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灿

人物简介:

山西祁县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民主德国莱比锡大学学员,北京大学西语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德国文学史(第2卷)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544701372
  • 作者:范大灿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1
  • 页数:615
  • 价格:6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德国文学史
  • 适合人群:文学爱好者, 德国文化研究者, 大学生,尤其是文学和历史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德国文学和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 TAG:文化研究 / 学术研究 / 文学史 / 德国文学 / 19世纪文学
  • 豆瓣评分:8.4
  • 更新时间:2025-04-30 00:46:57

内容简介:

大约从18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也就是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阶段。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启蒙运动就偏离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唯感主义也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财富。从那以后,德国启蒙运动既受理性主义的支配,也受经验主义和唯感主义的影响,整个运动充满了矛盾。正如笔者在本书第一章第一节指出的那样,“德国启蒙运动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至少包括:是逻辑的认识还是切身的体验,是理智还是直觉,是共同利益还是个人满足,是理还是情,是道德律令还是自然冲动,所有这些矛盾贯穿整个启蒙运动,而且它们还是推动18世纪启蒙运动不断向前发民的动力。整个德国启蒙运动就是在上述这些矛盾的两极之间摆动,而总的趋势是力图解决上述矛盾。由于为解决上述矛盾找到的答案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流派。有的倾向于这一面,有的倾向于另一方,更有的试图在两者之间建立平衡,但侧重点又不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德国启蒙运动就成为一场流派纷呈的文学运动。在德文学史上,很难找到一个时代概念,像它那样,包括那么多各种不相同甚至相互对立的流派。不过,在德国文学史上,但依然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它看作是几乎涵盖整个一个世纪文学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