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0 04:15:28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精美图片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按时间顺序,论述了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社会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属理论学派。本书作者重视多样性和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心理学在美德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每一章节均配备了适量的知识检测和网络学习资料。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文献丰富,内容翔实。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配了许多图表和人物照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书籍目录:

目录 Brief Contents 简明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 第2章 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0 第3章 千年中期转型阶段的心理学:15世纪至18世纪末 ┈┈ 48 第4章 实验室里的心理学 ┈┈ 76 第5章 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与大众社会 ┈┈ 104 第6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临床研究和心理学 ┈┈ 134 第7章 行为主义传统的诞生与发展 ┈┈ 162 第8章 精神分析的诞生与发展 ┈┈ 188 第9章 格式塔心理学之路 ┈┈ 216 第1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 240 第11章 20世纪中叶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和应用途径 ┈┈ 266 第12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 ┈┈ 288 第13章 聚焦当代问题 ┈┈ 310 译后记 ┈┈ 323 术语表 参考文献二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致谢 第1章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 1.1 绪言 / 2 1.1.1 我们研究什么 / 2 1.1.2 重复的主题 / 3 1.2 四类心理学知识 / 3 1.2.1 科学知识 / 4 1.2.2 大众信念 / 6 1.2.3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 6 1.2.4 法律知识 / 7 1.2.5 四类知识的互动 / 8 1.3 社会与心理学史 / 9 1.3.1 资源 / 9 1.3.2 社会气氛 / 10 1.3.3 学术传统 / 10 1.4 心理学史学 / 12 1.4.1 同行评议 / 12 1.4.2 争议的必然影响 / 13 1.4.3 社会地位、社会名望和权力 / 14 1.4.4 克服选择性注意:性别和种族 / 15 1.5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7 1.5.1 误导性标签 / 17 1.5.2 碎片化和标准化 / 17 第2章 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0 2.1 人类文明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2 2.1.1 美索不达米亚 / 22 2.1.2 古埃及 / 23 2.2 希腊文明中的心理学知识 / 23 2.2.1 早期的灵魂概念 / 23 2.2.2 认知 / 27 2.2.3 情绪和需求 / 28 2.2.4 人类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 29 2.2.5 异常症状 / 30 2.2.6 关于健康与道德行为的观点 / 31 2.2.7 评价希腊人的影响 / 32 2.3 印度和中国的心理学知识:非西方心理学传统的介绍 / 32 2.3.1 印度教传统 / 32 2.3.2 生命轮回 / 33 2.3.3 思维和行为 / 33 2.3.4 佛教传统 / 34 2.3.5 自我 / 35 2.3.6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心理学观点 / 36 2.3.7 整体论与和谐 / 37 2.4 第一个千年之交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1 罗马人:哲学与科学中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2 早期基督教传统:灵魂的不朽 / 39 2.4.3 罪疚和罪恶的心理基础 / 40 2.5 中世纪盛期知识的进一步发展(11世纪~?14世纪) / 41 2.5.1 基督教神学: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声誉 / 41 2.5.2 早期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中的心理学观点 / 42 2.6 评价 / 44 2.6.1 不要高估差异 / 45 2.6.2 精神传统内积累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 45 2.6.3 欧洲和亚洲的哲学家有"独特思想"吗 / 45 第3章 千年中期转型阶段的心理学:15世纪至18世纪末 / 48 3.1 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的转型 / 50 3.1.1 文艺复兴 / 50 3.1.2 宗教改革 / 51 3.1.3 科学革命 / 51 3.2 千年中期的心理学:人们知道些什么 / 52 3.2.1 科学知识 / 52 3.2.2 宗教基础和民间的知识 / 55 3.3 学者及其理论的影响 / 57 3.3.1 认识论:理解心理经验 / 57 3.3.2 勒内·笛卡儿:理性思考者和笛卡儿传统 / 59 3.3.3 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的一元论 / 61 3.3.4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 