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赛博人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30 04:05:18

赛博人

赛博人精美图片

赛博人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689715
  • 作者:[美]约翰·苏勒尔 / 刘淑华 / 张海会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7
  • 页数:567
  • 价格:8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精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Psychology of the Digital Age:Humans Become Electric
  • 适合人群:科幻爱好者,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感兴趣的读者,喜欢探讨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读者,以及网络文化研究者和大学生。
  • TAG:科幻小说 / 社会批判 / 人工智能 / 虚拟现实 / 网络文化
  • 豆瓣评分:6.7
  • 更新时间:2025-04-30 04:05:18

内容简介:

随着数字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正在深深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感受和网络行为,其对我们的影响甚至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大。为全面解析人类在网络空间中的感知、感觉、思维以及行为方式,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促进个人成长和改善心理健康,网络心理学专家和学科奠基人约翰·R.苏勒尔,根据20多年在不同网络环境里进行参与-观察式的实地调查所获得的成果,综合运用了行为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研究了网络身份管理、网络脱抑制、文本交流和图像交流、网络人际关系中的亲密行为和误解、对社交媒体相互冲突的态度、上瘾、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异常行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媒体超负荷等问题,建立了 “网络心理学结构体系的八个维度”,为人们在数字时代改善生活方式和提升幸福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书籍目录:

序 言 // 01 前 言 // 03 简 介 进化中的新生儿 // 001 网络空间的诞生 // 003 网络心理学的诞生 // 006 新的结构体系 // 009 网络心理动力学 // 011 亲身体验网络:个体差异与主观性 // 012 无须数字的研究:定性研究 // 013 应用我们的知识 // 017 沉浸式研究的发展 // 018 预测未来 // 022 第一章 网络心理学结构体系 // 027 网络空间是心理空间 // 030 网络心理学结构体系的八个维度 // 033 身份维度:我是谁 // 035 社交维度:我们是谁 // 039 互动维度:我如何做到这一点 // 042 文本维度:这个词是什么 // 045 感官维度:我是如何意识到的 // 047 时间维度:现在是什么时间 // 050 现实维度:这是真的吗 // 057 物理维度:可触摸吗 // 060 网络心理学结构体系理论的应用 // 064 第二章 存在感:此时此地 // 067 我在这儿:网络环境的存在感 // 070 其他人在这儿:人际关系的存在感 // 074 存在感的结构体系 // 078 一种存在感并不适合所有情况 // 079 什么是此时此地 // 081 第三章 动态的数字自我 // 085 你是谁 // 088 何谓自我 // 088 网络空间的个性风格 // 101 把我整合在一起:融合原则 // 105 妥协的和被拯救的我 // 111 第四章 脱抑制的自我 // 119 网络脱抑制效应 // 122 有利的脱抑制和有害的脱抑制 // 122 你不认识我(分裂性的匿名) // 125 你看不见我(不可见性) // 127 回头见(异步性) // 128 全在我的头脑中(自我内向投射) // 129 只是一场游戏(分裂性的想象) // 130 只发生在你我之间(感知隐私) // 131 我们是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被弱化) // 133 其他任何人都认为还好(促进社交) // 134 是受脱抑制的影响还是抵制脱抑制 // 135 在界限内泄露 // 136 真实的自我是虚幻的 // 137 第五章 电子化的人际关系 // 141 持怀疑态度的人要注意了 // 143 让我们变得有意义:人际关系的感官特征 // 144 文本与身体 // 150 按钮式的人际关系 // 152 沉迷于按钮式的经济中 // 156 面对面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关系之间的决战吗? // 158 第六章 与你的想象不同:人际关系的感知 // 161 妈妈、爸爸、机器 // 164 妈妈、爸爸和网络上的人 // 173 谁正在对谁做什么事 // 176 真正的和想象的网络恋人 // 177 他装扮成她:性别交换 // 182 扮演男性的女性 // 186 网络冲突的解决 // 189 黑洞体验 // 195 第七章 文本交流 // 199 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 201 文本交流的技能、风格和态度 // 202 看不见和听不见的文本交流 // 206 文本交流的时间转变 // 208 文本交流可以被保存下来 // 210 格式长短不一的文本交流 // 211 对文本交流细微差别的剖析 // 213 从聊天到发信息 // 231 文本交流的移动性 // 240 第八章 图像交流 // 245 图片分享爱好者的见解 // 249 图像与文字 // 250 图像本身 // 253 自我肖像透露的秘密生活 // 257 视觉数据流 // 266 使用你的语言 // 272 照片的治疗作用 // 279 第九章 我,虚拟化身 // 283 图形化多用户交谈与第二人生 // 286 隐藏、透露和改变个人身份的虚拟化身 // 288 形状各异,大小不一 // 289 虚拟化身的进化 // 299 个性化 // 301 这就是全部的我:虚拟化身收藏集 // 303 社交润滑剂 // 306 异常的虚拟化身 // 309 围绕核心变换 // 314 背景不仅仅是墙纸 // 314 让我们呈现物理特性 // 317 虚拟化身世界的内与外 // 319 第十章 我们中的一员:群组与社区 // 321 Palace 的发展之路 // 324 周期与阶段 // 331 年长者与基本问题 // 334 创建社区 // 338 操作工作组 // 340 使课堂电子化 // 343 群体内的空间区域 // 346 真正的群组 // 352 第十一章 改变与过度行为 // 355 勇往直前:媒体转换 // 358 媒体转换动机 // 360 媒体转换焦虑 // 363 媒体心理定式 // 365 如何进行媒体转换 // 367 技术支持的心理学 // 369 各种各样的超负荷体验 // 371 超负荷心理的症状 // 373 图片超负荷 // 375 对超负荷的补救措施 // 376 吸取垃圾信息的教训 // 379 吸取“千年虫”的教训 // 386 网络空间狂热 // 389 第十二章 上瘾还是热衷 // 391 我们应该如何称呼它? // 394 诊断的滑坡谬误 // 395 隐藏的需求 // 400 性爱需求的背后 // 403 观察新现实的需求 // 405 成就感的需求 // 407 归属感的需求 // 408 社交的需求 // 410 自我实现的需求 // 412 回归到融合原则 // 413 第十三章 数字领域异常行为 // 415 一切是否是相对的 // 419 脱抑制的沮丧 // 420 不是不端行为:轻度的异常行为 // 421 非礼勿视:异常的图像 // 425 非礼勿言:异常的语言 // 428 当异常行为复杂化的时候 // 432 技术异常行为 // 439 功夫预防和干预策略 // 440 自动干预和机器人警察 // 442 棍棒和石头 // 445 骨折 // 446 第十四章 合成型现实与合成型生命体 // 449 逼真的合成型现实 // 452 想象的合成型现实 // 454 虚拟现实的现实 // 456 在里面和在外面,主动和被动 // 457 终极的合成型现实 // 459 梦幻世界的网络空间 // 462 替代梦境的网络空间 // 469 合成型的你 // 470 会思考、有感觉的血肉之躯 // 472 无限接近,但是就差一点 // 474 是否人格化 // 476 对聊天机器人的心理评估 // 478 成为上帝 // 482 第十五章 电疗法 // 485 发现自我(身份维度) // 490 人际关系的治愈作用(社交维度) // 491 使用你的语言(文本维度) // 493 感知才会相信(感官维度) // 495 时间受我掌控(时间维度) // 496 表现真实(现实维度) // 498 拥有身体和物理环境(物理维度) // 502 我亲自去做(互动维度) // 503 自助治疗程序 // 504 合成型治疗师与人类治疗师 // 513 机器能做的心理治疗 // 516 终极的合成型治疗师 // 519 合成型治疗师的智慧与人类的智慧相差无几 // 523 结 论 研究与研究人员 // 533 数字领域生命体形式的个案研究 // 536 研究中的研究人员 // 537 做有道德的研究人员 // 539 大数据,大问题 // 540 传播信息 // 544 下一代 // 545 参考文献 // 547 致 谢 // 567

