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良友(第11辑) - kindle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8 09:44:19

良友(第11辑) kindle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良友(第11辑)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良友(第11辑)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7418986
  • 作者:良友书坊
  • 出版社:上海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12
  • 页数:212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文学爱好者, 大学师生, 人文社科研究者, 艺术工作者, 广泛的阅读群体
  • TAG:人文社科 / 文学评论 / 艺术鉴赏 / 现代文学 / 文学杂志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8 09:44:19

内容简介:

《良友11》有一篇特殊的文章,这就是厉放的《一个永不消逝的精灵》。说特殊,是因为此文所记是杨小凯。用厉放的话说:“杨小凯” 这个名字不仅对许多学经济的人耳熟能详,就是对懂政治和关心政治的人也并不陌生,甚至对热心文学作品,喜欢励志故事、“心灵鸡汤” 的读者他也是个很好的“样板” 。试想“高干子弟,造反派,政治犯,阶下囚,自学成才,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大学教授,诺贝尔奖两次获提名者,皈依基督教,英年早逝” ……他的一生充满与众不同的“奇迹”和“矛盾”,他的人生之路充满“非理性”的选择,而他其实是个思想深邃,作风审慎,具有科学和理性思考的人!厉放的文章从近距离为我们描述出了杨小凯的真实的面貌。 如果说厉放是描绘了她眼中的别人,那么丁东的《从狂热走向沉思》则是剖析了自己的青春成长的过程:一个15岁正读初中二年级的少年,在“文革”岁月和后来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的遭遇,时代的风暴将一个单纯的少年过早地卷进了政治旋涡。当然,是将整整一代少年过早地卷进了政治漩涡中。几十年过去了,丁东说,虽然没有写过“青春无悔”一类的文章,但参与过两本有关知青的书策划编辑。一本是《老插话当年──山西知青生活录》,一本是《中国知青诗抄》。有人说这是炒作,其实,参加这两件事都是义务劳动,没挣一分钱。为什么还要干呢?因为这是自己经历的一部分。而自己的经历,也成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这篇《从狂热走向沉思》可以看做丁东自己的“青春之歌”。 相比于丁东回忆青春的理性剖析,吴彬的《我与书:记忆中的零零碎碎》则用女性细腻的感性记忆,描绘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精神成长。曾担任过《读书》杂志执行主编的吴彬,从童年有记忆开始,她与书本结下了今生今世的不解之缘。自记事以来,她想不起自己有哪一天是没有看过书的。实在地说,看书这件事对于她,似乎已经不好单单看作是出于求知、好学或者用功——给自己的读书行为加上这些动机,总觉问心有愧,因为怎么想也觉得那恐怕就是一种癖好,是上瘾,是与吃饭睡觉一样的生存需求。从童年的喜欢读书,到“文革”岁月中成为边疆建设兵团的一员,吴彬以清晰的细节还原了自己的成长足迹,结束于“从背负行装、揣着不成格局的几本零散书踏上旅程起,我人生的第一个单元结束了。轮流在火车、卡车、拖拉机上辗转了十天后,我和我的同学们到达了南疆边地的群山之中,到达的第三天,我满了十七岁。” “文革”对一代人的成长自然有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其实在“文革”结束后的大转折年代里,个体的体验和人生的转折也是难以把握的,悲剧未必都发生在“文革”岁月,与时代的车轮相比,个体的力量太渺小了,而时代的车轮即便是走到了拐弯处,其惯性也是空前的。廖克的《狱中杂记》就给这个大转折的年代做了真实的注释,她的悲剧正是从1977年的深秋开始……在她的记忆里,当时母亲从福州赶来,“母亲显然苍老了许多,人显得憔悴疲惫,几缕白发在阳光下清晰可辨,这与记忆中的母亲多么不同!我不禁愧疚,觉得连累了家人。然而母亲并不提那些,只是淡淡说了家中各人情况,问了我的工作学习,一如既往。”正是在这样的记忆中,她后来因冤案而被投入监狱的记忆成了终生的痛疼。 当然,那个年代,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人生的转机,丁伯刚的《我的山村,我的1978》与廖克的记忆恰恰成了对比,生长于贫穷山村的丁伯刚,因新时代的来临,看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希望,他的这些当年高考岁月的日记,成了一个山村青年如何因高考而改变了命运的历史记录。 谢湘南的《我青春的分水岭》则是当下一位70后诗人艰难的生存报告书,以某个特定的年份,成为自己青春的转折点,这就是诗人的1997:1997年7月1日,他当时的身份是深圳南山图书馆的一名保安……深圳因为与香港在地理上组成一条女人的连衣裙,1997年,因为香港回归,所有深圳人的私人记忆都有所改写,也包括,像他这样当时在归属与身份认同上还不承认自己是深圳人的打工仔…… 在《良友》第10辑里,曾刊载了数十封《致右派儿子书》,是一位老人给自己不幸的“右派“儿子的信。