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

人物简介:

陈瑞华,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教授。曾获得中国法学会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是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理论、法学方法。提出刑事诉讼五大理论:刑事诉讼目的价值理论、诉讼构造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 讼模式理论和裁判理论,在法学界和法律实务界具有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 主要著作有:《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五版)、《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第三版)、《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刑事证据法》(第二版)、《刑事辩护的理念》、《论法学研究方法》(第二版)等。

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第三版)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运用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刑事诉讼问题的一种尝试。按照这种方法,研究者观察制度、实践以及改革经验,从中发现问题,解释制度或实践变迁的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论,最终对理论进行检验和论证。运用这一方法,本书对刑事和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速裁程序、司法裁判、案卷移送、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以及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并论证了一些理论命题,如“私力合作模式”“合作型司法学”“三元化审判模式”“立法推动主义”“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积极的实体真实探知主义”“义务本位主义”,等等。通过上述概念化和理论论证的努力,本书探索出一条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路子,推动这一学科进入社会科学研究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