作者简介:

约翰·R.苏勒尔(John R. Suler),美国莱德大学(Rider University)科学技术中心心理学教授,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名誉教授,国际公认的网络心理学的奠基人。曾出版有关网络心理学、东方哲学、摄影心理学、心理治疗和创造力的多部图书。其奠基之作《网络空间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Cyberspace)是第一个、也是最广为引用的网络超文本书籍之一。 作为心理学新兴领域的专家,苏勒尔发表了大量有关东方哲学与精神分析相融合的文章。约翰·苏勒尔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并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等媒体广泛报道。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一键(562+)
  • 强烈推荐(599+)
  • 分卷(485+)
  • 必备(827+)
  • 收藏(550+)
  • 过期(547+)
  • 解决急需(378+)
  • 书签(395+)
  • 注释(594+)
  • 云同步(1176+)
  • 无广告(195+)
  • 学者(569+)
  • 适合入门(573+)
  • 深度(399+)
  • 缺页(210+)
  • 珍藏(157+)
  • TXT(831+)
  • 循序渐进(470+)
  • 后现代主义(272+)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486384: ( 2025-02-02 16:53:04 )

    无损的小说资源,多格式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索***宸: ( 2024-08-31 07:27:0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用户1729396942: ( 2024-10-20 12:02:22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PDF/EPUB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1233753: ( 2025-03-06 12:02:33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PDF/TXT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30730735: ( 2024-11-04 22:32:15 )

    精校的小说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