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運動治療學(第5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4 01:50:03

運動治療學(第5版)

運動治療學(第5版)精美图片

運動治療學(第5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861265766
  • 作者:Carolyn Kisner / Lynn Allen Colby
  • 出版社:合記圖書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2
  • 页数:960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Therapeutic Exercise: 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 5e
  • 适合人群:医学生, 康复治疗师, 运动医学专家, 运动训练员, 健身教练, 对运动科学与健康有兴趣的普通读者
  • TAG:医学教材 / 康复治疗 / 运动科学 / 运动医学 / 人体解剖学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4 01:50:03

内容简介:

廣受好評的《運動治療學:理論基礎與實作技巧》為物理治療科系學生的必備教科書,其針對個案所設計的專屬運動治療計畫,更新版本除保留此項優點,並增入更精細的圖示,針對各項疾病病理變化與肌肉骨骼手術的運動原則及資料均有深入探討。新增的外科手術章節,對於內容程序有詳盡的解說,專業技巧部份並加入隨機控制實驗的系統回顧,無論相關科系學生或物理治療師在臨床治療上,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书籍目录:

目錄: Brief Contents 一般概念 (General Concepts) 1 運動治療:基礎概念 1 2 疾病預防、健康與安康 37 運動與技術應用科學 (Applied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echniques) 3 關節活動度 43 4 活動性機能損傷之牽拉 65 5 周邊關節鬆動技巧 109 6 肌肉動作執行機能損傷的阻力運動 147 7 有氧運動原則 231 8 平衡缺損之運動 251 9 水療 273 介入原則 (Principles of Intervention) 10 軟組織損傷、修復與處理 295 11 關節、結締組織、骨骼疾病和其管理 309 12 手術介入及術後處理 329 13 周邊神經疾病及處理 349 身體區域的運動介入 (Exercise Interventions by Body Region) 14 脊椎及姿勢:構造、功能、姿勢損傷及處理須知 383 15 脊椎:機能損傷、診斷及處理原則 407 16 脊椎;運動介入 439 17 肩關節及肩帶 481 18 肘關節及前臂複合體 557 19 腕關節與手部 589 20 髖關節 643 21 膝關節 687 22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 759 運動治療學的特殊領域 (Special Areas of Therapeutic Exercise) 23 婦女保健:產科和骨盆底 797 24 肢體血管疾病的處理 825 25 胸腔物理治療 851 附錄 883 註解 889 索引 897 目錄 Contents 一般概念 (General Concepts) 運動治療:基礎概念 1 運動治療:對身體功能的影響 2 運動治療的定義 2 身體功能的各層面:關鍵術語定義 2 運動治療介入的種類 3 運動安全 3 傷殘的過程與模式 4 失能過程 4 失能模式 4 失能模式和分類於物理治療的應用 5 病人管理及臨床決策:一種互動關係 11 臨床決策 11 基於證據的應用 11 一個病人管理模式 12 有效地運動和特定任務指導的戰略 24 運動指示的籌備 24 運動學習的觀念:一個運動及特定任務指導的基礎 24 運動堅持度 31 獨立學習活動 33 