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像文化史(佛教图像卷上) mobi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mobi电子书下载地址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佛教图像自汉代传入中国,就开始了在富有特色的中国文化背景中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中华图像文化史·佛教图像卷 上》是“中华图像文化史”系列图书中的类型史之一,根据中国佛教图像大乘化、多样化、本土化的主要特点,从图像生产、构成、传播三大场域对中国佛教图像文化史作系统的解释和重构。本书主要包括“东汉、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图像”“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图像”两大部分内容,前者分析了中国早期的佛教图像,后者则叙述了中国佛教图像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历程。通过对对佛教图像的解读,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佛教图像自身的发展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
书籍目录:
目录:
绪论
一、中国佛教图像特点
二、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三、本书的构成
第一编 东汉、魏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图像
第一章 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图像概况
第一节 东汉、魏晋十六国佛教的历史背景
一、东汉至西晋的佛教
二、东晋佛教
三、十六国佛教
第二节 东汉至西晋时期的佛教图像
一、东汉至西晋佛教图像
二、图像特色
第三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图像
一、东晋佛教图像
二、十六国佛教图像
三、图像特色
第四节 龟兹、于阗国佛教图像
一、龟兹国佛教图像
二、于阗国佛教图像
第二章 佛教图像生产
第一节 供养人
第二节 制作者与制作技艺
一、彩塑技艺
二、壁画技艺
三、金铜佛造像技艺
第三节 生产机制
第三章 东汉三国两晋佛教图像构成
第一节 东汉佛教图像
一、与本土习俗有关的佛像
二、孔望山摩崖造像
第二节 三国两晋佛教图像
一、铜镜上的佛教图像
二、魂瓶上的佛教图像
第四章 十六国佛教图像构成
第一节 十六国金铜佛造像
第二节 炳灵寺石窟西秦图像
一、第169窟图像构成
二、第169窟图像题材及共意义
三、第169窟图像来源
第三节河西石窟图像
一、天梯山石窟
二、莫高窟早期洞窟
三、酒泉文殊山石窟
第四节 北凉石塔图像
一、有纪年题记的北凉石塔
二、北凉石塔图像构成
第五章 克孜尔 石窟图像构成
第一节 洞窟基本形制
一、中心柱窟
二、大像窟
三、僧房窟
四、方形窟
第二节 图像类型
一、佛教故事图
二、帝释窟禅定图
三、兜率天宫说法图
四、天相图
五、伎乐飞天图
六、装饰图案
第三节 图像构成
一、第38窟图像内容与布局
二、第205窟困像内容与布局
第六章 佛教图像传播
第一节 受众与观瞻方式
第二节 中心柱窟与图像传播
第七章 图像与禅观
第一节 东晋、十六国时期的禅法
第二节 莫高窟第275窟图像内容
一、第275窟本生故事图像
二、第275窟佛传故事图像
第三节 莫高窟第275窟图像与禅观
第八章 佛教图像本土化
第一节 本土图像符号的吸收
一、阙形龛
二、八卦符号
三、菱格形山岳纹
第二节 顾恺之与戴逵的创新
小结
第二编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图像
第九章 佛教历史背景与佛教图像概况
第一节南北朝佛教历史背景
一、南北朝政治文化、南北朝佛教
三、南北朝佛教传播路线
第二节 南朝佛教图像
第三节 北朝佛教图像
第十章 佛教图像生产
第一节 供养人
一、皇室贵族
二、邑义组织
第二节 制作者与制作技艺
一、百工
二、文士
三、僧人
四、制作技艺
第十一章 南朝佛教图像构成
第一节 南朝金铜佛像
第二节 柄霞山千佛岩、新昌宝相寺南朝窟龛造像
一、栖霞山千佛岩造像
二、浙江新昌宝相寺造像
三、栖霞山千佛岩、新昌宝相寺图像分析
四、无量寿大佛、弥勒大佛像与信仰
第三节 成都等地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
一、成都等地出土的南朝佛教造像
二、图像与信仰
三、图像未源及其影响
第十二章 北朝佛教单体造像及造像碑图像构成
第一节 单体石造像与金铜佛像
一、北魏中期(约439——494)的单体造像
二、北魏后期(495—534)的单体造像
三、东魏、西魏时期(535—557)的单体造像
四、北齐、北周时期(550—581)的单体造像
第二节 造像碑
一、北朝前期的造像碑
二、北朝后期的造像碑
第十三章 北朝石窟图像构成
第一节 敦煌莫高窟图像
一、第一期洞窟图像
二、第二期洞窟图像
三、第三期洞窟图像
第二节 云冈石窟图像
一、第一期洞窟图像
二、第二期洞窟图像
三、第三期洞窟图像
第三节 龙门石窟图像
一、第一期窟龛图像
二、第二期窟龛图像
三、第三期窟龛图像
第四节 麦积山石窟图像
一、第一期窟龛图像
二、第二期窟龛图像
三、第三期窟龛图像
第五节 响堂山石窟图像
一、北响堂山石窟图像
二、南响堂山石窟图像
三、响堂山石窟图像特色
第十四章 佛教图像传播
第一节 礼忏窟图像传播
第二节 禅窟图像传播
第十五章 法华图像与信仰:以5世纪敦煌、云冈石窟为中心
第一节 5世纪敦煌石窟图像所受法华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5世纪云冈石窟图像所受法华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法华思想对敦煌、云冈石窟图像影响的差别
第四节 敦煌、云冈石窟法华图像差别的形成原因
第十六章 过去七佛图像与信仰:以南、北石窟寺为例
第一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内容
第二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渊源
第三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构成反映的佛教思想
第四节 南北石窟寺图像营造的原因
第十七章 佛教图像本土化的深入
第一节 本土神灵图像符号的借用
一、宝应声、宝吉祥菩萨
二、天皇、地皇与人皇(和修吉等)
三、夜叉鬼神(乌获等)
四、执幡飞翔的天人(飞仙)
五、雷公与风神
六、帝释天与大梵天
第二节 佛教图像功能的衍生
小结
作者简介:
于向东:1972年6月出生于江苏盐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佛教美术史、图像史领域研究。自2007年以来,完成国家教育部项目“五至十世纪中国佛教美术的艺术成就”研究;完成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一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隋唐佛教图像与信仰研究”。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484108:
( 2025-02-02 16:15:08 )
优质的学术资源,互动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17236023:
( 2024-06-01 18:00:23 )
互动功能搭配EPUB/MOBI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4654977:
( 2024-08-26 14:49:37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EPUB/TXT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5010769:
( 2025-04-19 05:12:49 )
优质版本小说资源,EPUB/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资源优质。
-
用户1743483497:
( 2025-04-01 12:58:17 )
稳定下载PDF/EPUB文件,优质期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