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 -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9 13:04:04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 word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570913354
  • 作者:黃俊傑
  • 出版社:正中書局
  • 出版时间:2000-9
  • 页数:295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台湾地区居民, 对台湾历史和文化有兴趣的读者, 文化研究者, 政治学学生, 社会学爱好者
  • TAG:文化研究 / 社会观察 / 台湾文学 / 政治评论 / 历史回顾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9 13:04:04

内容简介:

本書分為「臺灣意識」與「臺灣文化」兩部分,共收錄論文十篇。各篇論文都是近十年來作者從事東亞儒學史專業領域研究之餘,在風狂雨驟的臺灣歷史變局中秉筆所撰作。 全書在「臺灣意識」方面,論述「臺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臺灣論述,日據時期臺灣知識份子的大陸經驗及對中國前途的看法,「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係等問題。 在「臺灣文化」方面,深入探討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戰後臺灣文化中儒家思想的諸面向,並從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兩個角度析論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展望。 全書記錄作者在動盪的時代中,以一顆不能自己的心靈,向歷史求索所獲得的初步答案。

书籍目录:

◆臺灣意識 壹、論「臺灣意識」的發展及其特質:歷史回顧與未來發展 一、引言 二、「臺灣意識」的發展階段:歷史的回顧 三、「臺灣意識」的特質 四、結論 貳、十九世紀末年日本人的臺灣論述:以上野專一、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例 一、引言 二、三位日本人及其臺灣觀之概要 三、三位日本人的臺灣觀中的思想傾向:帝國主義思想 四、「以西洋文明為目標」:近代日本知識份子的盲點 五、結論 參、日據時代臺灣知識份子的大陸經驗:「祖國意識」的形成、內涵及其轉變 一、前言 二、日據時代臺灣人「祖國意識」形成 三、日據時代臺灣人「祖國意識」的內涵及其問題 四、臺灣知識份子「祖國意識」的轉變:「忍辱包羞五十年,今朝光復轉淒然」 五、節語 肆、日據時代臺灣知識份子對中國前途的看法:以一九二O年代「中國改造論」的辯論為中心 一、引言 二、「中國改造論」辯論的歷史背景與參與者 三、議題(一):資本主義道路或是社會主義道路 四、議題(二):民族解放與階級解放孰先? 五、結論 伍、光復初期大陸人士所見的臺灣 一、引言 二、大陸人所見的光復初期臺灣 三、大陸人的「光復經驗」與日本官方的「終戰經驗」:兩種視域的比較 四、臺灣人與大陸人的「光復經驗」:「認同」的文化基礎與權力因素 五、結論 陸、論「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關係 一、引言 二、「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不可分割性 三、「臺灣意識」中「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的緊張性 四、結論 ◆臺灣文化 柒、戰後臺灣文化變遷的主要方向:個體性的覺醒及其問題 一、引言 二、戰後臺灣文化中「個體性」之覺醒及其歷史意義 三、臺灣文化中「個體性」覺醒之原因 四、「個體性覺醒」後臺灣文化的問題及其因應之道 五、結論 捌、戰後臺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存在形式、內涵與功能 一、前言 二、儒學在戰後臺灣的存在形式:正式與非正式教育途徑 三、戰後臺灣儒學的思想內涵 四、儒學在戰後臺灣所發揮的作用 五、結論 玖、戰後臺灣文化中儒學的保守思想傾向 一、背景與問題 二、《孔孟月刊》〈論壇〉論文的量化趨勢 三、《孔孟月刊》保守思想傾向的幾個面向 四、《孔孟月刊》保守思想的根源 五、結論 拾、歷史經驗與國家認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其展望 一、引言 二、從歷史經驗的解釋到國家認同的建立 三、「經濟優先論」及其批判 四、以文化交流促進海峽兩岸人民歷史經驗之共享 五、結論

作者简介: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美國華盛頓大學、馬利蘭大學、Rutgers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東吳大學東吳通識講座教授(兼任,2005)、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2005起)。現任臺大歷史系教授、臺大「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畫總主持人、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獲得學術榮譽包括美國王安漢學研究獎(1988)、傑出人才講座(1977-2002)、胡適紀念講座(2005-2006)。 著有:《戰後臺灣的轉型及其展望》(2006)、《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2006)、Taiwan in Transformation(1895-2005)(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6)、、《轉型中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現況與展望》(2006)《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2004)、《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2004)、《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2002)、《大學通識教育探索:臺灣經驗與啟示》(2002)、Mencia Hermeneutics: A History of Interpretations in China(2001)、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1999)、《孟子》(1993)、《孟學思想史論》(卷一)(1991)、(卷二)(1997)等書。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研究(434+)
  • 可编辑(569+)
  • 深度(111+)
  • 带目录(465+)
  • 秒传(962+)
  • 错乱(710+)
  • 珍藏(1280+)
  • 低清(160+)
  • 学者(937+)
  • 解决急需(914+)
  • 精校(564+)
  • 可打印(185+)
  • 可复制(1153+)
  • 无损(1071+)
  • 朗读(307+)
  • 超值(352+)
  • 广告(945+)

下载评论

  • 用户1718893390: ( 2024-06-20 22:23:10 )

    精校的报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26141053: ( 2024-09-12 19:37:33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PDF/MOBI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39600397: ( 2025-02-15 14:19:57 )

    完整版本教材资源,MOBI/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23694342: ( 2024-08-15 11:59:02 )

    流畅下载EPUB/TXT文件,精校期刊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20157398: ( 2024-07-05 13:29:58 )

    完整的期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