疾病預防、健康與安康 37 Karen Holtgrefe, DHS, PT, OCS 物理治療在人民健康之角色 37 鑑別風險因素 38 確認改變之意願 38 計畫的制定和實施 40 案例:運動與骨質疏鬆症 40 關於發展疾病預防、健康、與安康課程的其他考慮 41 獨立學習活動 42 運動與技術應用科學 (Applied Science of Exercise and Techniques) 關節活動度 43 各類關節活動度運動 44 關節活動度指徵與和目標 44 被動關節活動度 44 主動與主動-輔助性關節活動度 44 關節活動度運動之侷限性 45 被動運動之侷限性 45 主動關節活動度之侷限性 45 關節活動度運動的謹慎注意事項與 禁忌徵候 45 應用關節活動度技巧的原則和程序 45 檢查,評估和治療計畫 45 病患的準備 46 技巧之應用 46 被動關節活動度之應用 46 主動關節活動度之應用 46 關節活動度技術 46 上肢 47 下肢 52 頸椎 55 腰椎 55 結合運動模式 56 自助式關節活動度 56 自我協助 57 棒(T 槓)運動 59 爬牆運動 60 過肩滑輪 60 滑板∕粉板 61 交替式運動儀器 61 持續被動運動 61 連續關節被動運動儀之益處 61 連續關節被動運動儀的一般性指引 62 以功能動作模式獲得關節活動度 62 獨立學習活動 63 活動性機能損傷之牽拉 65 相關於活動性與牽拉的術語與定義 彈性 66 活動不足 66 攣縮 66 攣縮的種類 67 增加軟組織活動性的介入措施 68 選擇性牽拉 69 過度牽拉和過度鬆弛 69 軟組織的特性,對固定和牽拉的反應 69 收縮性組織之機械力學特性 70 收縮性組織之神經電生理學特性 72 非收縮性軟組織機械力學特性 73 牽拉介入法之決定因素,種類及影響 77 排列與穩定化 77 牽拉強度 79 牽拉時間 79 牽拉速度 81 牽拉頻率 81 牽拉模式 82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牽拉技巧 85 整合功能於牽拉技巧中 87 牽拉介入法應用之程序準則 88 病患之檢查與評估 88 牽拉準備工作 89 徒手牽拉程序之應用 89 牽拉後 90 牽拉之注意重點 90 一般注意重點 90 市面上之彈性治療計畫的特殊注意重點 91 牽拉介入法之輔助治療 92 放鬆訓練 92 熱敷 92 按摩 93 生物迴饋 93 關節牽引或振盪 93 解剖學動作平面之徒手牽拉技巧 94 上肢牽引 94 下肢牽引 99 獨立學習活動 104 周邊關節鬆動技巧 109 名詞定義 110 鬆動技巧∕徒手操作術 110 自我鬆動技巧(自行鬆動術) 110 合併動作之鬆動技巧 110 生理性動作 110 附屬動作 110 推進 110 麻醉下徒手操作術 110 肌肉能量 110 關節動作的基本觀念:關節運動學 110 關節形狀 110 動作種類 111 被動成角牽拉相對關節滑動牽拉 113 影響關節的其他附屬動作 113 關節動作的效應 114 關節鬆動技巧的適應症 114 疼痛、肌肉防禦性收縮及痙攣性緊縮 114 可逆之關節活動不足 114 姿勢性錯位∕半脫位 114 關節進階性受限 114 功能性固定 114 關節鬆動技巧的限制 115 禁忌症及應謹慎處理狀況 115 關節過度鬆弛 115 關節滲出 115 發炎 115 牽拉時須特別謹慎處理的狀況 115 施行被動關節活動技巧的程序 116 檢查及評估 116 動作的分級或劑量 116 擺位及固定 117 治療力道及動作方向 118 治療的啟始及進展 119 動作的速度、節奏及時間長度 119 病患的反應 119 整體計畫 119 合併動作之鬆動技巧:施行原則 120 臨床執行MWM的原則 120 以疼痛程度為原則 120 技巧 120 理論架構 121 周邊關節鬆動技巧 121 肩帶複合體 121 肘關節及前臂複合體 127 腕關節複合體 131 手部及手指關節 133 髖關節 135 膝關節及下肢 137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 141 獨立學習活動 145 肌肉動作執行機能損傷的阻力運動 147 肌肉動作執行及阻力運動—定義與執行原 148 肌力 149 肌爆發力 149 肌耐力 149 過度負荷原則 150 SAID原則 150 可逆原則 150 