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該往何處去?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word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kindle] 人類該往何處去?
内容简介:
源出非洲,經海洋擴散──
人類的歷史就是「移動與定居」的歷史
宗教的衝突與共生╱海洋與全球化╱非洲的世界史新定位╱百億人口的警訊……
超越對立與紛爭的全新視野,探究人類未來應該前進的道路。
要釐清現代人面臨的問題,必須先對歷史提出質疑!
從人類踏出非洲開始,「歷史」經過無數次的「興亡」,現在正是人類史上彼此連結最為緊密的時代。儘管如此,世人依然無法杜絕某國獨占利益,也無法制止某些國家的傲慢;財富集中於部分人群,結構性貧困或差距仍隨處可見。事實上,不只有經濟問題,舉凡環境問題、異常氣候、暖化現象……等等,任何一項議題如今都已非一國可以單獨解決或迴避的――如今的我們正走向地球上的生命能否延續都成問題、風雨同舟的危機時代。
正因為身處這種危機時代,更應該以歷史知識的累積為基礎,尋求新的世界觀。在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後,如何書寫全球化時代下的世界史?究竟,對於現代人所面臨的問題,「歷史」能夠給予我們什麼解答?
■源出非洲的蒙古人種與高加索人,如何選擇定居或走入海洋?
因為海洋擴散,世界版圖有了整合的機會,也帶來近世的各種問題。
一百八十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首度離開東非大裂谷。歐美的古人類學研究者借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將此稱之為「源出非洲」,自此往歐亞大陸內部擴散。其中一支蒙古人種約於五萬年前抵達大洋洲、約於一萬年前抵達南美洲最南端,人類的擴散前線觸及遼闊的海洋,現存人類的「移動與定居」自此告一段落,換言之,海洋就此在人類史中正式登場。
後來,同樣源出非洲、往西移動的高加索人種遇到海洋選擇止步,但是往東移動的蒙古人種卻選擇走入海洋,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差異?這是因為蒙古人種在海洋的擴散發生於「溫海」,而高加索人種在海邊停步是因為碰到「冷海」――海水溫度的差異在人類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直到高加索人也加入海洋擴散的行列之後,陸域與海域的定居╱移動定義開始分明,世界的樣貌也因此改變,進入殖民時代,海洋成為版圖擴張的途徑。原本海洋是自由的空間,無涉於領土觀念;因此,身為海域與陸域銜接點的港口城市,其重要性便不言可喻。
■宗教一旦與政治掛勾,便容易引發權力支配的競逐。
以寬容的心包容各種不同的宗教,是否能有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為榮,並在其中找到生命的意義。然而,有時也會發生無限放大自己的價值觀,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甚至產生出優越感的情形,從而做出和正義背道而馳的行為。如果這樣的信仰與權力及財富相互結合,將會形成力量豐沛、具有排他性的人類集團,並躍上歷史的舞台。人類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戰爭史,以不同的宗教信仰為理由而發動的戰爭,實在是不可勝數。
在當今,整個世界以經濟活動為基礎進行著全球化。宗教和文化的藩籬漸失,一切都處於流動的狀態。而亞洲曾孕育出儒教、道教、佛教、伊斯蘭等具有普遍性的宗教和思想,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些宗教和思想傳播至各地,在不同地區形成了多層次的文化基礎。以上這些嘗試,真的有可能成為形塑亞洲共同體的契機嗎?
在這之中遇到的難題是,一旦碰到爭奪資源這類國家利益,國族主義就可能抬頭;另外,當信仰的內容發生衝突時,宗教共同體就得面對最直接的危機。可見,宗教雖然有助於獲得統治權,但若是缺乏基本的凝聚力(連帶意識),則難以形成共同體。
■從非洲看世界──經過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
對非洲脫貧的開發援助,是否仍帶有父權制的偏見?
