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淳

人物简介:

吾淳,亦名吾敬东,祖籍浙江衢州,1955年生于上海。1992年师从冯契教授,199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维与哲学范型研究,兼涉中国古代科学、伦理、宗教以及艺术。主要代表作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中国思维形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古代中国科学范型》(中华书局,2002)等。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101059670
  • 作者:吾淳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08
  • 页数:354
  • 价格:2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社会学者, 伦理学研究者, 人文社科学生, 对中国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国社会伦理变迁的公众
  • TAG:人文社科 / 伦理学 / 中国文化 / 社会伦理 / 社会研究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3 02:40:45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在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史研究中,儒家伦理的社会实现一直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在人们的认识中似乎理论思想即等于社会实践。本书作者历经多年,对儒家伦理究竟如何可能的问题做了专门和深入的研究,这包括儒家伦理作为一种思想究竟是如何向社会传播的;最初作为精英的理论究竟如何能够转变为大众的实践;伦理思想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儒家伦理思想从发生、成熟到最终在社会层面的落实究竟经历了哪些阶段或什么样的过程等等。本书正是主要针对上述问题所做的思考。本书对中国社会伦理生活作了鸟瞰式描述,依次考察了先秦、汉唐、宋以后中国社会伦理的基本状况,着重指出宋以前中国社会的伦理是比较薄弱的,这可以在社会史和教育史研究中得到证明。本书也对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伦理的一般状况做了比较考察,指出了普遍伦理得以可能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再有孔子孟子与荀子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先秦与宋明有关伦理问题的认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荀子与黑格尔的伦理思想则多有共同之处,这些在本书中都得到较深入论证。另本书还附带考察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宗教伦理状况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基层伦理状况。本书虽是一部论文集,但全部论文共形成八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严密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