因應阻力運動產生的骨骼肌功能 及適應 151 影響正常骨骼肌產生張力的因素 151 因應阻力運動產生的生理適應 157 阻力運動的決定因素 159 排列及穩定 160 強度 161 量 162 運動順序 163 頻率 163 時間 163 休息間隔(恢復期) 164 運動形式 164 運動速度 165 分期 166 功能整合 166 阻力運動種類 167 徒手及機械阻力運動 167 等長運動(靜態運動) 168 動態運動-向心與離心 170 動態運動-固定及改變阻力 172 等速肌力運動 172 開放鏈及閉鎖鏈運動 174 阻力訓練的一般原則 180 檢查與評估 180 阻力運動的準備 181 阻力運動的施行 181 阻力運動的謹慎注意事項 182 憋氣 182 代償性動作 183 過度訓練與過度運動 183 運動誘發肌肉酸痛 184 病理性骨折 185 阻力運動的禁忌症 185 疼痛 186 發炎 186 嚴重的心肺疾病 186 徒手阻力運動 186 定義及施行 186 原則與特殊考量 187 技巧—整體背景 188 上肢 188 下肢 192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 - 原則與技巧 195 對角線模式 196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模式的基本程序 196 上肢的對角線模式 197 下肢的對角線模式 200 本體感覺神經肌肉誘發技巧的特殊技巧 202 機械性阻力運動 203 使用於復健 204 使用於體能鍛鍊計畫 204 兒童及老年人的特殊考量 204 選擇性阻力訓練方式 206 進階性阻力運動 206 循環式重量訓練 207 肌力強化訓練-牽拉-縮短技巧 208 等速肌力訓練方式 210 阻力訓練的器具 212 獨立重物及簡單重力滑輪系統 213 阻力變化儀 215 彈性阻力帶及管 216 閉鎖鏈訓練儀器 219 交替性運動儀器 220 動態穩定訓練儀器 221 等速肌力測試及訓練儀器 222 獨立學習活動 223 有氧運動原則 231 Karen Holtgrefe, DHS, PT, OCS Terri M. Glenn, PhD, PT 主要名詞及觀念 232 適能 232 最大耗氧量 232 耐力 232 有氧訓練(鍛鍊) 232 適應 232 心肌耗氧量 232 體能變差 233 能源系統、能量消耗,及效率 234 功能意義 234 能量消耗 效率 234 有氧運動的生理反應 235 運動的心血管反應 235 運動的呼吸反應 235 提供肌肉額外氧氣的反應 236 測試作為運動計畫的基礎 236 健康受測者體適能測試 236 恢復期病患及高風險個體的壓力測試 236 多階段測試 237 運動計畫的決定因子 237 強度 237 時間 239 頻率 239 形式 239 可逆原則 240 運動計畫 240 熱身期 240 有氧運動期 240 緩和期 241 實施 241 訓練產生之生理改變 241 心臟血管變化 241 呼吸改變 242 新陳代謝改變 242 其他系統的改變 243 冠狀動脈疾患的有氧體能鍛鍊計畫之施行原則 243 住院期(第一期) 243 門診期(第二期) 243 門診計畫(第三期) 244 特殊考量 244 適應性變化 244 體能衰弱個體及慢性疾患有氧訓練 的實施 245 失能、功能限制及體能變差的適應 245 機能損傷、目標及照顧計畫 245 年齡差異 246 兒童 246 青年 247 成人 248 獨立學習活動 248 平衡缺損之運動 251 Anne D. Kloos, PT, PhD, NCS Deborah Givens Heiss, PT, PhD, DPT, OCS 背景與觀念 251 平衡:重要名詞及定義 251 平衡控制 252 感覺系統與平衡控制 253 對於平衡控制的動作策略 254 不同狀況下的平衡控制 256 平衡缺損 258 感覺輸入的缺損 258 感覺動作整合 259 生物力學與動作輸出缺損 259 老化形成的缺失 259 藥物造成的缺失 260 平衡缺損的處置 260 缺損平衡的檢查與評估 260 平衡訓練 261 健康與環境因素 265 實證平衡運動計畫 265 太極用於平衡訓練 266 獨立學習活動 269 水療 273 Robert Schrepfer, MS, PT 水中運動的背景和原則 