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美国外交政策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0 21:14:02

美国外交政策史

美国外交政策史精美图片

美国外交政策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前言 1 绪论 1 第一章 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孤立与扩张(1775--1815) 23 第一节 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 23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 23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 27 孤立思想的形成 30 第二节 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外交 31 美国外交活动的开始 31 1776年条约计划 32 美法同盟的缔结 34 西、荷参战和“武装中立” 35 谈判桌上的斗争 37 第三节 联邦党时代: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40 邦联时期的外交 40 联邦宪法与外交 44 中立主义政策 45 早期外交中的党争 47 维护中立权的斗争 50 《告别词》:孤立主义准则的确立 54 美法准战争 56 杰斐逊的外交纲领 58 第四节 杰斐逊执政期的外交(1801--1809) 58 路易斯安那的“购买” 59 对北非的战争 62 中立贸易的发展和“禁运” 63 第五节 第二次对英战争时期的外交 65 中立权斗争的继续 65 边疆问题:加拿大和佛罗里达 66 “战鹰”的战争叫嚣和联邦党的衰落 68 根特和约 69 1812年对英战争的影响 71 “和谐时期” 73 第一节 美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73 第二章 1812--1814年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调整:对美洲外交政策原则的初步制定(1815-1844) 73 两人世界的对峙 76 美国外交总方针的改变 77 第二节 美国对拉美革命的态度 78 从关注到“中立” 78 从窥伺到“承认” 80 第三节 佛罗里达、俄勒冈和《横贯大陆条约》 81 对佛罗里达的最后兼并 81 美加边界和俄勒冈问题 82 横贯大陆条约 83 欧美紧张局势的加剧 85 第四节 门罗咨文的发表 85 古巴问题和“熟果政策” 88 英国的外交攻势和美国的反应 90 俄国的挑战 94 门罗咨文等文件阐述的原则及实质 95 第五节 门罗咨文发表后的美国外交 99 20年代的低调外交 99 新的党派政治和美国外交 103 “得克萨斯计谋” 105 对英外交:加拿大、俄勒冈和中美洲 107 向太平洋迈进 110 望厦条约 111 第三章 1845--1865年的美国外交:大陆扩张的狂澜 117 第一节 大陆扩张狂澜的来临 118 大陆扩张的国内背景 118 有利于美国大陆扩张的国际气候 121 第二节 从门罗咨文到门罗主义 123 1844年大选 123 “天定命运”口号的提出 124 波尔克对门罗原则的引伸 126 第三节 大陆扩张的完成 128 俄勒冈的瓜分 128 美墨战争 130 19世纪中叶大陆扩张的影响 132 第四节 未成熟的果子和难逾越的防线 134 对古巴的“非法入侵”和埃弗里特照会 134 “青年美国”和奥斯坦德宣言 136 中美地峡的争夺和妥协 139 第五节 建立太平洋帝国的梦想 143 “海洋边疆”拓荒者 143 太平洋帝国的设计师--西沃德 146 打开日本门户 149 夏威夷问题的政策分歧 151 围绕修约活动展开的对华外交 153 分裂的国家和分裂的外交 158 第六节 内战外交 158 反对外来干涉的斗争 160 “特伦特号事件”和造舰危机 163 门罗主义面临的挑战 165 第四章 “镀金时代”的外交: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1866--1897) 167 第一节 政治、经济和思想背景 167 “镀金时代” 167 海外扩张思潮的泛滥 169 第二节 内战结束后美国对英国、法国、西班牙的外交攻势 172 亚拉巴马赔偿要求 172 维护门罗主义:美国对法国、西班牙外交 174 西沃德和阿拉斯加购买 176 第三节 阿拉斯加购买和美国的太平洋扩张政策 176 摘取夏威夷之梨 178 逐鹿萨摩亚 181 第四节 美国和拉丁美洲 184 兼并多米尼加的图谋 184 运河问题 185 泛美会议 186 第五节 《蒲安臣条约》和排华浪潮 189 第六节 美国和委内瑞拉危机 194 危机的由来 194 美国的卷入 195 “20英寸口径大炮”照会 196 第五章 美国参加帝国主义角逐:美西战争和门户开放(1898--1900) 200 第一节 美国同西班牙的战争危机 200 古巴起义和美国的卷入 200 美西战争的国际背景 202 迪皮伊·德洛姆信件和“缅因号”爆炸事件 203 第二节 “小而辉煌”的美西战争 205 美国宣战 205 