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瓜
人物简介:
缪东荣,笔名妙瓜,1969年赴黑龙江省富锦县农村插队落户。1975年调富锦县,历任县供销社科员、副股长,县财贸办秘书、县委办副主任、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1988年撤县建市后任市委办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顾问。退休后返杭,受聘于《浙江通志•外事志》编辑部,先后任编辑、副主编、执行主编、主编。现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自由职业者。
青春富锦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长河中 ,任何波澜壮阔的伟业或惊心动魄的壮举 ,都不过是这条岁月之河激起的一朵小小浪花 。
发生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轰轰隆隆的知青运动 ,如过眼烟云般地在共和国前进的途中稍纵即逝 。这个曾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 ,改变了 1700 万青年人命运 ,几乎波及全国农村及农民的历史事件 ,在时间的冲刷下 ,早已曲终人散 ,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
今后的人们会怎样评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未来的历史学家会怎样描述这段复杂的历史 ,对每一个知青个体而言 ,已不再重要了 。作为亲历者和见证人 ,只能根据北大荒,你又重新点燃了我们我们的亲身体验来叙述自己的真实感受 。因为这段生活 ,已真实地存在于我们心中 ,成为我们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
只有亲历者才会刻骨铭心 。
1969 年 3 月 9 日 ,杭州市有 1018 名中学生 ,告别美丽的西子湖 ,奔赴祖国的东北边陲 ,那个传说中“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北大荒——黑龙江省富锦县插队落户 。
当时 ,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 15 岁 ,在充满童真的年龄里 ,稚嫩的脸庞就面对了北大荒肆虐的暴风雪和恶劣的生存环境 ,尚未成熟且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共和国的艰难岁月 。
在祖国版图最东北角那片广袤荒芜的亘古荒原上 ,流淌着一条汹涌澎湃而激情四射的母亲河 ,那就是松花江 。
这条时而汹涌咆哮 、时而千里冰封 、时而排江倒海充满野性的大河 ,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厚重与苍凉的历史 。松花江带着刺骨的寒冷从长白山一路奔来 ,在下游与黑龙江汇合前 ,却有意放缓脚步 ,轻轻地绕进别拉音子山与乌尔古力山之间那块肥沃的土地 。那里就是拥有 8229 平方千米面积的富锦县 ,当时建县仅 60 年的富锦县城就坐落在母亲河的臂弯旁 。
就是这块土地和它的人民敞开温暖的怀抱 ,接纳了这批来自南国 ,被誉为天堂般城市的孩子们 ,他们被分配到7 个公社 、44 个大队插队落户 。
真正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 ,知青这个名字也就伴随了他们一生 。
后来的大返城使他们的经历前所未有地复杂曲折 ,许多人的生活具有大起大落和悲欢离合的情节 。对命运的反思 、理想的渴望和人性的伸张在压抑数年后 ,终于迎来希望的曙光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及时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获得进入大学或在社会上展示才华的机会 ,而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中间走出了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 ,以及专家 、学者 、商海成功人士达百人之多 。仅 1000 余人的中学生队伍 ,却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社会精英 ,北大荒那段生活经历 ,或多或少地让他们汲取了营养 。
但更多的还是普普通通 ,甚至还在为生存挣扎的草根 。他们的人生与国家命运同生共进 ,注定要承担一些苦难 。
活得更沉重的是扎根在那块黑土地上的知青 。他们献完青春献终生 ,献完终生献子孙 ,年迈返回故土时 ,却发现已成为故土的外人。“身在他乡望故乡,故乡如今是他乡”的感叹恰似他们的写照 。
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有这么多的传奇以及人生命运的跌宕起伏!
40 年过去了 ,他们现在生活得好吗?他们与那块黑土地又有怎样的情结呢?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