273 水中運動的定義 273 水中運動的目標和適應症 274 水中運動的謹慎注意事項和禁忌 274 謹慎注意事項 274 禁忌 274 水的性能 274 水的物理性 274 流體力學 275 熱力學 275 浮力中心 276 水的溫度和運動治療 276 溫度調節 276 流動性和功能控制性運動 276 有氧調理 277 水中運動的特種設備 277 頸圈、環、帶及背心 277 游泳棒 278 手套,手划板和Hydro-tone? 278 蛙鞋和 Hydro-tone邦u 278 浮板 278 水生環境運動干預 279 牽拉運動 279 徒徒手牽拉技術 279 以水中運動設備自我牽拉 282 強化運動 283 徒手阻力運動 283 獨立強化運動 287 有氧調理 290 治療介入 290 深水走∕跑的生理反應 290 深水跑步的適當形式 290 監測運動狀況 291 設備選擇 291 獨立學習活動291 介入原則 (Principles of Intervention) 軟組織損傷、修復與處理 295 軟組織損傷 295 以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為例 295 因創傷或病理原因造成之臨床症狀 296 組織損傷的嚴重度 297 組織受刺激情形:發炎分期及修復 297 急性期的處置 298 組織的反應:發炎 298 處理原則:保護階段 298 亞急性期的處置 300 組織的反應:修復與癒合 300 處理原則:動作限制階段 300 慢性期的處置 302 組織反應:成熟與重塑 302 處理原則:恢復功能階段 303 累積性創傷:慢性復發疼痛 305 組織反應:慢性發炎 305 導致延長或復發疼痛的慢性發炎病因 305 促成因素 305 處理原則:慢性發炎 306 獨立學習活動 307 關節、結締組織、骨骼疾病和其管理 309 關節炎-關節病 309 臨床症狀和表徵 309 風濕性關節炎 310 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疾病 314 纖維肌痛與筋膜疼痛症候群 316 纖維肌痛 316 筋膜疼痛症候群 318 骨質疏鬆症 318 風險因素 318 骨質疏鬆症之預防 319 運動建議 320 運動注意事項與禁忌 320 骨折-受傷後的固定 320 風險因素 322 骨折後骨癒合 322 處理原則-固定期 323 制動後期 323 獨立學習活動 325 手術介入及術後處理 329 手術介入之適應症 329 術前和術後處理原則 329 術前處理的考量 330 術後處理的考量 331 潛在的術後併發症 334 一般骨科手術和術後處理概述 335 手術的方法-開放式、關節鏡、關節鏡輔助程序 335 組織移植的使用 336 軟組織修復、復位、重建、固定,或轉移 336 軟組織放鬆、延長,或減壓 339 關節手術 339 關節外骨骼手術 343 獨立學習活動 345 周邊神經疾病及處理 349 周邊神經構造回顧 350 神經構造 350 神經系統活動性特徵 350 常見周邊神經受傷處 351 神經功能損傷 363 神經受傷與恢復 363 神經受傷的機制 363 神經受傷的分類 364 神經受傷的恢復 365 處理須知-神經受傷恢復 365 神經張力性疾病 366 神經活動性損傷的症狀與表徵 367 症狀的導因 367 處理的原則 367 上肢神經的測試及鬆動技巧 367 下肢神經的測試及鬆動技巧 368 預防 370 神經功能損傷相關的肌肉骨骼疾病診斷 370 胸廓出口症候群 370 相關診斷 370 症狀形成之病因 371 受壓迫的部位及症狀激發測試 371 胸廓出口徵候群 (TOS) 常見機能損傷 372 常見功能限制∕失能 372 胸廓出口徵候群之非手術性處理 373 腕隧道症候群 373 症狀形成之病因 374 症狀激發測試 374 常見機能損傷 374 常見功能限制∕失能 375 腕隧道徵候群 (CTS) 非手術性處理 375 手術介入及術後處理 376 Guyon氏隧道受壓 377 症狀形成之病因 377 症狀激發測試 377 常見機能損傷 377 常見功能限制∕失能 377 非手術性處理 378 手術放鬆及術後處理 378 複雜局部性疼痛症狀: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及灼狀神經痛 