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人物简介:
柴科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540425418
- 作者: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 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1-6
- 页数:308
- 价格:21.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丛书: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奥伊伦堡版)
- 适合人群:音乐爱好者, 交响乐听众, 柴科夫斯基粉丝, 情感丰富的人, 艺术学生, 音乐教师
- TAG:浪漫主义 / 精神探索 / 情感表达 / 音乐剧 / 俄罗斯音乐 / 交响曲 / 柴科夫斯基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3 13:23:50
内容简介:
柴科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响曲》,Op.58,做于1885年。这部作品,D小调,其实是根据拜伦的同名诗剧创作的四个场面。在这部诗剧中,曼弗雷德对知识和生活感到厌倦和失望,从而放弃对生活的任何探求。他不愿在人群中生活,独自躲在阿尔卑斯山上人迹不到的一作堡寨中,拒绝向命运之神和众精灵之王屈膝,拒绝修道院院长的挽救,一心寻求遗忘,宁愿在孤寂中死去。这部作品的四个场景,柴科夫斯基自己写作的说明是:1.曼弗雷德在阿尔卑斯山中徘徊。由于为人生种种奥秘的问题所苦恼,为毫无指望的强烈的痛苦和对罪恶的过去的回忆所折磨,他忍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曼弗雷的完全陷入神秘的魔法控制之中并威严的与地狱的强大势力交往。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能满足他徒然追求的那唯一的忘记。对他热恋而死去的爱丝塔蒂的回忆撕碎了他的心,曼弗雷的极度的绝望永无止境。2和3都是画面性的间奏性,曼弗雷德的精神戏剧退居第二位。这里引入大自然和山民生活的背景,以衬托曼弗雷德的孤独。生活的美和欢乐就在他身边,但他的心灵得不到一点安宁。第2场景,柴科夫斯基解说的是:“阿尔卑斯山的魔女在瀑布激流上的彩虹中出现在曼弗雷的面前。”这时美丽的精灵的旋律。第3场景,柴科夫斯基的解说:“田园诗,山民的纯朴、清贫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最后一场是戏剧化的,柴科夫斯基的解说:“阿里曼的殿堂,地狱的宴饮。曼弗雷德在狂宴中出现,爱丝塔蒂的幽魂应召而显灵。曼弗雷德得到饶恕。曼弗雷德之死。”地狱的统治者阿里曼的王国,在拜伦的诗中寓意为世界罪行的代表。曼弗雷德之死,即尾声,重现第一场结尾的葬礼进行曲,是整部作品的高潮,最后出现一段庄严的《安魂曲》,曼弗雷德的新主题在中世纪歌调《愤怒的日子》的背景上,出现在管风琴平静而宏伟的圣咏叹众,他得到了宽恕。他的灵魂凌空高飞。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