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 - 作者:陸傳傑

陸傳傑

人物简介:

陸傳傑 曾任大地地理雜誌總編輯,著有《裨海紀遊新注》(榮獲2002年圖書綜合類金鼎獎、小太陽獎)、《南管賞析入門》(榮獲1995年有聲出版類金鼎獎)、榮獲金鼎獎雜誌編輯獎(1992年)、《圖說台灣地名故事》(榮獲2013年好書大家讀年度好書獎)

被誤解的臺灣老地名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9865787486
  • 作者:陸傳傑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时间:2014-8
  • 页数:352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喜欢台湾历史文化的人,对地名学有兴趣的学者,地理爱好者,社会学研究者,以及对台湾地区有深入了解的读者
  • TAG:历史文化 / 社会变迁 / 地理知识 / 台湾研究 / 老地名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0 20:09:12

内容简介:

讓我們找回失落的文化老地名, 娓娓道出活躍於這片土地的人事物… • 「正港ㄟ」台灣是指哪裡? • 昔日台北城有個「小東京」在哪裡? • 台灣有兩百多個以「竹圍」命名的地方? • 澎湖「媽宮」為什麼改名為「馬公」? • 基隆有五堵、六堵、七堵與八堵,四堵、三堵、二堵和頭堵到哪兒去了呢? ‧大膽挑戰舊有觀點,為地名由來提出新說法 過去研究認為「堵」是指防範敵人入侵所築的土牆,但作者根據地圖上的判讀及實地考察,發現所有以「堵」命名的地方都是位於連續的河曲地形上,其特徵為河曲上的小山,推翻舊有的研究說法。 ‧主題式地名蒐錄,研究老地名不可或缺的最佳資料庫 本書根據族群、地形等不同主題蒐羅各地方地名資料,是人文、歷史、地理、社會等學科研究必備的基礎素材。 ‧豐富珍貴的古地圖與老照片,深入解讀台灣地名的由來與變遷 遠從荷西時代的古地圖,到近代今人所繪的精細地圖,作者皆能以深厚的地名研究知識,解讀地圖內涵的豐富訊息,相當精采而實用。 地名是人類活動的歷史產物,是地方居民因應地理環境因素,以及融合語言、歷史與風俗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結晶。台灣融合豐富的族群文化,包含原住民、閩南、客家、日本甚至是歐洲人都曾在這片土地留下足跡,共同交織出許多獨特且豐富的地名文化。 本書透過豐富的的史料與古地圖,加上大量田野調查結果,層層剖析、抽絲剝繭,挖掘出許多老地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更替訛誤的地名舊說提出全新觀點。在地名與各種族群典故、地形證據的精采推理辯證中,我們看見的不只是地名資料的重建與整理而已,更是亟欲被大眾重新認知的文化記憶,以最有骨肉血淚的面貌,展演在你我眼前。 探尋老地名,就是對自身存在根源的好奇心 除了馬公之外,澎湖朝陽里『紅毛城』是作者童年時代最熟悉的地名。後來在文史材料上讀到,澎湖的『紅毛城』應該在馬公風櫃里的風櫃尾,那麼舊居附近的紅毛城又是怎麼一回事?當時在澎湖,沒聽人說過風櫃尾有一座紅毛城… 十餘年前,他在『大地地理雜誌』任職,期間負責製作過一篇澎湖專輯,曾向紀錄片導演齊柏林徵調了一批澎湖的空拍圖片。當時看到一張鳥瞰風櫃尾的空拍照時,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視覺,那不正是傳說中的風櫃尾紅毛城嗎? 至於老家附近的朝陽里紅毛城,也就是通稱的紅木埕又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