378 相關的診斷及症狀 378 病因及症狀 378 第一類型複雜局部性疼痛症狀 (RSD) 的三個階段 378 常見機能損傷 379 處理 379 獨立學習活動 381 身體區域的運動介入 (Exercise Interventions by Body Region) 脊椎及姿勢:構造、功能、姿勢損傷及處理須知 383 姿勢及生物力學影響 384 排列 384 脊椎的曲線 384 姿勢排列 384 穩定度 385 脊椎的姿勢穩定度 385 肢體動作對脊椎穩定度的影響 392 呼吸對於姿勢及穩定度的影響 392 姿勢機能損傷 393 疼痛的病因學 393 機械應力的效應 393 軀幹肌肉姿勢性支持機能損傷的效應 393 肌耐力損傷的效應 394 姿勢損傷相關的疼痛症狀 394 常見錯誤姿勢:特徵及機能損傷 394 骨盆及腰椎區域 394 頸椎及胸椎區域 395 額狀面上下肢不對稱的異常 397 姿勢機能損傷的處理 398 一般處理須知 398 姿勢排列:本體感覺及控制 398 關節,肌肉及結締組織活動性損傷 400 肌肉表現損傷 400 身體力學 401 激發壓力的姿勢及活動:緩解及預防 401 壓力處理∕放鬆 401 健康運動習慣 402 壓力性頭痛∕頸痛 403 原因 403 症狀表徵 403 一般處理須知 403 獨立學習活動 404 脊椎:機能損傷、診斷及處理原則 407 脊椎構造及功能回顧 408 脊椎的功能組成 408 脊柱的動作 408 椎間盤的構造及功能 409 椎間孔 409 非收縮性構造:對動作及穩定度的影響 410 神經肌肉功能:動態穩定 410 脊椎病變及脊椎功能機能損傷 410 椎間盤病變 410 椎間盤受傷及退化 410 椎間盤病變及相關狀況 412 椎間盤受損及液體留滯的症狀表徵 412 椎間盤及小面關節的病變力學關係 414 三關節複合體 414 相關病變 414 椎骨關節突(小面)關節病變 415 小面關節的特徵 415 常見小面關節診斷及機能損傷 415 肌肉及軟組織受傷病變:拉傷、撕裂傷與挫傷 416 外傷的一般症狀 416 腰部拉傷常見部位 416 頸椎拉傷常見部位 416 姿勢性拉傷 416 情緒壓力 417 功能限制∕失能 417 脊椎不穩定的病理力學 417 正中區域 417 不穩定 417 基於機能損傷的處理原則 418 脊椎處理原則 418 檢查與評估 418 處理急性脊椎問題的一般原則:保護期 420 處理亞急性脊椎問題的一般原則:動作控制期 421 處理慢性脊椎問題的一般原則:功能回復期 423 處理原則-非承重原則 424 急性症狀處理 424 進展 424 處理原則-伸直原則 424 處理原則 424 介入的適應症、謹慎處理事項及禁忌症- 伸直方式 425 腰椎使用伸直方式的技巧 425 處理頸椎椎間盤受損的技巧 428 處理原則-屈曲原則 429 處理原則 429 介入的適應症、謹慎處理事項及禁忌症- 屈曲方式 429 使用屈曲方式的技巧 429 處理原則-脊椎穩定 430 確認臨床性不穩定 430 處理原則 431 處理原則-鬆動 431 處理-腰椎 431 處理-頸椎 432 處理原則-軟組織受傷 432 急性期的處理:保護期 432 亞急性期及慢性期組織癒合的處理:動作 控制及回復功能期 433 處理原則-顳骨下頜關節功能障礙 433 症狀表徵 433 症狀的病因學 433 處理原則 434 獨立學習活動 435 脊椎;運動介入 439 運動方式的脊椎處理基本觀念 440 基本介入 440 病患教育 440 一般運動須知 441 運動知覺的覺察 441 活動性∕柔軟度 441 肌肉表現 441 心肺耐力 441 功能活動 442 運動知覺的覺察 443 運動知覺訓練的要素-主要技巧 443 症狀緩解姿勢 443 動作對於脊椎的效應 443 運動知覺訓練與脊椎穩定運動及 基本身體力學 443 進展到主動及習慣性姿勢控制 443 活動性及彈性 444 頸椎及上胸椎區域-牽拉技巧 444 增加胸椎伸直的技巧 444 增加中軸伸直的技巧(頸椎後縮)-斜角肌牽拉 445 增加上頸椎屈曲的技巧-短枕骨下肌牽拉 445 增加肩胛及肱骨肌肉彈性的技巧 446 牽引作為牽拉技巧 446 其它增加活動性的技巧 447 中及下胸椎及腰椎區域-牽拉技巧 447 增加腰椎屈曲的技巧 447 增加腰椎伸直的技巧 448 增加脊椎側向彈性的技巧 448 增加髖關節肌肉彈性的技巧 450 