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沃新书屋
首页
(current)
投诉
收藏
点击选择搜索分类
百度云
夸克网盘
阿里云
PDF
Mobi
Epub
Kindle
txt
AZW3
综合格式
搜索
沃新书屋
-
广州贸易
- 出版社: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社信息:
类型:
成立时间: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广州贸易书籍相关信息
ISBN:9787520121729
作者:
黄超成
/
[美] 范岱克
/
江滢河
出版社:
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4
页数:327
价格:79.00元
纸张:暂无纸张
装帧:精装
开本:暂无开本
语言:暂无语言
丛书:
启微书系
原作名:The Canton Trade: Life and Enterprise on the China Coast, 1700-1845
适合人群:对国际贸易感兴趣的读者,从事外贸或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广州地区的企业家,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广州经济发展有研究的人员
TAG:
市场营销
/
商业分析
/
贸易实务
/
广州经济
/
外贸指南
豆瓣评分:8.3
更新时间:2025-05-10 14:14:04
内容简介: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本书最后对广州贸易体制的反思极为深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 第一章回顾了18世纪早期广州贸易初期的状况,论述整个贸易赖以发展的机制的基础。 · 第二章进一步探讨广州贸易的运作。随着每天日常运作的逐渐清晰,我们可以 更清楚地了解外国人之所以信任广州贸易体制的原因,这促使了来华外国船舶急剧增多。 · 第三章到第五章,具体探讨三种为贸易服务的特殊职业人群:引水人、买办和通事。第三章分析把大型船只引至珠江狭窄水道航行的全过程,可以更好地了解清朝官员如何控制这些船只的来往。第四章通过补给品贸易以及外国人获得物资和劳力以满足需要的方式,探讨外国人如何在中国维持生活。第五章分析由通事所执行的官方程序,这些程序使海关监督能够控制贸易,登记在册以便征收关税。探讨完广州贸易发展的基础之后,本书接下来分析贸易架构中的变化和衍生出的弊端。 · 第六章,回顾贸易管理中的一些重要做法,这些做法旨在掩盖短处而使整个体制运转更加有效。 · 第七章,通过观察白银、鸦片和大米之间的联系,专注讨论贸易的内部机制。 · 第八章,探讨其他若干促进和影响贸易发展的因素,比如澳门贸易、中国帆船贸易、资本市场和代理商等内容,不过这些内容并不是贸易内部机制的一部分。 · 在确定、描述和解释了控制、支配和影响贸易的主要内容和要素后,第九章将讨论这些要素如何互相作用以推动贸易向前发展,同时阐述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结语分析广州贸易体制无法继续维持而土崩瓦解的原因。 · · 【本书获誉】 · 范岱克的著作论述了在广州的东南亚人、西方人和中国人如何互动,先前被认为僵化的广州体制如何变化与发展,合法和非法的贸易如何在广州协同共生,以及广州体制如何瓦解等诸多问题。过去那些只关注中英冲突的老一套论调,看起来需要重新检讨了。——彭慕兰(Ken Pomeranz) 该著作是基于中国和欧洲档案中迄今尚未被利用过的第一手材料,对广州口岸体制内部运作进行详细研究的首部成果。它为近代早期中国沿海经济与外国商人的接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这部精心研究的著作是广州海外贸易体制研究的重要突破。——包乐史(Leonard Blussé) 莱顿大学教授 有关鸦片战争前几个世纪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已经从多个角度展开,但处于中外关系核心位置的广州贸易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耙疏中国和欧洲的各种资料,范岱克的著作让我们深深受益,该著作最终展现了一幅连贯的图景,揭示了通常被认为以腐败和停滞为特点的广州体制背后,所掩盖的基本合理性与共同利益。——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重塑往昔
哲学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修订版)
仗卷走天涯:全国大型社会调查之督导笔记
花之忠臣藏
>>>查看九色鹿丛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更多作品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
广州贸易
【点击查看】直接下载文件
点击去看看
广告
广州贸易分类索引数据信息
ISBN:9787520121729
出版日期:2018-4
适合人群:对国际贸易感兴趣的读者,从事外贸或市场营销的专业人士,广州地区的企业家,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广州经济发展有研究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