行深度思考的读者
  • TAG:历史哲学 / 哲学 / 人文 / 探索人类起源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4-29 03:29:55

内容简介: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醫學院的大衛.賴克是古代 DNA 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BBC 「賴克在這個領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他的部門的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衛報 「賴克記錄了科學史上的一個非凡時刻」—華爾街日報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2015 《自然》雜誌票選十大科學人物 2017 丹.大衛考古與自然科學獎 2019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 2020倫敦林奈學會授予達爾文-華萊士獎章 2021 馬西里獎(MASSRY PRIZE) 2022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萬提特‧帕波(Svante Pääbo)重要研究夥伴 美國第一所全基因組古代人類DNA的實驗室創立者 發表超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全基因組人類古代DNA研究成果。 ★紐約時報暢銷書★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貞祥──專文導讀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寒波──撰文推薦 「人類的族群故事不斷重複著散播與混血,『純粹』族群只不過是假象而已。」 過去主流的考古學理論,認為只要依據現今人類的基因差異,便能完整還原人類大遷徙的過程。哈佛教授大衛.賴克認為人類遷徙、生命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還複雜,而唯有古代DNA科技得以為我們解答! 古代DNA科技帶來的嶄新資料,與近百年來考古學家提出的典型說法相當不同,並大力批判過往的「民族」概念。這個基因組革命帶來了一個大驚奇,從一萬年前的人類身上取得的DNA我們可以發現,現今的族群是以往族群的混合體,但以往的族群本身也是混合體! 人類身上帶著的DNA,帶著不同世代祖先們的基因。一部分的我們身為現代人類的後代,混有一定程度的尼安德塔人基因,最終我們都是混合體,純粹的民族只是想像。 透過古代DNA科技不僅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提供了我們這個物種隱藏的故事,還能幫助未來的預防醫療有更精準的預測及疾病預防! 國際好評 「很少有主題像『人類起源』讓我們著迷。 ……如果你想了解我們過去十萬年的起源,這本書將是最適合你的!」 ——賈德.戴蒙,暢銷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賴克記錄了科學史上的一個非凡時刻……一個潛在的政治重磅炸彈。」 ——華爾街日報 「古代 DNA 正在改寫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歷史。死去已久的基因組正在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和有爭議的發現。《我們源自何方?》描繪了古代 DNA 研究用無數的方法投擲炸彈進入既有智慧的殿堂。」 ——大西洋月刊 「非凡的.……壯觀的……在對人類不斷做出新發現的過程中,賴克和他的哈佛團隊現在正在進入未知的學術領域……賴克在這個領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他的部門的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其清晰度和範圍令人激動。」 ——衛報 「哈佛醫學院的大衛.賴克是古代 DNA 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團隊的工作為人類歷史開闢了新的視角,重建了塑造全球不同地區人民的史詩般的遷徙和基因交流。」 ——BBC 「這是一本簡鍊的書……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其中一些最好的故事也是。」 ——星期日泰晤士報 「《我們源自何方?》提供了該領域的奇妙總合。」 ——金融時報 「賴克實驗室的工作重塑了我們對人類史前史的理解……他和他的同事闡明了地球上的人口和農業的傳播,以及其他重大事件。」 ——卡爾.齊默,美國科學工作者、科普作家 「在《我們源自何方?》,大衛.賴克……向我們介紹了 21 世紀的羅塞塔石碑:古代 DNA,比起放射性碳測年,這將對史前史的理解更有幫助……《我們源自何方?》這裡的文字不到 300 頁(編註:美國版),但它充滿了驚人的事實和新穎的啟示,推翻了科學和常識的傳統期望。」 ——國家評論(The National Review) 「摘自大衛.賴克的新書《我們源自何方?》最近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媒體和文化風暴。 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遺傳學如何改變我們對「種族」的理解〉,賴克表示他擔心『那些否認人類族群間存在重大生物學差異可能性的好心人,正在把自己挖了一個無法防禦、科學衝擊下無法生存的坑。』這就像對著公共廣場,扔一枚手榴彈。 但身處哈佛、身為這一代最傑出的人口遺傳學家其中之一,賴克將毫髮無損地向前邁進。 原因很簡單:《我們源自何方?》……基本上不是一本有爭議的書,而是一本奇妙的書。 它揭示了古代 DNA 的新興領域——古遺傳學,它通過追蹤人口歷史來揭示人類的過去。 給古遺傳學家一個單一的基因組,他們將展開整個民族的歷史。」 ——今日印度 「一個關於人類穿越時間和地點,激動人心的描述……基因組和統計學已經拉開了人們在權力遊戲中期望的那種性和權力鬥爭的帷幕……我們確實需要一個無包袱地談論遺傳多樣性和相似性的方式。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開啟了這種對話。」 ——自然(Nature) 「在這本全面且具啟發性的書中,大衛.賴克使用來自人類遺傳學的有力證據挖掘並檢驗了關於我們的起源和未來的基本問題。在 2018年的『種族』是什麼意思? 我們有多相似,又有多不同? 身份是什麼意思? 賴克的書發人深省,思路清晰,同時也令人激動和發人深省。 有時我不得不站起來理清思緒,才能繼續閱讀這本驚人而重要的書。」 ——辛達塔.穆克吉,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作者 「賴克的書讀起來就像來自『古代 DNA 革命』前線的筆記,其中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戲劇和陰謀,伴隨著我們對人類歷史理解的巨大轉變。」 ——Anne Wojcicki,美國加州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 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短短五年內,古代DNA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於史前史的了解。這個領域的先驅、遺傳學家賴克以清晰流暢的第一手文字,道出了人類起源的新見解,以及後來散播到全世界的過程。」 ——柯林.藍夫(Colin Renfrew),劍橋大學考古學名譽教授 「賴克這本權威著作引人入勝,從研究古代DNA結果發現的人類史前史與歷史。人類的族群故事就如同他所描述的,不斷重複著散播與混血,『純粹』族群只不過是假象而已。」 ——莫莉.普沃斯基(Molly Przeworski),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 「這本動人的書讓我們對於人類這個物種在非洲與其他地方發生的歷史大幅改觀,文字流暢,讀起來像是偵探小說,帶領我們發現一個往往讓人不舒服的冰冷事實:所有的人類都是混血的,而且我們對於全世界族群結構演化的直覺看法也不可信賴。」 ——亨利.路易斯.蓋茨(Henry Louis Gate Jr.),哈佛大學教授,電視節目《找尋根源》的執行製作 「這本充滿吸引力的書會帶給你震撼。對於人類的來源與其重要性,有詳盡與驚人的說明。賴克娓娓道來人類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過程,其中有許多是他和其他科學家在研究古代DNA之後才揭露出來的。其中的激勵人心的動情節與個人故事,將會改變你對於血統與種族意義的看法。」 ——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著有《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由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所撰寫的迷人著作,文字具有說服力,見解驚人,讓我們了解現代人類的本質,以及我們祖先遍及世界各地的過程,令人手不釋卷。」 ——羅伯特.溫伯格(Robert Weinberg),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 「大衛.賴克利用現代基因組分析的力量,展示人類遷徙和歷史的迷人複雜性。通過數據的引導,他一方面在種族主義者和仇外者,與另一方面左翼理論家之間走了一條狹窄的道路。雖然他的許多結論將可能引起爭議,但他開始了一場必要的對話,討論現代基因組分析能說出什麼關於人類種群的變異性。」 ——Venki Ramakrishnan 爵士,諾貝爾獎得主、倫敦皇家學會主席 國內重磅專家學者推薦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寒波(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聯合推薦