從十五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數百年間,在全球中心不斷改變、新的世界秩序不斷建立的過程中,非洲一貫處在最邊緣的角落。有些時候,非洲是強權壓榨和統治的「目標」,奴隸貿易和殖民地統治完全是為了白人的利益,而否定了非洲人生存的價值;有時它又是外國出於善意和責任而援助的「對象」。開發援助則是為了幫助非洲脫貧,對非洲人伸出友誼之手。然而諷刺的是,看似天秤兩端的作為,都是把非洲社會和非洲人做為介入的對象進行「客體」化,而不是以幫助(有時則為統治)自己社會那般,做為「主體」來對待。
在今天的全球化世界結構中,非洲被賦予提供新的礦物資源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非洲並沒有跳脫出五百年來於世界史中一直扮演的角色。而我們必須從新的角度來看,非洲社會中固有的智慧和制度,不只是解決非洲問題的良方,對現代世界和人類的未來而言,也是筆珍貴的知識遺產。
■如何重新認識「歷史」的繁榮與衰退?得出支撐人類前進的解答?
針對文明的「後續」,從內部與外部,多角度的切入。
回顧世界史可知,自從西歐於十八至十九世紀崛起以後,伴隨著所謂的「文明化」,野蠻與暴力、殺戮與破壞愈發激烈,規模日益擴大。其中的是非對錯究竟該如何解釋?孰輕孰重?而經過漫長歷史的發展,未來地球如何迎接「一百億人口」的時代?「海洋」對人類史的發展有多重要?「宗教」又為人類社會帶來了什麼?人類的起源地「非洲」會再度給我們什麼啟發?本書嘗試替「全人類」該走的道路給出提示。
本系列始終從東亞的視角出發,在超越地域限制、長時間的跨距下,建立全新觀看世界史的視野。因此需要跳出傳統的西方與東方視角,以多元的歷史主體為目標展開世界史的敘述。這是「來自日本的世界史」所持有的可能性,並進一步提出建構「世界史學」的方案,從而超越本國史與外國史的思考,將目光投向世界。
■《人類該往何處去》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本系列前面幾卷,已經從各種觀點看過海洋的功能。海洋的功能,無論是在地中海世界,還是在東印度公司主導的時代,其重要性都毋庸置疑。
在國別史的史觀強勢的時代,海洋的存在往往受到輕視,人們傾向於將海洋認定為國與國之間的阻礙。但今天,海洋被視為各地之間聯繫的手段,有時甚至被比喻為海洋高速公路,猶如一條廣大的帶狀區域,為各地建立關連性,其貢獻逐漸受到肯定。本卷最後再一次以「海洋」為主題,專章論述「海洋」對人類的意義,值得海島國家的讀者深入思考。
■本書的啟示是:
如今世界各國依然在海洋劃分地盤,爭相確保資源與財富。這是非常陸域的思維方式。如何才能解決這種現代國家政治的匱乏?思考這道難題,重點在於從歷史上探討海洋對於人類的意義,並從中得到啟示。
在人類史上綿延不絕的「移動與定居」之中,陸域是著重於「定居」的歷史場景,海域是著重於「移動」的歷史場景。在〈主宰─從屬〉關係之中,同樣是人類的舞台,著重於「移動」的海域比陸域更為自由。
书籍目录:
【序】
文╱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
歷史的各種研究方法╱本叢書的觀點與本書宗旨╱往返於現在與過去的歷史╱歷史知識的累積與重新解釋╱近代歷史學中的「歷史性」與擴散問題╱新的世界觀點與其挑戰
【第一章】世界史才剛開始──以發自日本的歷史意象為目標
文╱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全球化時代的世界史
名為世界史的目標╱從人類的立場看世界史╱超越紛爭與對立的思想
◎日本的兩個框架
發自日本西洋史學的「世界史」╱西洋學的巨大貢獻與苦惱╱「拿手絕活」東洋史╱「中國史」真正的課題
◎概括世界的研究方法
東西之間――中央歐亞史、伊斯蘭史、南亞史、東南亞史╱成長中的新領域──南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非洲
◎開創源自日本的世界史
日本的能量與潛力╱水平整合的世界史╱人類史中的「現代」╱實現綜合理解的下一步――世界史學的提案
【第二章】如何迎接「百億人口時代」──從人口看人類史
文╱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歷史上的人口
漫長時光中的現在╱人口留下什麼痕跡
◎有文化的動物
人類誕生╱生與死的原形╱自我家畜化╱潛在出生力之上升
◎泛地球型動物的歷程
源出非洲與源出亞洲╱生物適應與文化適應╱農耕之前的人口支撐力
◎糧食開始生產