牽引作為牽拉技巧 450 肌肉表現:穩定,肌耐力及肌力訓練 451 脊椎穩定訓練-主要技巧及進展 451 脊椎穩定訓練須知 451 深層穩定(核心)肌的活化及訓練 452 總體肌肉穩定運動 456 等長肌肉收縮及動態運動 465 頸椎區域的運動 466 胸椎及腰椎區域的運動 467 心肺耐力 472 常見有氧運動及其對脊椎的效應 472 腳踏車 472 行走及跑步 473 爬樓梯 473 越野滑雪及滑雪機 473 游泳 473 上肢肌力訓練儀 473 階梯有氧及有氧舞蹈 473 「流行風潮」 473 功能活動 473 早期功能訓練-主要技巧 474 功能性活動的預備-基礎運動技巧 474 承重運動 474 動作轉換中的脊椎穩定運動 476 身體力學及環境調整 476 身體力學原則-教導與訓練 476 環境調整 77 功能訓練中度到進階的運動技巧 477 重複性抬舉 478 重複性伸手及物 478 重複性推及拉 478 旋轉或轉動 478 轉換動作 478 訓練的轉移 478 預防教育 478 獨立學習活動 479 肩關節及肩帶 481 肩帶結構及功能 482 肩帶複合體的關節 482 滑液關節 482 功能性連接 484 肩帶功能 486 肩胛肱骨節律 486 肱骨動作中鎖骨的上舉及轉動 487 完全上舉時肱骨的外轉 487 完全上舉時肱骨的內轉 487 肩胛平面上的肱骨上舉-肩胛面上舉 487 二頭肌-短旋轉肌袖及棘上肌機轉 487 轉移痛及神經病症 487 肩關節區域轉移痛的一般來源 487 肩帶區域的神經病症 487 肩關節病症及手術的處置 488 關節活動度過低:非手術處置 488 盂肱關節 488 肩鎖及胸鎖關節 493 盂肱關節手術及術後處置 494 盂肱關節成形術 494 肩關節固定術 501 肩關節疼痛症候群(旋轉肌袖疾病、夾擠症候群、肩關節不穩定):非手術處置 502 症狀相關的病理及病因 502 一般機能損傷 502 一般功能性限制∕失能 506 處置:肩關節疼痛症候群(沒有脫臼) 506 肩關節疼痛症候群:手術及術後處置 508 肩峰下減壓及術後處置 508 旋轉肌袖修復及術後處置 511 肩關節脫臼:非手術處置 518 傷害相關的病理及機轉 518 常見機能損傷 519 常見功能性限制∕失能 519 向前脫臼的不切開復位術 519 向後脫臼的不切開復位術 521 肩關節不穩定:手術及術後處置 521 盂肱關節穩定程序及術後處置 521 肩鎖及胸鎖關節穩定程序及術後處置 529 肩帶運動介入 529 急性及亞急性組織修復階段的運動技巧 529 早期盂肱關節動作 531 早期肩胛動作 531 早期肌肉神經控制 531 增加柔軟度及關節活動度的運動技巧 531 自我牽張技巧 531 特定肌肉的徒手及自我牽張運動 533 發展及改善肌肉表現及功能性控制的運動 536 等長運動 536 穩定運動 539 動態肌力訓練運動-肩胛肌肉 541 動態肌力訓練運動-盂肱肌肉 545 功能性活動 549 獨立學習活動 550 肘關節及前臂複合體 557 肘關節及前臂的結構及功能 558 肘關節及前臂 558 肘關節特色及關節運動學 558 前臂關節特色及關節運動學 559 肘關節肌肉功能 560 肘關節及前臂的主要動作 560 至肘關節的腕關節肌肉及手部肌肉間 的關係 560 肘關節區域的轉移痛及神經傷害 560 肘關節區域轉移痛的一般來源 561 肘關節區域的神經病症 561 肘關節及前臂病症及手術的處置 561 關節活動度過低:非手術處置 562 症狀相關的病理及病因 562 一般機能損傷 562 一般功能限制∕失能 562 關節活動度過低:處置-保護期 562 關節活動度過低:處置-控制動作期 562 關節活動度過低:處置-恢復功能期 564 關節手術及術後處置 564 橈骨頭切除 565 全肘關節成形術 567 異位性骨化 574 症狀的病因 574 處置 574 過度使用症候群:重複性外傷症候群 575 相關病變 575 症狀的病因 575 一般機能損傷 575 一般功能限制∕失能 575 過度使用症候群的非手術處置:保護期 575 非手術處置:控制動作及恢復功能期 576 肘關節及前臂的運動介入 578 增加柔軟度及關節活動度的運動技巧 578 徒手、機械,以及自我牽張技巧 578 自我牽張技巧-內外上髁的肌肉 579 發展並增進肌肉表現及功能控制的運動 580 等長運動 580 動態肌力訓練及耐力運動 