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 mobi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9 09:45:12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 mobi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确实是从理论高度汇集近一个半世纪以业最有价值、最为深刻的历史经验的宝库,确实是结合历史条件学习认识、继承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的最好的课堂,也是结合各国实际学习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这部历史还将随着岁月的推移而不断把人类认识和总结的新成果纳入其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宝库。素以珍视历史传统和重视历史经验而著称的中华民族,一定要把我们悠久的历史中这段最新、最近、最直接历史重视起来,学好它,“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让它在提高民族理论素质、走向新世纪的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书籍目录:

导 言1 一 世纪之交的启迪与呼唤1 二 与时俱进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4 三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10 奠基篇(1840—1895)15 第一章 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15 第一节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15 一 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15 二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17 三 阶级斗争的新特点18 第二节 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20 一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20 二 解决社会矛盾诸多方案的破产25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27 一 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27 二 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29 三 恩格斯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32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一)34 第一节 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34 一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34 二 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37 三 唯物史观的创立38 四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4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45 一 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45 二 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50 三 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52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53 一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53 二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检验和发展56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二)60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60 一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60 二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66 第二节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69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69 二 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73 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奠定7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79 一 对第一国际的理论贡献80 二 同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81 三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85 四 批判《哥达纲领》,阐述共产主义学说88 第四章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上)——系统化和多方面展开93 第一节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93 一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94 二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03 三 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10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108 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108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113 三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117 四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121 五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观126 第五章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下)——探索、深化和面向新世纪129 第一节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130 一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探索130 二 恩格斯对经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研究135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研究和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论证与深化137 一 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137 二 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139 三 关于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140 四 关于国家的起源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141 第三节 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142 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论述142 二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区分哲学阵营的论断144 三 关于彻底的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146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147 一 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147 二 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问题151 第五节 面对世纪之交的理论分歧和挑战155 一 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和深入阐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155 二 科学阐述对未来复杂事变的历史观和方法论158 开拓篇(1895—1917)163 第六章 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163 第一节 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163 一 时代的新变化及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163 二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问题》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165 三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168 第二节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71 一 卢森堡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72 二 倍倍尔的理论批判175 三 考茨基的理论批判177 第三节 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181 一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泛滥及其危害181 二 拉法格的理论批判183 三 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批判186 第七章 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190 第一节 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190 一 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190 二 批判民粹派的社会发展观,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93 三 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196 四 批判经济派及孟什维主义,阐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198 第二节 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201 一 批判经验批判主义201 二 批判寻神说和造神说211 第八章 实践呼唤的理论飞跃214 第一节 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214 一 揭露机会主义,阐明两种发展观214 二 批判继承辩证法的丰富遗产217 三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221 第二节 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223 一 列宁长期研究资本主义的理论成果223 二 科学论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224 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的伟大意义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234 一 社会主义革命新理论的提出234 二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新贡献235 三 国家与革命的理论236 发展篇(1917—1956)243 第九章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243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243 一 十月革命的基本历程243 二 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246 三 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248 第二节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50 一 最初的构想250 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252 三 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实践254 四 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255 第十章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261 第一节 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261 一 斯大林的理论261 二 若干争论的问题262 第二节 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264 一 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264 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266 三 农业集体化理论268 第三节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271 一 苏联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271 二 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272 第四节 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274 一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商品货币关系274 二 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275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27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78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78 二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81 第二节 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83 一 突破“城市中心论”283 二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84 三 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285 四 党内路线斗争的理论总结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86 第三节 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289 一 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基本特征289 二 关于民主革命“三大法宝”的理论292 三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294 第十二章 毛泽东关于建设新中国的战略思想29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战略转变的思想298 一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298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结构299 三 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最初设想30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304 一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304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30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308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308 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10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13 第十三章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316 第一节 卢卡奇和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316 一 对马克思主义“正统性”的相对主义解释316 二 总体性和主体性的辩证法318 三 阶级意识理论319 第二节 柯尔施与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321 一 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321 二 反对科学主义方法323 三 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精神结构324 第三节 葛兰西的实践哲学和他的西方革命道路325 一 实践哲学325 二 西方革命道路理论327 第四节 “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29 一 “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329 二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331 三 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333 创新篇(1956—2002)337 第十四章 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337 第一节 苏联的改革和“新思维”的出台337 一 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严重后果337 二 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338 三 苏联的改革和“新思维”340 第二节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343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343 二 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和理论344 三 改革的特点和局限345 第三节 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346 一 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46 二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347 三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挑战350 第十五章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围绕马克思主义而出现的思潮和流派352 第一节 “欧洲共产主义”352 一 “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352 二 “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35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思潮的继续356 一 法兰克福学派356 二 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358 第三节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趋向360 一 “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360 二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362 三 “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36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趋势366 一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学派的理论趋向366 二 曼德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369 第十六章 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探索371 第一节 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371 一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思考371 二 对超常规建设方法的尝试和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372 三 在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中发展战略日益趋“左”373 四 中国发展走入歧途374 第二节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积极成果及理论贡献375 一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成果375 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377 三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构想378 第三节 探索中的经验教训380 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380 二 艰难曲折的历史分析381 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382 第十七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科学体系384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84 一 思想理论上的拨乱反正384 二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387 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8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395 一 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395 二 科学体系的主要特点398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和跨越世纪的旗帜40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401 一 世纪之交的回顾和抉择401 二 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404 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410 第二节 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413 一 旗帜的历史考察414 二 历史的选择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415 第三节 新世纪的呼唤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417 一 新世纪对精神力量的呼唤417 二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离不开三大关系420 三 历史经验要求理论创新424 四 新世纪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的理论427 第十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430 第一节 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430 一 从时代高度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430 二 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431 第二节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理论433 一 从基本纲领到“三个代表”的新要求433 二 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严密整体434 第三节 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436 一 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436 二 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437 三 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438 四 不断为党的机体注入新活力439 第二十章 新世纪的建设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理论创新与十六大的召开441 第一节 新世纪之初的历史任务和时代使命441 一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441 二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要不断开拓进取4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不断深化447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447 二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50 第三节 理论上不停顿是党和国家事业不停顿的根本保证452 一 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452 二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457 新版后记462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清晰(496+)
  • 优质(320+)
  • 自学(228+)
  • 适配(330+)
  • 最新(1622+)
  • 低清(587+)
  • 多格式(766+)
  • 学生(494+)
  • 云同步(317+)
  • 珍藏(349+)
  • 无乱码(623+)
  • 实用(582+)
  • 流畅(332+)
  • 完美(179+)
  • 物超所值(137+)
  • 带书签(798+)
  • 雪中送炭(166+)

下载评论

  • 用户1733389926: ( 2024-12-05 17:12:06 )

    优质的报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33123459: ( 2024-12-02 15:10:59 )

    极速下载PDF/TXT文件,完整教材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17017060: ( 2024-05-30 05:11:00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PDF/EPUB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0280744: ( 2025-02-23 11:19:04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MOBI/AZW3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19004428: ( 2024-06-22 05:13:48 )

    极速下载PDF/AZW3文件,无损期刊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