美国占领马尼拉 206 美西《巴黎和约》的签订 207 关于美国海外扩张的大辩论 211 美菲战争 212 普拉特修正案 214 第三节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215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215 英国向美国建议门户开放政策 219 美国第一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发表和列强的反应 221 中国义和团运动和美国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的发表 225 门户开放政策的评价 226 第六章 1900--1913年期间的美国外交:大棒和金元 229 第一节 美英关系的调整 230 美英关系调整的背景 230 英国承认门罗主义和《海--庞塞福特条约》的签订 231 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边界问题 233 海獭问题和北大西洋捕鱼问题 235 第二节 西奥多·罗斯福和大棒政策 236 西奥多·罗斯福其人 236 “我拿过来运河区” 237 罗斯福推论和洛奇推论 240 美国和阿尔赫西拉斯会议 242 第三节 西奥多·罗斯福的远东政策 246 美俄在远东矛盾的加剧 246 日俄战争期间的美国均势外交 248 罗斯福远东外交政策的失败和《鲁特--高平协定》 250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 252 金元外交的提出 256 第四节 威廉·塔夫脱和美洲金元外交 256 金元外交在加勒比海地区 257 金元外交在加拿大 259 塔夫脱和墨西哥 260 美洲金元外交的经济效果 261 第五节 金元外交在中国 262 背景 262 湖广铁路借款合同 263 诺克斯“满洲铁路中立化”计划 265 第七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尝试(1914--1920) 270 干涉墨西哥 271 第一节 威尔逊的拉丁美洲政策 271 对加勒比海地区的干涉 273 第二节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275 中立外交 275 投入武力竞技场 278 “十四点”:争夺霸权的宣言 281 第三节 巴黎和会上的角逐 284 威尔逊在巴黎和会上的目标 284 威尔逊的妥协退让 286 巴黎和会的后果 289 威尔逊和国际银行团 290 第四节 威尔逊与中国 290 美国对日本“二十一条”的反应 292 兰辛--石井协定 293 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被出卖 295 第五节 关于“国联”的大辩论 301 《凡尔赛和约》的否决 301 威尔逊失败的原因 305 第八章 “一战”后共和党政府的外交政策:华盛顿体制的确立和瓦解(1921--1932) 308 第一节 美国与华盛顿会议 309 海军竞赛与裁军要求 309 《五强海军条约》和《四强协定》 311 中国问题和《九国公约》 312 第二节 门户开放、经济扩张和战债 314 大力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314 贷款、战债与赔款问题 317 共和党政府时期的美苏关系 321 第三节 维持现状和裁军 323 美国的和平主义运动 323 美国对国联和国际法庭的态度 324 非战公约 325 日内瓦和伦敦海军会议 326 美、中、日经济关系 327 第四节 二十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 327 美国的单干政策 330 美国调处中东路事件 334 第五节 调整中的拉美政策 335 美国武装干涉政策面临的挑战 335 逐步从加勒比海和中美洲撤军 336 墨西哥与美国政策调整 338 第六节 大危机与美国外交 340 世界经济危机与胡佛的缓债备忘录 340 日本侵华引起的国际危机 341 罗斯福上台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348 第一节 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努力 348 第九章 “新政”时期的外交:由中立、绥靖走向战争(1933--1941) 348 《互惠贸易协定法》与进出口银行 351 白银政策与“门户开放” 353 第二节 美苏建交 裁军会议 睦邻政策 357 美苏建交与美苏关系的波动 357 从日内瓦到伦敦裁军会议 359 睦邻政策 362 第三节 孤立主义 中立法与法西斯侵略扩张 366 孤立主义思潮 366 1935年中立法 367 西班牙内战与美国 369 捷克危机中的美国 371 第四节 罗斯福的东亚政策 372 避免卷入中日冲突 372 防疫演说与布鲁塞尔会议 374 “帕奈号”事件与对日经济绥靖 376 从道义禁运到桐油贷款 377 废止《美日商约》 378 第五节 从“现款自运”到不宣而战 379 现款自运 379 援助英国 381 租借法 383 援助苏联 384 不宣而战 385 第六节 通往珍珠港之路 387 有限禁运 387 美日逐步摊牌 