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azw3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 下载地址
- [pdf]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内容简介:
《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媒介功能理论研究》内容简介:本丛书是由国家“985'’工程Ⅱ期项目之一、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国家哲学创新基地主持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重大课题的最终成果之一。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学术关注由来已久,但对于本课题的专门研讨和集中组织则发端于2004年国家启动的985工程Ⅱ期项目。当时我们设计的“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课题获得批准,被列为华中科技大学的985Ⅱ期项目之一。于是一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学者在课题的感召下组织起来,开始了积极的学术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传播、媒介与社会 一、人类的传播创造了社会与文化 (一)传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纽带 (二)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文化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三)传播使人类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与精神的联系性 二、传播媒介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媒介系统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系统的大背景 (二)媒介系统是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三)媒介系统功能的独立性及其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性 三、媒介推进了社会发展 (一)传播媒介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动力之 (二)媒介能超越社会文化第一章 媒介对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平衡——结构一功能主义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社会理论中的结构一功能主义 (一)“共时分析”下的结构主义整体论 (二)社会“有机体”和“功能必备条件 (三)结构主义与功能主义的联合 二、宏观结构一功能视角下的媒介功能分析 (一)媒介功能的社会属性分析 (二)媒介功能的社会价值分析 (三)媒介功能的社会效力分析¨ 三、中层理论与媒介的测评功能研究 (一)早期大众社会理论下的媒介效果研究 (二)中层理论与媒介测评功能研究的范式转变 (三)中期的媒介测评功能研究 (四)结构一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媒介稳定性 第二章 媒介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技术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技术之“手”:媒介功能的“另类”解读 (一)媒介技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作用 (二)信息化社会的展望 (三)全新的视角:从媒介技术解读媒介功能 二、从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到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一)英尼斯的“媒介偏向性 (二)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三)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 三、麦克卢汉之后的研究 (一)梅罗维兹的媒介“情境论 (二)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 (三)丹·席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 第三章 媒介维护人的尊严与平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脉络 (一)20世纪初“社会研究所”的初创(1923-1930年) (二)霍克海默掌管后对“社会研究所”的定位(1930-1933年) (三)二战时期“社会研究所”的迁徙(1933-1950年) (四)马尔库塞时代,:从思想到革命的超越(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 (五)哈贝马斯时代:辉煌之后的陨落(20世纪70年代以后)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 (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 (三)弗洛姆的“心灵革命 (四)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 (五)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 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视域的媒介功能观 (一)早期学派领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媒介功能观 (二)“青年造反派”领袖马尔库塞的媒介功能观 (三)后期学派领袖哈贝马斯的媒介功能研究 四、法兰克福学派对传播学传统学派的影响 (一)法兰克福学派与传统学派在媒介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影响和评价 第四章 媒介要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文化研究学派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 一、文化研究学派的产生及其理论来源 (一)文化研究学派的发展轨迹 (二)文化研究学派兴起的历史背景 (三)文化研究学派的思想渊源 二、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文化研究理论的确立 (二)20世纪70年代:意识形态理论开辟了文化研究新方向 (三)20世纪80年代后:向世界扩散过程中众多思潮的介入 三、文化研究学派媒介功能观——媒介是意识形态博弈的场所 (一)葛兰西:媒介是意识形态霸权产生的场所 (二)斯图亚特·霍尔:媒介是“现实”建构的场所 (三)福柯:媒介是权力生产的场所 (四)约翰·费斯克:媒介是逃避和抵抗的场所 四、文化研究学派对媒介理论的贡献 (一)研究内容:注重双向研究并突出受众主体性地位 (二)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分析法从质的方面研究媒介功能 第五章 信息社会媒介对社会结构的切入 一、社会结构的定义与构成 (一)什么是社会结构 (二)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 二、现代社会是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 (一)现代社会结构日益呈现的趋势:信息社会 (二)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媒介成为社会变迁的代理者——媒介功能与社会互动探讨之 (一)大众传播与现代化 (二)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 (三)大众传播与媒介依附 (四)大众媒介与世界体系理论 四、媒介成为构筑现代社会的重要力量——媒介功能与社会互动探讨之二 (一)大众社会 (二)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三)大众传媒对政治、社会及个人的影响 五、大众媒介与社会阶层分化——媒介功能与社会互动探讨之三 (一)“知沟”理论的提出 (二)社会结构与知沟假设第六章 媒介产业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社会哲学视域下的媒介功能理论(下) 一、经济结构理论与媒介产业 (一)经济结构理论的历史演进 (二)经济结构界说 (三)产业与媒介产业 二、媒介产业与经济结构的互动 (一)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受众经济能力是大众媒介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传媒经济刺激社会经济增长 三、走向全球化的大众媒介 (一)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与走向国际化的大众传媒 (二)跨国公司与大众传媒相互渗透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申凡,1947年出生,河北宁晋人。198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学专业,法学硕士。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6年出版了教材《新闻采访学纲要》,1999年修订后出版了《当代新闻采访学》。1988年出版了专著《采访心理学》。2001年作为第一副主编编写出版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新闻心理学》,并作为主编编写该书的辅导教材与练习册。
在大众传播媒介及传播理论研究方面出版有专著《中国企业报研究》《市场经济与企业报改革》《当代传播学》。发表有论文《论传播资源》《解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演变探析》《中国民间传播及其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等。
主持完成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新闻学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主持完成过两项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北省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改革研究》《宣传思想文化如何为构建和谐湖北服务研究》,主持的教改课题《文理交叉培养复合型新闻人才》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14729804:
( 2024-05-03 17:50:04 )
双语功能搭配MOBI/AZW3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3461111:
( 2024-12-06 12:58:31 )
音频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5959374:
( 2024-09-10 17:09:34 )
稳定下载AZW3/TXT文件,精校学术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21986013:
( 2024-07-26 17:26:53 )
优质的报告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19407675:
( 2024-06-26 21:14:35 )
精校版本学术资源,AZW3/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