農耕開始╱定居生活的功過╱多元農耕文化╱從人口密度看多樣化
◎工業革命與人口轉換
由多產多死到少產少死╱社會化的生與死
◎吉德拉社會的人口變化
以生存為單位解釋的族群╱傳統模式╱近代化的影響╱吉德拉的人口變化與其啟示
◎日本的人口變化
一再重演的急增與停滯╱日本的人口轉換╱日本的人口變化透露的訊息
◎現代的人口問題
人口增加的警訊╱地區間的多樣性╱人口紅利的恩惠╱結語――地球的人口支撐力
【第三章】海洋對人類有何意義
文╱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源出非洲」與蒙古人種的海洋擴散
人類的「移動」與「定居」╱高加索人種與蒙古人種╱蒙古人種的擴散╱人類史中的「海」╱蒙古人種走向太平洋╱獨木舟的技術革新╱高加索人種的擴散
◎「溫海」與「冷海」
蒙古人種的海╱「冷海」的屏障效果╱舷外撐架的研發╱從東南亞到印度洋╱走進「冷海」所面臨的挑戰╱大西洋的「溫海」
◎印度洋海域世界的成立
兩個海域世界╱印度洋與溼潤熱帶╱印度洋的東西結合場所――馬拉巴爾╱《厄立特利亞航行記》╱胡椒與金銀幣的交換╱「西船」與「東船」╱「綠色阿拉伯」╱同時代中國方面的史料╱東西分明的界線
◎「大海域世界」的形成與「文明圈帝國」
印度洋海域世界的拓展╱「海洋的印度」與「陸地的印度」╱室利佛逝帝國與馬六甲海峽╱伊斯蘭、沙漠、海洋╱「沙漠的船」與「海洋的船」╱伊斯蘭帝國出現╱波斯灣、席拉夫的繁榮╱東西農耕「印度化」╱穆斯林之海
◎「西洋」高加索人種前進海洋
中國與葡萄牙的挑戰與回應╱鄭和的南海遠征╱由西出發的印度海路╱歐洲列強進軍海域
◎海洋技術革命與現代
蒸氣船問世╱由點到面的統治轉換╱歐洲人的擴散致使世界重創╱「海=自由空間」的終結
【第四章】「宗教」為人類帶來了什麼?
文╱森本公誠(東大寺長老)
◎前言
日本人喪失的宗教觀╱與伊斯蘭的相遇╱嘗試迴避「文明的衝突」╱文明之間對話的意義
◎世界史中的基督教信徒史
基督教內部存在的排除原理╱追求寬容的漫長歷史
◎日本近代史中的國家神道
廢佛毀釋運動╱明治憲法下的神道╱教育敕語的神聖化
◎從聖武天皇來看「統治者的宗教」
建設律令國家╱國家統治下的佛教╱聖武天皇的政治╱從儒教到佛教╱建造盧舍那大佛╱發現黃金的祥瑞之兆╱聖武天皇的出家與讓位
◎伊斯蘭的歷史與伊本.赫勒敦的分析
世界三大宗教的差異╱穆罕默德的教團╱伊斯蘭國家體制╱伊斯蘭社會的變化╱伊本.赫勒敦登場╱伊本.赫勒敦的文明論╱支配權力論
◎今後的宗教
如何活用歷史認識╱亞洲共同體的可能性
【第五章】「非洲」帶來的啟示
文╱松田素二(京都大學教授)
◎前言
「排除非洲」的視線╱從援助的觀點所產生的問題╱人類的未來與非洲的潛力
◎非洲的現況
絕望與希望的相剋╱非洲的處方箋╱成長的大陸╱非洲支援競賽的真相╱苦惱的大陸╱肯亞――大選後爆發暴力事件╱未改善的貧困與低度開發
◎被扭曲的非洲圖式
非洲圖式╱圖式的誕生╱何謂「部落」╱殖民地統治與部落對立╱被製造對立的胡圖與圖西╱國民國家與部落意識
◎兩百年的負債、五百年的弊害
反對種族主義世界會議╱蔑視的產生╱奴隸貿易的真實情況╱歐洲近代市民社會與黑奴╱歐洲市民社會與非洲社會的奴隸化
◎非洲社會的潛力
部落圖式與非洲的潛力╱開放性的集團組成原理╱修復社會秩序的潛力╱非洲式裁決的實驗╱結語――非洲的世界的建議╱學術文庫版附記
【第六章】中近世轉換期的中華世界與日本──世界史中的日本
文╱朝尾直弘(京都大學名譽教授)
◎中國在東亞的壓倒性地位
「東亞世界」與「中華世界」╱何謂擁有共同的「古典」╱《愚管抄》的歷史意識
◎古代日本列島居民的矜持
倭人的自我表述╱兩個天下――大陸和日本列島
◎與明代交好的理念與狀態
中華和四夷╱基於「禮」的互通友好╱朝貢船的真實情況╱冊封體制下的「官營貿易」
◎明帝國的遺產
維護日、明的往來通道╱敗於自力救濟的倭寇╱「警固」與倭寇╱官營貿易的遺緒╱幕藩體制成立時的海外局勢╱再探「鎖國」
【第七章】向繁榮與衰退的歷史學習──今後的世界與日本
文╱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陣內秀信(法政大學教授)、隆納.托比(伊利諾大學名譽教授)
◎重新審視「人類的歷史」
歷史性事件與「人們的觀感」╱對伊斯蘭社會的看法
◎世界中的日本
國際社會的相對化╱歐洲與亞洲的決定性差異╱歷史景觀面臨的危機╱從高度成長和泡沫經濟崩壞中學到的教訓╱經濟成長與文化相互連結的時代╱轉型為培育文化的社會╱逐漸消失的田園景色與保存都市風景╱首都東京的特殊性
◎由繁榮的歷史中學到的事
從資源型繁榮轉型到製造業╱日本的飲食文化╱都市裡消失的氣味、黑暗與聲音╱支撐日本今後的「政治力」