390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筹划(1941--1945) 396 第一节 大战略:美国与英国、苏联的合作与分歧 396 欧洲第二战场与东欧边界 396 北非战役与无条件投降原则 399 莫斯科外长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402 第二战场的开辟 403 维持中国战场 404 第二节 战时美中关系 404 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 406 缅北战役和史迪威事件 407 赫尔利对蒋介石政府的支持 410 第三节 战时对拉丁美洲和中东的政策 411 巩固在拉美的地位 411 插足中东 413 第四节 筹划战后世界秩序 418 “自由贸易”和反旧殖民主义 418 筹建“联合国组织” 421 处置德国 424 雅尔塔会议 425 第五节 波茨坦会议与美苏交恶 429 美苏磨擦增加 429 波茨坦会议 431 战争的结束和美国实力的增强 433 第十一章 杜鲁门政府的外交政策:美国称霸全球战略计划的提出(1945--1953) 435 第一节 二战后的国际形势与美国对外政策大调整的酝酿 435 国际关系的巨大变化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影响 435 对外政策大调整的酝酿与“遏制”政策的逐步形成 440 第二节 称霸全球的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和“冷战”的开始 445 杜鲁门主义产生的过程 445 杜鲁门主义和美国对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448 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451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加紧扶植西德 455 独占日本和《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 460 向亚非拉不发达国家渗透扩张的“第四点计划” 465 第三节 全球战略实施中的两大败绩:扶蒋反共侵华政策的破产和侵朝战争的失败 468 美国对华侵略政策的破产 468 侵朝战争的失败 474 第十二章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政策:全球扩张战略的继续(1953--1961) 478 第一节 艾森豪威尔外交政策的主旨 478 艾森豪威尔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 478 艾森豪威尔政府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 481 第二节 与苏联的对抗和对话 482 日内瓦首脑会议 482 “导弹差距” 486 第二次柏林危机 487 赫鲁晓夫访问美国 488 U-2飞机事件 489 第三节 “遏制”中国,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490 “遏制”中国的政策 490 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 491 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 493 更多地注视第三世界 495 第四节 美国在第三世界的扩张 495 结束朝鲜战争 496 干涉印度支那 497 颠覆伊朗摩萨台政府 500 苏伊士运河危机 501 艾森豪威尔主义 504 颠覆危地马拉阿本斯政府 506 试图调整拉丁美洲政策 508 反对古巴革命 508 第一节 肯尼迪的外交政策思想和外事班子 512 肯尼迪和他的外交政策思想 512 第十三章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的外交:全球扩张严重受挫(1961--1969) 512 肯尼迪的外事班子 515 第二节 加紧在第三世界进行扩张 516 扩大经济援助 516 对古巴的入侵和对刚果的干涉 518 扩大对印度支那的干涉 520 第三节 同苏联的对抗与缓和 523 全面扩充军备 523 维也纳会谈和第三次柏林危机 524 古巴导弹危机 526 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529 “宏伟计划”的提出 530 第四节 对西欧的“宏伟计划” 530 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受挫与“肯尼迪回合” 532 多边核力量计划落空 533 第五节 约翰逊继续推行肯尼迪的外交政策 535 约翰逊继任总统 535 对拉丁美洲的称霸政策 536 继续卷入非洲和中东 538 防止核扩散条约的签订 539 美、法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541 第六节 扩大侵越战争受挫 542 东京湾决议 542 侵越战争全面扩大化 544 反战运动和关于侵越政策的辩论 546 第十四章 