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逸主编;雷国珍,汪太理,刘强伦译
人物简介:
戴逸(1926年9月10日-2024年1月24日),中国历史学家。原名戴秉衡,江苏常熟人。1946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历史系。1949年后,先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中国历史教研室,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任副教授、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中共党史系副主任。1978年任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校图书馆馆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及多种社会兼职。1981年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共党史教学,自1952年起,始进行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执教同时,潜心研究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问题,均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陆续问世。1958年,撰写出版《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卷),受到史学界和读者的好评。1973年始,又转而研究清前期历史。主编《简明清史》第一、二册,1986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并于1987年荣获吴玉章学术基金会历史学优秀著作奖。此外,还主编有多卷本的《清代人物传稿》(下卷),《中国历史大辞典·清史(上)》等。
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历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三届副主任。1986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和人民教师奖章。专于清史、中国近现代史。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12月17日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清史研究与避暑山庄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为了纪念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周年,2003年9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承德召开了清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论文150余篇,经过论文集编委会筛选,收入本论文集50余篇,其中包括戴逸、马大正、朱诚如等全国著名清史专家和承德市文物工作者的有学术分量的论文。本论文集结合避暑山庄学涉及到的研馊领域,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围绕清史研究,从不同专业、不同角度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使用功能、园林建筑艺术、民族宗教、口外行宫、木兰围场等进行了广泛研讨,达到了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目的。论文集中还收录了日本、英国等著名学者的文章,体现了避暑山庄作为文化遗产为世界所共享,也体现了避暑山庄研究的与时俱进。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