62 3.3.5 托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 / 62 3.3.6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 / 63 3.3.7 乔治·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 64 3.3.8 发展中的英国经验主义:大卫·休谟 / 65 3.3.9 发展中的联想主义:大卫·哈特莱 / 67 3.3.10 连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伊曼努尔·康德 / 68 3.4 法国的唯物主义与启蒙运动 / 69 3.4.1 保罗-亨利·西里的唯物主义 / 69 3.4.2 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 70 3.4.3 拉·美特利的机械主义 / 71 3.4.4 伏尔泰和卢梭的道德与社会发展 / 72 3.5 评价 / 72 3.5.1 社会氛围的变化 / 72 3.5.2 个体成为关注的焦点 / 73 3.5.3 知识依然主要靠猜测 / 73 3.5.4 宗教观点依然占主导 / 73 3.5.5 知识维护的社会秩序 / 73 第4章 实验室里的心理学 / 76 4.1 19世纪的变迁 / 78 4.1.1 资源和基础设施 / 78 4.1.2 19世纪的社会环境 / 78 4.1.3 19世纪的学术传统 / 78 4.1.4 人们对心理了解多少:概览 / 79 4.2 生理学和哲学:两个学术流派 / 82 4.2.1 精神哲学的影响 / 82 4.2.2 生理学的影响 / 83 4.3 早期心理学中的测量 / 85 心理时间的测量 / 85 4.4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88 4.4.1 德国有利的社会环境 / 88 4.4.2 冯特在德国创建了一个实验室 / 88 4.4.3 美国的实验室:对比一览 / 90 4.4.4 德国和美国以外的实验室 / 91 4.5 在实验室里:寻求自己身份的心理学 / 93 4.5.1 威廉·冯特的观点 / 93 4.5.2 冯特同时代人提出实证心理学 / 96 4.5.3 构造主义在美国 / 98 4.5.4 美国心理学会:开端 / 99 4.6 评价 / 101 4.6.1 一条不容易的道路 / 101 4.6.2 来自实证研究的推动 / 101 4.6.3 一个集体的创造 / 102 4.6.4 心理学实验室和组织 / 102 第5章 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与大众社会 / 104 5.1 社会和文化景观 / 106 5.1.1 现代大众社会 / 106 5.1.2 社会氛围的变化 / 106 5.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 108 5.2.1 科学探索 / 108 5.2.2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 109 5.2.3 更多的心理学家成为实践者 / 109 5.3 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心理学 / 110 5.3.1 人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 / 110 5.3.2 大众信念 / 110 5.3.3 价值观 / 110 5.3.4 法律知识 / 111 5.4 机能主义心理学:联结个体与社会环境 / 112 5.4.1 威廉·詹姆斯关于精神现象的观点 / 112 5.4.2 作为实用学科的詹姆斯心理学 / 113 5.4.3 发展的机能主义:卡尔金斯、安吉尔和卡尔 / 114 5.5 心理学领域的进化论观点 / 116 5.5.1 进化论 / 116 5.5.2 对心理学的普遍影响 / 118 5.6 心理学中的新领域 / 120 5.6.1 心智能力研究 / 120 5.6.2 儿童与教育心理学 / 124 5.6.3 工业和消费者研究 / 127 5.6.4 犯罪行为心理学 / 130 5.6.5 性别心理学 / 130 5.7 评价 / 132 5.7.1 经济发展因素 / 132 5.7.2 教育发展因素 / 132 5.7.3 对心理学家的需求渐长 / 132 5.7.4 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更独立的学科 / 132 第6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临床研究和心理学 / 134 6.1 人们对精神疾病有哪些了解 / 136 6.1.1 科学知识 / 136 6.1.2 流行观念 / 140 6.1.3 意识形态 / 140 6.1.4 法律知识 / 140 6.2 社会环境和精神病理学 / 141 6.2.1 性、毒品与异化 / 141 6.2.2 对精神疾病看法的改变 / 142 6.2.3 异常和偏差行为的医学化 / 142 6.2.4 地盘之争:精神病学与心理学 / 143 6.3 理解精神疾病 / 144 6.3.1 精神疾病的分类 / 144 6.3.2 关于精神疾病的两个假设 / 146 6.3.3 搜索大脑 / 147 6.3.4 研究神经系统 / 149 6.3.5 转向遗传 / 149 6.3.6 关注社会和心理原因 / 150 6.4 早期的治疗尝试 / 152 6.4.1 在哪治疗?精神病院 / 152 6.4.2 如何治疗 / 153 6.4.3 第一个心理诊所和临床心理学家 / 156 6.5 评价 / 159 6.5.1 精神疾病观点的变化 / 159 6.5.2 精神疾病案例的增加 / 159 6.5.3 精神病学的诞生 / 159 6.5.4 临床心理学的诞生 / 159 第7章 行为主义传统的诞生与发展 / 162 7.1 社会形势:这是行为主义的好时代吗 / 164 7.2 动物心理学 / 164 7.2.1 动物和比较心理学家 / 164 7.2.2 爱德华·桑代克的影响 / 166 7.3 反射研究 / 168 7.3.1 伊万·巴甫洛夫的工作 / 169 7.3.2 巴甫洛夫分析"高级"神经活动 / 171 7.3.3 弗拉基米尔·别赫捷列夫的反射学 / 175 7.3.4 反射学的应用 / 177 7.4 约翰·华生的行为主义 / 179 7.4.1 开始 / 179 7.4.2 应用 / 181 7.4.3 华生的矛盾 / 183 7.4.4 为什么华生的行为主义受到欢迎 / 184 7.5 评价 / 185 7.5.1 一种新的科学方法 / 185 7.5.2 一个还原论者的尝试 / 185 7.5.3 混合的反应 / 186 第8章 精神分析的诞生与发展 / 188 8.1 社会与科学形势 / 190 8.1.1 早期的全球化 / 190 8.1.2 民族主义 / 190 8.1.3 科学的复杂性 / 190 8.1.4 创作的复杂性 / 190 8.1.5 战争 / 190 8.1.6 精神分析的起源 / 191 8.2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 192 8.2.1 精神分析的诞生 / 192 8.2.2 精神分析的发展 / 195 8.2.3 发展中的精神分析 / 197 8.2.4 精神分析对社会的反思 / 201 8.3  精神分析的早期转变: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 203 8.3.1 阿德勒和弗洛伊德 / 203 8.3.2 阿德勒观点的演变 / 203 8.3.3 个体心理学 / 205 8.4 精神分析的早期转变:卡尔·荣格 / 206 8.4.1 弗洛伊德和荣格 / 206 8.4.2 思想的形成 / 207 8.4.3 理论扩展 / 211 8.5 评价 / 212 8.5.1 寻找生理基础的尝试 / 212 8.5.2 进化科学仍然令人怀疑 / 212 8.5.3 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吗 / 213 8.5.4 方法论是最薄弱的环节 / 213 第9章 格式塔心理学之路 / 216 9.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社会形势 / 218 9.1.1 战后的心理学与社会 / 218 9.1.2 纳粹主义与科学 / 218 9.1.3 共产主义与科学 / 219 9.2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 220 9.2.1 主要观点 / 220 9.2.2 理论根源 / 221 9.2.3 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 / 223 9.2.4 格式塔知觉原则 / 224 9.2.5 从知觉到行为 / 227 9.3 格式塔理论的发展 / 229 9.3.1 库尔特·勒温的场理论 / 229 9.3.2 其他理论和应用中的格式塔原则 / 234 9.3.3 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命运 / 235 9.4 评价 / 237 9.4.1 心理学与其社会和政治背景密不可分 / 237 9.4.2 历史中的地位 / 237 9.4.3 基本原则:整体论 / 237 9.4.4 对当下感兴趣 / 237 9.4.5 与行为主义的关系 / 237 9.4.6 科学的呼吁 / 238 9.4.7 跨文化效度 / 238 第1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 240 10.1 社会和心理学 / 242 10.1.1 美国的影响力 / 242 10.1.2 社会气氛和心理学 / 242 10.1.3 研究状况 / 244 10.2 心理测验 / 246 10.2.1 陆军测验项目 / 246 10.2.2 埃利斯岛研究 / 247 10.2.3 对学龄儿童的测验 / 249 10.2.4 应用心理学 / 251 10.3 发展与认知心理学 / 254 10.3.1 高级心理功能的理论:列夫·维果斯基 / 254 10.3.2 让·皮亚杰的发展观点 / 257 10.4 人格理论 / 259 10.4.1 传统和方法 / 259 10.4.2 特质传统 / 260 10.5 早期的社会心理学 / 260 10.5.1 社会本能理论 / 260 10.5.2 实验社会心理学:他人的影响 / 261 10.5.3 社会判断理论 / 262 10.6 评价 / 263 10.6.1 心理学家数量在增长 / 263 10.6.2 研究的范围和种类 / 263 10.6.3 聚焦于测验 / 263 10.6.4 发展理论势头十足 / 264 第11章 20世纪中叶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和应用途径 / 266 11.1 行为主义进一步的发展 / 268 11.1.1 行为科学的实践 / 268 11.1.2 B.?F.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 271 11.1.3 新行为主义概述 / 275 11.2 精神分析的弯道 / 276 11.2.1 精神分析与社会 / 276 11.2.2 理论扩展:自我心理学 / 278 11.2.3 理论延伸:离开力比多的概念 / 280 11.2.4 精神分析延展至社会科学 / 282 11.2.5 精神分析和犹太人 / 283 11.2.6 对精神分析的综述 / 284 11.3 评价 / 284 11.3.1 "主流"科学中的地位 / 284 11.3.2 决定论 / 285 11.3.3 适应和进步主义 / 285 11.3.4 跨文化的应用 / 286 第12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 / 288 12.1 社会面貌 / 290 12.1.1 心理学和全球发展 / 290 12.1.2 学术传统 / 291 12.2 人本主义心理学 / 291 12.2.1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根基 / 292 12.2.2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则 / 294 12.2.3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 296 12.2.4 以人为中心的方法 / 297 12.2.5 理论和应用领域 / 298 12.2.6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 300 12.3 认知心理学 / 301 12.3.1 传统的复兴 / 302 12.3.2 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 303 12.3.3 对认知心理学的述评 / 307 第13章 聚焦当代问题 / 310 13.1 第1课 心理学继续处理"传统主题" / 311 13.1.1 心身问题 / 311 13.1.2 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 312 13.1.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314 13.2 第2课 心理学欢迎交叉科学 / 314 研究人们如何做决策 / 315 13.3 第3课 心理学没有遗弃它的传统 / 316 13.3.1 研究越来越精细化 / 316 13.3.2 回溯理论与澄清知识 / 317 13.3.3 对伪科学的回应 / 317 13.4 第4课 心理学能够纠正过去的错误 / 318 13.4.1 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 / 319 13.4.2 全新的精神分析吗 / 320 13.5 第5课 心理学仍然是一门进步科学 / 320 译后记 / 323 术语表一 参考文献二