.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大塚柳太郎
日本的人類生態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東京大學醫學部教授退休。
應地利明
日本著名地理學者,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立命館大學文學部教授退休。
森本公誠
華嚴宗僧侶、穆斯林學者、京都大學文學部博士,歷任京都大學文學部講師、龍谷大學特任教授、東大寺長老等職。
松田素二
著名人類學者、京都大學教授。專攻社會人類學,曾獲東畑精一紀念賞。
朝尾直弘
京都大學名譽教授。曾獲每日出版文化賞特別賞、紫綬褒章。
福井憲彥
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年鑑學派著名學者。専長歐洲近代史、法國史、歐洲現代歷史學。
杉山正明
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名譽教授。曾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三得利學藝獎與司馬遼太郎獎,二○○六年獲頒紫綬褒章,二○○七年獲日本學士院獎。
青柳正規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專長美術考古學。曾任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理事長、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文部科學省文化廳長官。
陣內秀信
建築史家,法政大學名譽教授。因義大利城市史研究的功績,獲頒「義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軍官勳位」,以及羅馬大學名譽學者。
隆納.托比(Ronald Toby)
哥倫比亞大學日本歷史博士。曾任教於伊利諾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慶應義塾大學和東京大學。
【審訂、導讀者簡介】
周樑楷
國立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美國水牛城紐約州立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為近代歐洲思想史、影視史學、西洋史學史。
譯者簡介
張家瑋
政大日文系畢業,輔大譯研所修畢。譯作有《興亡的世界史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史實新發現,博覽日本史》、《工廠管理實務》等。
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語專門學校。喜愛日本的歷史、文化和旅行,現為全職譯者。譯作有《超圖解世界史》、《金正恩的外交遊戲》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19602913:
( 2024-06-29 03:28:33 )
音频功能搭配AZW3/TXT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28719462:
( 2024-10-12 15:51:02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3420340:
( 2025-03-31 19:25:40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37540864:
( 2025-01-22 18:14:24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43388180:
( 2025-03-31 10:29:40 )
无损的教材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
《兴亡的世界史》丛书读后短评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5-17 16:46:57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