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历代地理沿革表 - 作者:(清)陈芳绩

(清)陈芳绩

人物简介:

陈芳绩字亮工,生卒年不详,江苏虞山(今常熟)人。其父陈梅曾在濂泾与顾炎武同居5载,交往过密。芳绩亦“游从有素”①,《亭林文集》中有寄怀酬答诸诗记之,可见其学问盖有渊源。明亡之后,陈芳绩隐居不出,弃举子业,以教课为生。他有感于“历代史与天下府州县志大都纷纭错杂,牵扭重叠,皆因作史者止就一代,作志者止就一方,未究根源,而阅之者承讹袭舛,终莫考正”②,乃“究心于天文地理之书,著《天下郡县舆图》”,又“博观二十一史,广搜天下志乘,按其山川、城廓、形势、位置,究其历代渊源”,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冬撰成《历代地理沿革表》。

历代地理沿革表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历代地理沿革表》共47卷(卷首目录1卷,表46卷),为清陈芳绩所撰。《历代地理沿革表》是以表的形式诠述上古至明代地理沿革的著作。表分3等:一曰部表(卷一~三);二曰郡表(卷四~一八);三曰县表(卷一九~四六)。叙列历代政区沿革,凡有关添设、并省、更名、徙沿者,尽量详细具载。 陈书乃未竟之稿,撰成后并未刊刻,由是埋没156年。后来,张大镛在屈侃甫家发现此稿,“览而善之,思广其传”③,乃嘱同乡黄廷?校勘补正,又由蔡芳、罗棻、吴翊寅、桂铭球、陈名慎、傅维森、李肇元、史悠成、陶福祥、张成德、廖廷相、汪兆铨分任一校、二校、三校,至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交付剞劂,始得以问世。 芳绩云:“舜建十二州牧。汉仿其制而为十三部刺史,统辖天下郡县。至南北朝,滥及二百余。隋复并而为九。唐变化为十五道采访使。宋变而为十九路安抚使。元又更为行中书省。明则为布政使司。名虽异而体实同。故作部表”①。故全书首列部表,该表以虞为首,次汉至明,共12格。 芳绩云:“秦以天下为郡。汉以后俱仍其制,迨隋唐而或称州,又有曰府曰军,元则称路,明尽称府,皆以统县”②。故次列郡表,郡表以秦为首,次汉至明,亦12格。 芳绩云:“县自春秋时,‘楚子县陈’而名始见,其时县大于郡。至秦始皇尽县天下,县始隶于郡。迄今数千年,皆不改易,县亦当以秦始。惟秦无记载,至《汉书》始有地理志,县名、建置乃得详书,故县表第据《汉志》为断”③。故殿为县表。其一二置于先秦暨春秋列国地名,皆附注于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