作者简介:

作者:(美)埃里克·希雷 译者:郑世彦 译者:刘思诗 译者:柴丹 译者:张潇涵 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埃里克·希雷是一位教授、研究员和作者。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完成了博士后项目,先后任职于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乔治·梅森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广泛,曾独自撰写、与人合著多部关于跨文化心理学、政治心理学、心理学史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他开发出一种独特的、跨学科的方法来分析人类行为。除了教学和学术工作外,他还为世界各地的媒体撰写评论文章。他的个人网站是www.ericshiraev.com。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精校(593+)
  • 权威(832+)
  • 超预期(778+)
  • 珍藏(1057+)
  • 原版(680+)
  • 实用(832+)
  • 感动(965+)
  • 学者(232+)
  • 图文(993+)
  • 体验差(341+)
  • 无广告(975+)
  • 可打印(392+)
  • EPUB(236+)
  • MOBI(770+)
  • 加密(163+)
  • PDF(540+)
  • 感谢(810+)
  • 水印(254+)
  • 打包(510+)

下载评论

  • 用户1734266970: ( 2024-12-15 20:49:30 )

    精校的报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23896671: ( 2024-08-17 20:11:11 )

    精校版本教材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39656352: ( 2025-02-16 05:52:32 )

    无损的学术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推荐下载。

  • 用户1739779613: ( 2025-02-17 16:06:53 )

    无损的小说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44864220: ( 2025-04-17 12:30:20 )

    高清版本期刊资源,EPUB/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