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
鸣谢
1 / 导言
1 / 什么是哲学?
5 / 分析的艺术哲学
7 / 分析概念
12 / 哲学研究的一些怪癖
15 / 本书的结构
17 / 本书的目的20 / 第一章艺术与再现
20 / 第一部分艺术作为再现
20 / 艺术、模仿与再现
29 / 关于艺术的新再现论
37 / 第二部分什么是再现?
37 / 图画再现
38 / 关于图画再现的传统理论
44 / 关于图画再现的惯例论
48 / 关于图画再现的新自然主义理论
56 / 各种艺术中的再现
63 / 本章结语
64 / 参考书目
66 / 第二章艺术与表现
66 / 第一部分艺术作为表现
66 / 艺术表现论
75 / 对艺术表现论的反驳
90 / 第二部分关于表现的理论
90 / 什么是表现?
99 / 表现、例示与隐喻
106 / 隐喻性例示论的一些问题
109 / 表现总是隐喻性的吗?
120 / 本章结语
121 / 参考书目
124 / 第三章艺术与形式
124 / 第一部分艺术作为形式
124 / 形式主义
133 / 对形式主义的反驳
146 / 新形式主义
160 / 第二部分什么是艺术形式?
160 / 关于艺术形式的不同看法
166 / 形式与功能
174 / 形式与欣赏
179 / 本章结语
180 / 参考书目
182 / 第四章艺术与审美经验
182 / 第一部分关于艺术的审美经验
182 / 艺术与审美
187 / 艺术的审美定义
197 / 关于审美经验的两种说法
203 / 对艺术的审美定义的反驳
214 / 第二部分审美的维度
214 / 再论审美经验
222 / 审美属性
225 / 察觉还是投射?
234 / 审美经验与艺术经验
236 / 本章结语
238 / 参考书目
240 / 第五章艺术、定义与识别
240 / 第一部分反对定义
240 / 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开放概念
254 / 对新维特根斯坦主义的反驳
263 / 第二部分两种当代艺术定义
263 / 艺术制度论
281 / 从历史的角度定义艺术
293 / 第三部分识别艺术
293 / 定义与识别
296 / 识别与历史叙述法
304 / 历史叙述法:力量与弱点
313 / 本章结语
315 / 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诺埃尔·卡罗尔(Noël Carroll),1947年生,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经验论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之一,另外也以电影哲学的研究而知名,他的研究还旁及媒介理论、历史哲学。他是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门罗·C.比乐兹利艺术哲学讲座教授,曾担任美国美学学会会长。他广泛研究了审美经验、美、自然欣赏、辨别艺术、对艺术的情感体验、艺术与道德、叙 事、大众艺术、批评哲学、艺术恐怖、恐怖感与滑稽感的转化、笑话、悬念、通俗小说等问题。他分析细致,研究精细,方法多样,追求确定性、客观性和理论的建设性。对以上许多问题,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卡罗尔吸收了分析哲学与实用主义,一方面在分析美学范围内参与讨论,整合分析美学及以前的美学资源,一方面对研究对象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卡罗尔代表了批判地继承分析美学,在实用主义哲学基础上,广泛吸取多方面资源,开创建设性美学研究新局面的趋势。他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从基本的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出发,得到对旧问题的新解答,或从经验中抽象出问题,进行理论化研究。他体现了在新的哲学环境下以较少的哲学承诺达到较丰厚的研究成果,追求建设性、确定性、客观性和知识的精神。实用主义视角使他关注多样的问题,然而他未能走出现象和经验层面,未能走出描述和阐释途径,他的审美经验理论、艺术理论、批评哲学都体现了这一点,只不过有些认识达到了一定层面的抽象性。他著有近二十部专著,其中包括《令人困惑的电影:当代电影理论中的潮流和谬论》(Mystifying Movies: Fads and Fallacies in Contemporary Film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恐怖哲学:或心的悖论》(The Philosophy of Horror, or Paradoxes of the Heart, New York, Routledge, 1990.)、《大众艺术的哲学》(A Philosophy of Mass Ar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 A Contemporary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9.)、《超越美学》(Beyond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Essay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和《移动图像的理论比》(Engaging The Moving Imag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等著作。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