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大动乱的年代 -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29 15:23:36

大动乱的年代 azw3 网盘 高速 下载地址大全 免费

大动乱的年代精美图片
其他格式下载地址

大动乱的年代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5003279
  • 作者:王年一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6
  • 页数:559
  • 价格:320.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20世纪的中国
  • 适合人群:暂无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8.5
  • 更新时间:2025-04-29 15:23:36

内容简介:

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悲剧,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但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国家主席刘少奇为什么被诬陷致死? “接班人”林彪为什么要叛逃?煊赫一时的“四人帮”为什么变成了阶下囚?…… 本书都予以详尽研究解答。 该书理顺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混沌一团的历史线索:讲清了“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弊端、错误;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形形色色的假、丑、恶现象;找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正确不能抗拒错误的原因;揭示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形成、发展、终结的历史必然。它对“文化大革命”作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论述,并以“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教育后人,是一部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可读性很强的专著。 《我和《大动乱的年代》》 “治中共党史,我是半路出家。……1973年3月,我从新疆被调回军政大学。当时军政大学没有文化教研室,而我又没有专长,于是就把我分配到中共党史教研室。 1979年底,中共党史教研室决定加强对建国后中共党史的研究与教学。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我们组(我是组长),在研究分工的会议上,组里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文化大革命”这一段。万般无奈,“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就只好由我这个组长承担了。军政大学在1980年初就开设了“文化大革命”这门课,在全国也是开设得最早的。我勉为其难,讲“文化大革命”,也算是“逼上梁山”吧。 大家之所以不愿意承担,谁都清楚,难度太大。既没有教材,又没有资料,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我只有下死工夫。我查阅了“文革”10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查阅了10年的中共中央文件和中央军委文件,查阅了我所占有的全部资料,草草写成教材,就上马了。 大概在1988年初,河南人民出版社决定编一套丛书:“1949—1989年的中国”。丛书分为4本(按建国后中共党史4个阶段分)。丛书中要有一本讲“文革”。其中3本很顺利地约到了作者,签订了合同。“文革”这一册,本来约请名家金春明和席宣二位合著。不知什么原因,二位先生没有接受。我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毛遂自荐,请求由我来写。丛进同志为我穿针引线,河南人民出版社同意了。在这套丛书中,我与出版社签订合同是最晚的———时为1988年3月。当时的责任编辑是汪琼女士。 ……我写得快,当然也与我讲了七八年的“文化大革命”有关,与我主编了《文革研究资料》(三大册)有关。约在1988年7月,我已完稿,交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十分积极,立即印成了书。这就大大推动了其他3本书的写作。在4本书中,《大动乱的年代》是出得最早的。……这时,上面总的精神是不准出有关“文革”的书。我斗胆给中宣部写了一封信。不久,中宣部出版局的一位同志给我来了电话,说《大动乱的年代》已获批准出版。从这位同志报喜似的语气上看,出版局是理解我的。事后得知,审阅并批准出版的是中宣部副部长李彦。 ……香港《开放》杂志说,拙著是“官方出版物”,这完全出自臆想,毫无根据。“官方”对我没有任何授意,“官方”和出版社对拙著的书稿没有提出过任何修改意见,没有删削。《大动乱的年代》这个书名,与整套丛书相一致,是汪琼女士起的。 《大动乱的年代》一出版,引起各方关注。这不奇怪。拙著初版于1988年,时机是比较好的。在这以前,有过严家其、高皋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那本书有不少缺点,比较粗糙。 我写《大动乱的年代》,感到最难的是有关林彪的问题,如九届二中全会,如“九一三”事件,我研究不深,吃得不透,所以下笔时欲言又止,含含糊糊,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拙著显然是有缺点的。我在2004年版的《后记》中说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我敬请尊敬的读者多多给予批评指正。”

书籍目录:

序 前言 毛泽东要创造一个“新世界” 三个重大错误 个人反对中央集体 第一篇 全面内战 打倒一切 第一章 打开“文化大革命”之锁的两把钥匙 一 《五·七指示》 二 毛泽东致江青的信 第二章 全面发动和再全面发动 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二 中央第一线与毛泽东的分岐 三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 第三章 制造“天下大乱”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一 号召造反的“八·一八”大会 二 红卫兵运动狂潮和大串连 三 毛泽东的号令:“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四 邪燚烧遍工矿和农村 五 复杂而严重的局面 第四章 全面夺权 天下大乱 一 基于幻想和出于无奈的全面夺权号召 二 《公安六条》·“支左”决定· 《军委八条》 三 冲突、抗争与夭折 第五章 “打倒刘少奇”和“揪叛徒” 一 “揪叛徒”的狂澜 二 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厄运 三 “第三个里程碑” 第六章 失控的三个月 一 两大派尖锐对立 二 广大群众的抗议——“七·二〇”事件 三 向更“左”的方面滑去 四 毛泽东纠正具体错误 五 打击对象的微妙变化——揪“五·一六” 第七章 “右倾翻案风”、“杨、余、傅事件”和反“右倾” 一 全国性的抵制 二 扑朔迷离的“杨、余、傅事件” 三 反“右倾”和“清队” 第八章 新的“工作组”——工宣队、军宣队 一 毛泽东的耳提面命 二 工宣队、工宣队的进驻 第九章 从“全国一片红”到九大 一 所谓“全国一片红” 二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扩大) 三 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二篇 新的“斗、批、改”和林彪事件 第一章 以“文化大革命”改造一切的“斗、批、改” 一 “六厂二校” 二 “革命大批判引路” 三 种种活动 四 简短的评价 第二章 国民经济的新“跃进” 一 四年经济概况 二 两年的冒进 第三章 林彪事件 一 林彪和林彪集团 二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以前 三 云遮雾罩的庐山会议 四 “批陈整风”运动 五 “联合舰队”的覆灭 第四章 纠“左”与批“右” 一 “批林整风”运动 二 周恩来致力于纠“左” 三 “是极左?是极右” 四 在外交战线上 五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第三篇 肯定与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斗争 第一章 所谓“批林批孔”运动 一 奇特的由来 二 假批孔 真批周 三 严重的后果 四 为贺龙恢复名誉 第二章 “组阁”风波 一 “风庆”轮事件和长沙诬告 二 “组阁”阴谋的破产 第三章 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 一 受命于危难之时 二 “全面整顿” 三 伟大意义 第四章 “左倾”的理论学习运动 一 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 二 张春桥、姚文元的“两论” 三 “评《水浒》”运动 第五章 “批邓反右”的逆风 一 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 二 《毛主席重要指示》 三 倒行逆施 第六章 伟大的“四五运动” 一 衷心爱戴与刻骨仇恨 二 人民的怒吼 三 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第七章 在危难的日子里 一 人祸天灾和巨大损失 二 巨星陨落 三 危难之秋 第八章 人民的胜利 一 粉碎“四人帮” 二 关于粉碎“四人帮”的通知 三 举国同庆 结束语 一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二 “文化大革命”理论的错误 后记

作者简介:

王年一(1932年—2007年9月13日),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1949年参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大学毕业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员。1979年始从事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与教学,发表中共党史论文五十多篇,其中一些是文革研究的开山之作,还与文革研究者何蜀共同发表研究成果多篇。1988年出版《大动乱的年代》,主编《中国改革大词典》(张天荣、萧冬连、王年一)。曾被评为优秀教员,他透过自己独立的研究,对文革中很多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提出了独到看法。 王年一的其他作品还有《文革大事记》、《文革第一年》、《文革大辞典》(与张天荣合作主编,150余万字)、《文革杂谈》、《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名《“文化大革命”研究资料》,全三册,1988年内部印行)等,都无处出版。曾拟编《王年一文集》,未成即辞世,仅留《〈王年一文集〉自序》。 【《王年一主要作品篇目》(此为《记忆》2008年纪念王年一专辑所汇“资料存目”)】 (说明:▲为由出版社出版的书籍或在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为授课讲稿。) (说明:王年一生前著述甚多,有的写成后已交付有关人士但未能出版或发表,有的发表过但样刊样报无存(因王年一曾几次将存稿分别交人编文集,有的未能收回),因资料所限,本刊搜集到的以上篇目是不完备的。) 【1.文革总论】 ▲大动乱的年代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2005年9月第二版 △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由来的探讨(1) 文革博物馆通讯346期(华夏文摘增刊512期),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2006年7月11日出版 ▲试论“文化大革命”的由来 《内部文稿》,红旗杂志社总编室,1981年第30期;《党史研究》1982年第1期转载 ▲试论“文化大革命”的准备 《党史通讯》1983年第18期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对形势的估计 《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4期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症结 《党史研究》1985年第1期 ▲试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中共党史研究》1983年第9期 ▲“文化大革命”第一阶段述评 《党史研究资料》1984年第10期 ◇“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展的脉络 1985年12月27日哲学教员培训班第二期讲课提纲 ◇“文化大革命”的初步研究 党史教学研究班辅导稿,1983年6月1日 ▲毛泽东关于“文革”结束时间的估计 《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第6期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讲话 《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 ◇“文化大革命”答问(文革研究指导) 中共党史研究生班讲稿之一 △“文化大革命”八十问 文革博物馆通讯406期(华夏文摘增刊572期),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2007年5月8日出版) ▲“文革”漫谈 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6年十月号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的几个问题 《党史研究》1984年第1期 △坚决反对“试错”论 文革博物馆通讯408期(华夏文摘增刊574期),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2007年5月21日出版 【2.林彪研究】 ▲对林彪集团的再认识——1986年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座谈会上的发言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林彪——最经得住研究的人——《百年林彪》序 丁凯文主编《百年林彪》,明镜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设国家主席问题论析(与何蜀合作)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我们对汪东兴这本书有不同意见(与何蜀合作)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九一三”事件是毛泽东逼出来的(与何蜀、陈昭合作)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林彪是“文化大革命”中特殊的观潮派、逍遥派(与何蜀、陈昭合作)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二五六号飞机是先起火后迫降的(与陈昭合作) 《重审林彪罪案》,明镜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3.史实辨析】 ▲聂元梓的上海之行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第6期 ▲对上海“一月革命”的几点看法 《中共党史研究》1986年2期;《回首文革》,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五一三事件——一场大有来头的大型武斗 《百年潮》1999年第1期 【4.书评与序跋】 ◇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中共党史研究生班讲稿 ▲我和《大动乱的年代》 《党史博览》2005年9期 ▲军报“文革”十年的忠实记录——推介卢弘大著《军报内部消息》 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月版 △为“文革”研究填补空白——《亲历重庆大武斗》序 文革博物馆通讯340期(华夏文摘增刊506期),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2006年6月13日出版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卜伟华《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序 卜伟华《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全景式的大曝光——舒云《林彪事件完整调查》序 《林彪事件完整调查》,明镜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还原一个真实的林彪——舒云《林彪画传》序 《林彪画传》,明镜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5.资料梳理】 ▲“文化大革命”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执政40年》“文革”部分) 《中国共产党执政四十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 ▲关于报纸转载《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日期》 《党史通讯》1984年第10期 ▲周恩来1966年8月至12月的一些言论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第7期 ▲关于《红旗》1966年第13期社论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1998年第11期 ▲关于“工总司的成立”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2期 ▲关于贺龙冤案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1992年第6期 ▲关于所谓“二月逆流”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1990年第1期 ▲关于“围困中南海”的一些资料 《党史资料研究》2001年第9期 ▲关于“五·一六”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1期 ▲对《关于“五·一六”的一些资料》的增补 《党史研究资料》2003年第1期 ▲关于“军委办事组”的一些资料 《党史研究资料》2001年第7期 【6.党史研究】 ▲关于八一南昌起义若干史实的考证 《历史研究》1979年第7期 ▲关于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密电的质疑 《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第12期 ▲再谈张国焘要“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问题——敬答吕黎平同志 《党史研究资料》1982年第4期 ▲论“和平民主新阶段”——斥对刘少奇同志的诬陷 《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 ◇什么是社会主义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介绍《张闻天选集》中几篇60年代的著作 1986年1月4日哲学教员培训班第二期讲课提纲 ▲理论上的重大失误 《党史研究》1982年第2期 △研究历史是很严肃的事情——一次谈话摘录 文革博物馆通讯437期(华夏文摘增刊604期),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主办,2007年10月10日出版 ▲南昌起义的提出和决定问题(与张侠合作) 《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 ▲对过渡时期理论的一些认识——与朱克民同志商榷(与林蕴晖合作) 《党史研究》1987年第6期 ▲“政治挂帅”的历史略考(与萧冬连合作) 《思想战线》1983年第9期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修订(686+)
  • 惊喜(785+)
  • 扫描(189+)
  • 感谢(1566+)
  • 感动(291+)
  • 首选(200+)
  • 批注(322+)
  • 超值(987+)
  • 水印(254+)
  • 稀缺(883+)
  • 相见恨晚(342+)
  • 可听读(317+)
  • 完整(787+)
  • 打包(349+)
  • 精排(626+)
  • 如获至宝(326+)
  • 内容重复(359+)
  • TXT(523+)
  • 无广告(174+)

下载评论

  • 用户1716175003: ( 2024-05-20 11:16:43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PDF/AZW3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43518304: ( 2025-04-01 22:38:24 )

    图文功能搭配MOBI/TXT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27503151: ( 2024-09-28 13:59:11 )

    流畅下载MOBI/AZW3文件,优质小说推荐收藏,操作便捷。

  • 用户1741414877: ( 2025-03-08 14:21:17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无损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21678957: ( 2024-07-23 04:09:17 )

    优质版本教材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