尼克松、福特和卡特政府和外交政策:尼克松主义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1969--1981) 549 第一节 美国霸权地位的急剧衰落和全球战略的大调整 550 尼克松在美国处于内外交困中上台执政 550 组成以基辛格为主要助手的外事班子 554 尼克松主义的形成 555 第二节 从越南战争的无底洞脱身 557 寻求“体面”结束越战的方案与“越南化”计划 557 “为撤出越南而战” 559 巴黎停战协定和美国在亚洲的撤退 560 尼克松对华政策上的重大转折 561 第三节 对外政策领域的重大突破--打开美中关系僵局 561 中美关系解冻 564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566 第四节 对苏推行“缓和”外交 567 美对苏缓和外交的基本构想 567 美苏首脑会谈 569 西柏林协定的签订 571 第五节 美国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 572 调整与西欧、日本关系的原因 572 同西欧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大西洋关系宣言》 574 加强美日同盟,利用日本牵制苏联 575 改善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排斥苏联在中东的势力 577 第六节 调整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577 宣布与拉美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新政策”与策划智利政变 578 第七节 继续推行尼克松路线的福特外交 580 福特继续推行尼克松外交政策 580 对印度支那的侵略宣告结束 西奈协定的签订 581 继续对苏缓和外交 美中关系的微小进展 582 对尼克松--基辛格--福特外交的评价 584 第八节 具有过渡特点的卡特外交 586 卡特的外事班子和外交政策的基本特征 586 从人权外交到卡特主义 587 促成埃以和约及美巴条约的签订 590 进一步改善与西欧关系 中美建交 591 第十五章 里根、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重振国威”的全球战略(1981--1989初) 594 第一节 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及其基本的战略构想 595 里根及里根政府的外事班子 595 里根政府对外交政策的调整 597 里根政府的军事战略:“新灵活反应战略” 599 第二节 里根政策对外政策的实施 601 对苏联外交政策的两个阶段 601 对西欧、日本的关系 607 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612 对中国的关系 615 第三节 里根政府的外交遗产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趋向 617 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的得与失 617 布什政府的外事班子和外交战略趋向 619 大事年表 622 参考书目举要 632 附录 637 (一)美国领土扩张简表 637 (二)美国外交主要决策人物表 638 (三)美国驻中国专使、公使及大使 651 (四)中国驻美国公使、大使 653 索引 655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见解独到(777+)
  • 可搜索(656+)
  • 兴趣(421+)
  • 可检索(958+)
  • 意境深远(235+)
  • 无乱码(1630+)
  • 高速(191+)
  • 考证(862+)
  • 惊喜(993+)
  • 精排(626+)
  • 精校(256+)
  • 必下(671+)
  • 可编辑(298+)
  • 适合文学爱好者(359+)
  • 超值(849+)
  • 雪中送炭(613+)
  • 高清(1379+)

下载评论

  • 用户1724069048: ( 2024-08-19 20:04:08 )

    整体还行,但有些章节略显拖沓。

  • 用户1743960317: ( 2025-04-07 01:25:17 )

    高清的报告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32739833: ( 2024-11-28 04:37:13 )

    完整版本小说资源,MOBI/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 用户1730789493: ( 2024-11-05 14:51:33 )

    无损版本教材资源,PDF/EPUB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9423148: ( 2025-02-13 13:05:48 )

    广告太多,影响阅读体验。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