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1 19:32:47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精美图片

吴敬琏:十年纷纭话股市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6138663
  • 作者:吴敬琏
  •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03
  • 页数:308
  • 价格:2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股市投资者, 经济学者, 金融专业人士, 对股市有兴趣的普通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的读者
  • TAG:经济学 / 投资策略 / 股市分析 / 市场动态 / 吴敬琏
  • 豆瓣评分:8.8
  • 更新时间:2025-05-11 19:32:47

内容简介:

我对经济学的执着沉迷,说到底,是为了解答一个困扰了好几代求索真理的中国知识分子的问题:怎样才能振兴百年积弱的中国。学以致用,古有明训。既然我从自己的曲折探索中得到了中国荣辱兴衰系于改革的结论,自然就应当身体力行,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贡献给经济改革这一伟大的事业。――吴敬琏

书籍目录:

稳定发展股票交易市场(1988年6月) 谈谈“投机”(1993年7月) 平稳地放掉泡沫中的空气(1993年7月9日) 规范的公司化改制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1993年12月) 如何看待1994年初的股票市场(199年3月25日) 股市出路在于加大“泡沫”里的物质浓度(1994年4月11日) 要一个有规矩的市场(1994年4月15日) “股份制改革”不等于“炒股票”(1994年5月31日) 何处寻求“大智慧”(1994年6月8日) 抓住股价下降的时机,把股市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1994年7月16日) 端正政府行为,健全股票市场(1994年12月) 过度投机对中国特别有害(1995年3月4日) 证券热炒的是与非(1995年8月) 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大计(1995年8月) 香港1995年冬资产市场形势和对策(1995年11月10日) 加大内部监管力度(1996年3月10日) 经济泡沫问题(1997年2月) 培育资本市场:关键何在?(1997年3月3日) 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证券市场(1997年3月5日) 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内部监管(1997年3月7日) 发展资本市场:我所反对的和所主张的(1997年7月) 发展资本市场要谨防经济泡沫(1997年9月24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七周年祝词(1997年12月 4日) 东亚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1998年3月) 金融业是做什么的(1998年5月20日)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措施(1999年1月) 如何看待过度投机和泡沫经济(1999年1月) 转型期各种社会力量分析(1999年1月) 中小投资者不是可以任意鱼肉的小民(1999年3月5日) 确立股市投资者主权(1999年4月) 加快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1999年6月16日) 质疑“炒”股票(2000年3月7日) 打破幻想,抑制癫狂(2000年3月14日) 互联网:要发展还是要泡沫(2000年3月16日) 抑制股市泡沫,支持产业创新(2000年5月26日) 谈《基金黑幕》(2000年10月29日) 证券市场不能黑(2000年11月2日) 证券市场的一个公开秘密和规范之正道(2001年1月) 感受吴敬琏(2001年l月13日) 评说“庄家”(2001年1月14日) 附录 1 朱绍文《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及其教训》(1993年7月) 2薛小和《台湾岛是怎样落入“金钱游戏”的陷阱的》(1994年1月) 3陆向谦/李夏《不要用行政手段干预股票市场》(1994年7月) 4加尔布雷思《金融狂热简史》(摘编)

作者简介:

吴敬琏先生简介 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30年1月24日生于南京。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1953年大学毕业, 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955-1956年跟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学习,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他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 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封锁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作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5年11月,他领导一个课题组对"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在以《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体制改革和提高人民生活三者的关系》为题的报告中提出,中国正处在二元经济迅速向现代经济转化的阶段。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必须始终十分注意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十分注意社会资金的积累,恰当地把握农业人口向非农业转移的速度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1986年初,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吴敬琏工作概述成就概述: 1.对世界上各类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2.从理论上论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树立这一改革目标作出了贡献。3.对腐败现象的体制根源、金融市场的发展途径等作出了科学分析,为处理这些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提出了方案。4.发展了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在几个关键时刻提出了事后证明为正确的政策建议。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学生(985+)
  • 带书签(606+)
  • 超预期(173+)
  • 带目录(702+)
  • 模糊(205+)
  • 干货(366+)
  • 绝版(945+)
  • 缺章(1671+)
  • 清晰(973+)
  • 高亮(693+)
  • 珍藏(488+)
  • 兴趣(421+)
  • 稀缺(883+)
  • 稳定(745+)
  • 重排(213+)
  • 缺乏新意(753+)
  • 一键(691+)
  • PDF(206+)
  • 强推(251+)

下载评论

  • 用户1730152342: ( 2024-10-29 05:52:22 )

    无延迟下载EPUB/AZW3文件,完整学术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34152443: ( 2024-12-14 13:00:43 )

    精校版本报告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操作便捷。

  • 用户1718881347: ( 2024-06-20 19:02:27 )

    无损的小说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16257837: ( 2024-05-21 10:17:17 )

    完整的期刊资源,音频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32569038: ( 2024-11-26 05:10:38 )

    极速下载PDF/MOBI文件,优质期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