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平

人物简介:

王家平,1965年生于浙江庆元,199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成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底在香港中文大学访学,2004—2006年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任汉语和中国文化客座教授。当选北京市高校很好青年骨干教师,社会兼职有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等。30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学术专著和译著10多部。已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八十年来国外鲁迅研究的学术历程”(00CZW007)和“鲁迅翻译文学研究”(09BZW048),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翻译与创作的对话关系——从鲁迅译作探索近代中外文学交流的轨迹”(17AZD032)研究工作。

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是“民国文学史论”丛书第二辑其中一本。 鲁迅在民国时代度过了后半生。已有的鲁迅研究成果过于强调鲁迅与那个时代的批判性和对抗性;事实上,鲁迅与民国有着深刻的关联性、对话性。鲁迅说“我的爱护中华民国,焦唇敝舌,恐其衰微,大半正为了使我们得有剪辫的自由”。辫子在清朝是国人奴隶身份的象征,鲁迅从微观的剪辫子身体经验出发,讨论人的自由与尊严等重大问题,揭示“中华民国”的建立给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生命价值带来的重大意义,为后人了解历史保留了鲜活的历史生活细节和普通人物心灵的脉动。 《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引论对于鲁迅的中华民国记忆、鲁迅民国书写的具体内涵和方式以及鲁迅民国书写所呈现的历史伦理等问题做了阐释。 《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第一编在民国视域中探讨鲁迅的悲剧情怀,从生命个体、社会文化先驱者和精神探索者三个层次把握鲁迅对生命存在的悲剧性体认。第二编从受虐与复仇、真实与谎言、自审与自虐三个方面探讨鲁迅充满张力的心理状态。第三编研究鲁迅的生死、爱恨等情感经验及他的这些情感经验在创作中的传达。第四编从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遗产的对话入手,探寻鲁迅的形而上追索。第五编展示民国时期日本和欧美诸国知识界对鲁迅的接受状况,探讨鲁迅在世界上的传播对于国外“中国学”现代转型的意义,研究百年来鲁迅在世界上传播的区域格局与重要学派。第六编考证、探索鲁迅翻译作品的独特精神价值,它们与鲁迅自身创作的对话关系,展示鲁迅译作在民国翻译界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