书籍目录:

致謝 第一部人類的長遠歷史 第一章 基因組如何解釋人類從何而來 第二章 遇見尼安德塔人 第三章 古代DNA湧現 第二部 人類遷徙全世界的過程 第四章 人類中的幽靈族群 第五章 現代歐洲人的形成 第六章 形成印度的衝突事件 第七章 找尋美洲原住民祖先 第八章 東亞人的基因組起源 第九章 讓非洲重新納入人類歷史故事中 第三部 基因組革命 第十章 關於不平等的基因組學 第十一章 種族與身分的基因組學 第十二章 古代DNA的未來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大衛.賴克David Reich 任職於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系,以及霍華休斯醫學研究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學者,是分析古代人類DNA以研究歷史的先驅者。 二○一五年,《自然》雜誌選他為當年十大科學人物,因為他讓研究古代DNA資料「從小眾研究轉變為工業規模」。 他獲頒許多獎項,包括紐科姆•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及二○一七年的丹.大衛獎(Dan David Prize),因為他利用電腦分析,發現了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類之間有混血。 譯者簡介 甘錫安 學業結束後轉職成為「譯人」,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現仍定期為《科學人》、《BBC知識》及《國家地理》等知識類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造反的細胞》、《天生不愛動》、《巫師與先知》、《不用數字的數學》等。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旅行、攝影和水上活動。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最大的心願是知識普及、人人快樂。 鄧子衿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飲食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吳大猷科普翻譯獎銀籤獎,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近期的翻譯書籍有《尼安德塔人》、《美的演化》與《瑪瑪的最後擁抱》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带书签(1038+)
  • 分卷(126+)
  • 流畅(891+)
  • 扫描(364+)
  • 低清(438+)
  • 必下(969+)
  • 珍藏(189+)
  • 文笔优美(331+)
  • 高清(733+)
  • 强推(696+)
  • 雪中送炭(607+)
  • 物超所值(338+)
  • 力荐(255+)
  • 系统(249+)
  • 自动(633+)
  • 可搜索(470+)
  • 最新(931+)
  • 研究(160+)
  • 可编辑(590+)

下载评论

  • 用户1723878156: ( 2024-08-17 15:02:36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PDF/TXT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 用户1724179199: ( 2024-08-21 02:39:59 )

    流畅下载PDF/MOBI文件,精校小说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31457749: ( 2024-11-13 08:29:09 )

    优质版本期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28479862: ( 2024-10-09 21:17:42 )

    优质版本期刊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17272204: ( 2024-06-02 04:03:24 )

    高清的学术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 混血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4-29 03: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