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论稿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azw3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pdf] 东北现当代文学与文化论稿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与文学的中心之地在中原江南,东北则由于历史原因,在近现代以前明显滞后,属于中国文化之辐射区和边缘区。五四以还,由于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影响,东北地区首次出现了与关内中原同步的新文学,到三十年代还出现了萧军萧红等为代表的东北左翼文学。这是东北新文学的第一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日本对东北的殖民占领,东北进入长达十四年的沦陷期,而大连等南满地区则从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成为日本的“关东州”,东北出现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殖民区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东北既有殖民者的文学(包括电影),也有抵抗殖民的文学,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文学。殖民者的文学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复杂态势。东北的沦陷还造成左翼文学的解体和东北作家的出走与流亡,他们到北京上海等文化中心区域后,在鲁迅和左翼文学力量支持下迅速崛起,成为著名的东北作家群,其创作一下子缩短了东北与中原新文学的差距,甚至对新文学提供了新的主题、内容和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做出卓越贡献。这是东北新文学的第二阶段。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建立东北根据地以夺取政权,中共向东北派出三分之一的中央委员、2万名干部和十万军队,其中包括数千人的包括教育、文化、出版、新闻、文学、艺术干部,单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就向东北派出两批文工团。大批文化干部在东北迅速建立了新闻出版、政治宣传和文化文学刊物与社团,组织文艺演出和作家深入农村参与土改、到城市进入企业(当时中国重工业60%在东北),使得东北解放区的文化事业和文学嵌入式、爆发式地繁荣,也使得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文学。单以出版和戏剧创作与演出的数量而言,就远远超过中共领导的其它所有根据地。这是东北文学的第三阶段。本书是在总体把握东北新文学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以散点透射的方式,提出和挖掘了许多新的史实和现象,对东北新文学的出版、杂志和文学现象,东北作家各种文体的创作,进行宏观扫描与具体研究,力求创新性和独到性。此项目为未来撰写翔实全面的东北现当代文学史,奠定了基础。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东北作家群与东北文学关系研究
第一章 东北作家抗战文学作品的若干历史性与思想性问题
一 民族抗战中阶级斗争描写的历史性错误
二 民族斗争中民族、敌我与阶级关系认识的偏差
三 民族战争中的历史、审美与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
第二章 同时而异质的“满洲”形象及其叙事和书写一
一 受难与咆哮的土地:东北作家叙写的“满洲”形象之一
二 日常化视角下的“大地母亲”:东北作家叙写的“满洲”形象之二
三 殖民视野中的“满洲风土”
第三章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两种追求与风格
一 阳刚与阴柔
二 理性与感性
三 叙述与描写
第四章 历史文化语境与东北流亡文学的忧郁倾向
一 东北作家群忧郁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
二 文学叙事中的忧郁意象
三 流亡文学的爱国主义质疑
第二编 沦陷时期东北文学与影视
第五章 东北沦陷时期东北女作家小说的主题模式
一 艰难的崛起
二 沉重的主题
三 夏娃的悲歌
第六章 满映影片中的殖民叙事与帝国美学
一 李香兰的身份与殖民电影的出笼
二 爱情叙事背后的殖民话语
三 温柔叙事背后的帝国主义美学
第七章 东北沦陷时期的戏剧运动与创作
一 “南满”的殖民化与东北现代戏剧的滥觞
二 沦陷时期的东北戏剧运动与场域
三 东北沦陷时期戏剧与殖民意识和语境的裂痕
四 中国作家的曲折心曲与戏剧主题的复杂性
第八章 伪满时期东北萨满教状况
一 伪满时期满族的萨满教状况
二 伪满时期东北原始民族的萨满教情况
三 伪满时期东北汉民族中的萨满教情况
四 其他民族中的萨满教情况
五 与喇嘛教、佛教、道教的关系
六 伪满时期萨满教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
第三编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文学的独特景观
第九章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新文学出版
一 东北书店与新文学出版的兴起与繁荣
二 书店与新文学出版的众声喧哗
三 报刊与新文学
第十章 草明与现代东北工业文学
一 草明与东北和中国工业文学的滥觞
二 草明工业文学叙事的政治性诉求及其背反
三 革命性与现代性和工业化的内在矛盾与复杂性
四 工业化语境中的人物形象谱系
五 草明工业文学人物塑造与表现的得失及成因
六 文学史视阈与草明工业小说的价值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秧歌剧的政治与审美意识形态
一 《讲话》与东北秧歌剧的意识形态机器建构
二 秧歌剧主题与叙事的意识形态性
三 东北秧歌剧的地域文化汲取与审美特征
第四编 东北文化附论
附论一 “东北风”飙扬背后的正负文化价值
一 “东北风”崛起的原因与文化意义
二 东北地域文化的负面价值及其影响
附论二 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与人才建设
一 东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人才的历史变迁
二 东北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流失和减少的原因与现状
三 建议、对策与措施
附论三 东北文化和文学现象分析
一 东北在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东北文化与文学现象的三次勃兴
三 东北文化与文学价值的辩证分析
跋
作者简介:
逄增玉,文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学术随笔与文章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承担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奖励40余项,还获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吉林省拔尖人、吉林省与长春市劳动模范、省管优秀专家、长春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著作和论文被《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读书》等杂志转载评价40余篇,部分成果被国外翻译出版,还有诸多成果被国内外著述和书刊引用。
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吉林省文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文联理事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35299419:
( 2024-12-27 19:36:59 )
完整版本期刊资源,PDF/EPUB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39781460:
( 2025-02-17 16:37:40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23166971:
( 2024-08-09 09:29:31 )
精校的小说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5471052:
( 2024-09-05 01:30:52 )
稳定下载PDF/EPUB文件,优质报告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居***南:
( 2025-04-18 06:55:09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