老人称自己的儿子为“浑天一号”,在《良友》第11辑里,“浑天一号”的后人写出了当年那位“右派儿子”的悲惨人生,这就是周烽烽的《〈致右派儿子书〉中的“浑天一号”》: ……我的父亲曹培鲁,又名竹山(因胞弟曹培豫驾机失事于湖北竹山而改用此名),山东安丘人。中学毕业于北京汇文,大学毕业于上海圣约翰(现今的上海师范大学)。1945年被国民党作为共党嫌犯下狱,后经我爷爷多方奔走营救,变卖家产,交保获释,出狱后旋即投奔了中共阵营。1949年后在济南市府任调研员,因恃才傲物,不谙政治气候(母亲告诉我,他曾在“五反”运动中为资本家说情开脱)而不见容,被贬至济南教师进修学院,后又调至曲阜师范学院。反右运动中,被作为范醒中、竹山反党集团头目由济南市委批准定为极右,开除公职,劳动教养。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在山东淄博的王村劳改农场“就业”,领取每月二三十块的工钱。1980年,经数次申诉后(其实是得益于当时对反右结果一风吹的大气候)终获平反改正,被分配到曲阜师范学院函授部任教。他结过离过三次婚,甄别平反后却一直孑然一身。晚年因酒精中毒症状发作(因多年饮酒过量所致)数次被送进精神病院。1994年在济南仲宫的锦绣川疗养院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以上是这篇文章的开头。智效民的《我所了解的冀贡泉》,以平实的文字刻画了他眼中的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个案”:冀朝铸的父亲冀贡泉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民国年间,曾担任过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教育厅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避居美国,曾担任《华侨日报》总编辑。抗战胜利后,曾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949年以后,一直是山西省政协副主席,直到去世。从这一个案中,可以看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经历和复杂遭遇……与智效民“所了解的冀贡泉”相比,李南央的《彭伯伯和彭妈妈》描绘的是地层的小人物,但正是这样的小人物,给作者的内心留下了永远的牵挂,即便是成年后的海外漂泊,也难以淡忘。 《良友11》中还有一篇长文值得一提,这就是《一个新中国政法工作者的日记•1951》(田杰撰写,鲁沂整理)。系1951年作者在大西南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等的真实日记,由后人整理出来,今天读来,往事的确并不如烟。而作者的另一篇当年的“总结”,更是“激情岁月”的标本,这就是《“建国十年大庆”个人回顾•1959》。在作者当年写的回顾中,对1951年这一段的经历,如此总结:“1951年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地镇压反革命运动,敌人到处在破坏我们,怎能安静的坐在教室里学习呢?6月我们由西南军政委员会统一调出,组织了几个团,学习了几天就到四川、贵州、云南做清案工作,到1952年2月才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到了贵州、云南,并到最边境马关以南地区,和敌人面对面的斗争我是首次,八个多月的工作中,我们杀了许多反革命分子,也关了许多,这样社会安宁了。我们可以不担忧地进行经济建设了……”当年的日记和多年后的回顾,相互验证,都成了今天没有褪色的标本,也就是民间的信史。 (《良友》第11辑,文汇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职场(181+)
  • 方便(710+)
  • 珍藏(223+)
  • 感谢(187+)
  • 缺章(868+)
  • 一键(496+)
  • 推荐购买(742+)
  • 云同步(765+)
  • 超预期(777+)
  • 多终端(113+)
  • 破损(1578+)
  • 完美(883+)
  • 可搜索(787+)
  • 逻辑跳跃(375+)
  • 惊喜(613+)
  • 过期(302+)
  • 流畅(189+)
  • 多格式(171+)
  • 解决急需(914+)

下载评论

  • 用户1743235434: ( 2025-03-29 16:03:54 )

    无损版本报告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林***艳: ( 2024-12-01 07:52:0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用户1720926414: ( 2024-07-14 11:06:54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27586961: ( 2024-09-29 13:16:01 )

    下载完这本书,我的知识又膨胀了!

  • 用户1731655774: ( 2024-11-15 15:29:34 )

    音频功能搭配MOBI/AZW3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