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五十堂國寶級美學課 - 作者:高階秀爾

高階秀爾

人物简介:

作者簡介 高階秀爾 Takashina Shuji 1932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畢業,1954至1959年獲得法國政府獎助學金前往留學。曾任東京大學教授、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倉敷大原美術館館長等,亦榮獲天皇親授的文化勳章。研究專長為文藝復興以降的西洋美術史,對於日本美術也具有深度造詣,著作甚豐。 著有《文藝復興的光明與晦暗》(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賞)、《日本近代美術史論》、《梵谷之眼》、《法國繪畫史》、《畢卡索:剽竊的論理》、《20世紀美術》、《近代繪畫史》(上)(下)、《藝術的資助者們》等。此外,亦投入埃德加‧溫德(Edgar Wind)、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等人的著作翻譯,為美術啟蒙與教化盡心盡力。 譯者簡介 鄭夙恩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組畢業,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負笈日本求學。先後於神林恒道教授及藤田治彥教授指導下,取得國立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文化表現論專攻美學領域之碩士與博士學位。 返台後,曾先後擔任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專任助理教授兼藝術組召集人、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兼現代美術館展覽組組長。 著有《近代美術館發展之研究》、《新設計概論與設計基礎》等。另譯有《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覽手冊》、《茶之書:日本文化的神髓所在》等。

五十堂國寶級美學課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9865080655
  • 作者:高階秀爾 / 鄭夙恩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时间:2020-6-10
  • 页数:312
  • 价格:NT$4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日本人にとって美しさとは何か
  • 适合人群:美术爱好者, 文化研究者, 国学学习者, 教育工作者,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 TAG:文化传承 / 艺术鉴赏 / 国学 / 美学 / 历史故事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2 04:10:33

内容简介:

日本藝術史界第一人高階秀爾教授 全方位解析日本人審美意識與文化心理的美學鑑賞論 對照西方與東洋藝術表現,提煉出「日本人眼中的美」 追溯「日本人特殊的審美意識所為何來」 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既生動又具系統性 堪稱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成最多元的日本文化論 超越了「美術」領域探討日本人審美觀的傑作 ‧「和歌」即是「大和之歌」,以人心為種子孕育靈感,成就各式各樣的文學表現。有別於漢詩與西洋詩歌,採集日本和歌的著作《古今和歌集》,堪稱日本美學的獨立宣言。 ‧豐臣秀吉曾經興沖沖地前往千利休的庭園賞牽牛花,沒想到利休卻提前將花朵摘盡,僅留一株在茶室──捨棄「數大便是美」,集中反襯出焦點,正是日本藝術「餘白」的力道。 ‧「鳥居」是區隔神域與俗世的界線,一旦跨入鳥居,便是進入神之領域。和巴黎聖母院不同,沒有門鎖、得以任意穿行的鳥居,其實是在意識與概念上呈現日本人的信仰。 ‧日本人絲毫不排斥機器人取代人力,甚至親暱地為機器人取名,連無機質的日常事物都視為心靈相通的夥伴,這樣的自然觀正源自視萬物皆有生命的「萬物有靈論」。 日本的美學設計聞名世界,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藝術作品,但要是問起究竟「哪裡不同」,能明確回答出來的人卻少之又少。形塑日本文化這份難以言喻的「特別」,其本質到底來自何處? 畢生貢獻於美學教養的日本國寶級藝術史家高階秀爾教授,在本書中以繪畫、和歌、音樂、文字、書法、建築、機器人、旅行等日常事物和藝術作品為切入點,運用自身專業與西洋的藝術表現相對照,生動細緻又系統性地講述日本文化與藝術特質,試著探究「日本人眼中的美」,追溯「日本人特殊的審美意識所為何來」,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堪稱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成最多元的日本文化論。 名人推薦 高階教授像是利用帽子戲法變出鴿子那般,一一舉出連日本人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有別於西方的獨特性,本書標榜是「以複眼般的觀點構築而成的日本文化論」,而這所謂「複眼般的觀點」,指的不正是日本人的感性嗎? 我最感興趣的是日本與西方自然觀的差異,相對於西洋對可視之物的物質信仰,日本則關注物質背後不可視的神靈,也就是「泛靈信仰」,日本人的宇宙觀是將人類與自然併同思考,其中便蘊含著日本的獨特性,而這也正是本書所揭示的重點。──橫尾忠則(日本美術家、設計大師),引自《朝日新聞》書評專欄 讀者好評 日本亞馬遜書店讀者五星推薦 ★★★★★ 這本書對於非正統美術教育出身的人來說也非常受用。如果你是日本人,就算平常都穿西裝、吃麵包,想必也能透過本書察覺到存在於你內心深處的、日本人獨有的美學;如果你不是日本人,那麼這本書可說是引領你了解日本人思想的最佳讀物,我敢說不管誰來讀肯定都會有新的發現。 ★★★★★ 除了書法、建築、繪畫、工藝等正統美術領域,也提到手機的表情符號、漫畫等貼近現代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透過大量的例子具體簡明地講解日本人的審美觀,非常好懂又平易近人。 ★★★★★ 堪稱從多方考察日本美學的名著。雖然作者是專攻西洋美術的權威,但這本書可以說是超越了「美術」領域探討日本人審美觀的傑出之作。透過與外國油畫等藝術的比較,更加突顯了日本美學的獨特與本質。 ★★★★★ 第一次的五顆星就獻給這本書了。透過高階教授的解說我才首次深入了解日本人如何覺察所謂的美,讓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寺院屋簷的反翹、率性描繪的畫作中所鋪陳的文字、日本畫中餘白的含意,乃至歌舞伎等傳統藝能中的襲名文化等。不但讓我意識到自己的無知,同時也初次發覺日本文化出色的美學意識,真的受益匪淺。請大家務必讀讀這本書,汲取高階教授所分享的美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