580 功能性運動 583 獨立學習活動 585 腕關節與手部 589 腕關節與手部的構造與功能 590 腕關節與手部的關節 590 腕關節—特徵與關節運動 590 手部關節-特徵與關節運動 590 手部功能 592 腕關節與手部的肌肉 592 抓握與執握的模式 593 腕關節與手部主要的神經受壓迫與外傷 594 腕關節的神經病症 594 轉移痛與感覺模式 594 腕關節與手部的病症與手術處置 594 關節活動不足:非手術處置 594 常見的關節病變與相關的機能損傷 594 關節病變常見的功能限制與失能 596 關節活動不足:處置-保護期 596 關節活動不足:處置-控制性活動與回復功能期 597 關節手術與術後處置 599 腕關節成形術 600 掌指關節植入式關節成形術 603 近端指間關節植入式關節成形術 608 拇指腕掌關節成形術 610 類風溼性關節炎造成之肌腱斷裂:手術與術後處置 613 重複性外傷症候群∕過度使用症候群 615 腱鞘炎,肌腱炎 615 腕關節與手部外傷性機能損傷 616 單純扭傷:非手術處置 616 手部屈肌肌腱撕裂:手術與術後處置 616 手部伸肌肌腱撕裂:手術與術後處置 625 腕關節與手部之運動介入 631 肌肉肌腱活動之技巧 631 肌腱-滑動與肌腱-阻擋運動 631 肌腱黏連之疤痕組織鬆動術 633 增加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之運動技巧 634 一般性牽張技巧 634 內部肌與多關節肌之牽張技巧 635 發展與增進肌肉表現、神經肌肉控制及 動作協調性之運動 636 腕關節與手部肌力訓練技巧 636 功能性活動 638 獨立學習活動 638 髖關節 643 髖關節的構造與功能 644 髖關節區域的解剖特性 644 骨性構造 644 髖關節的特性及關節運動學 644 髖關節對於平衡及姿勢控制的影響 645 髖關節及骨盆的功能關係 645 骨盆動作及肌肉功能 645 髖關節區域的病理力學 647 髖關節及步態 648 步態中的髖關節肌肉功能 648 肌肉骨骼機能損傷作用於步態上的效應 648 轉移痛及神經受傷 648 易受傷或受包覆性壓迫的主要神經 648 髖關節及臀部區域常見轉移痛來源 648 髖關節疾病及手術處理 649 關節活動不足:非手術處理 649 症狀的相關病理學及病因學 649 常見機能損傷 650 常見功能限制∕失能 650 處理:保護期 650 處理:動作控制及回復功能期 650 關節手術及術後處理 652 全髖關節整形術 652 髖關節半關節整形術 652 髖關節骨折—手術及術後處理 664 髖關節骨折—發生率及危險因子 664 髖關節骨折的部位及種類 664 髖關節骨折的開放式復位內固定 665 髖關節疼痛症候群∕過度使用症候群:非手術性處理 671 症狀的相關病理學及病因學 671 常見機能損傷及功能限制∕失能 671 處理:保護期 71 處理:動作控制期 671 處理:恢復功能期 672 髖關節區域的運動介入 672 增加彈性及關節活動度的運動技巧 672 牽拉動作範圍受限的髖關節構造的技巧 672 牽拉跨兩關節肌肉動作幅度受限的技巧 672 建立並改善肌肉表現及功能性控制 的運動 676 非承重性運動 676 閉鎖鏈承重運動 678 功能訓練 681 獨立學習活動 682 膝關節 687 膝關節的構造與功能 688 組成膝關節的各個關節 688 脛骨股骨關節 688 髕骨股骨關節 689 髕骨的功能 689 髕骨的排列 689 髕骨股骨關節 691 肌肉功能 691 膝伸直肌的肌肉功能 691 膝屈曲肌的肌肉功能 692 膝關節的動態穩定 692 膝關節與步態 692 步態中膝關節的肌肉控制 692 髖關節與踝關節的損傷 692 轉移痛與神經傷害 693 膝關節易受傷害的主要神經 693 轉移痛的主要來源 693 膝關節問題與手術的處理 693 關節活動度過小:非手術性處理 693 常見的關節病變與相關的損傷 693 常見的功能性限制∕失能 695 關節活動度過小:處理-保護時期 695 關節活動度過小:處理-控制的動作與恢復功能的時期 695 關節手術與手術後之處理 698 關節軟骨缺損之修復 698 滑囊切除術 699 全膝關節整形術 702 髕骨股骨功能不良:非手術處理方式 711 髕骨股骨相關病變 711 症狀之病因學 712 常見的損傷及功能限制∕失能 712 髕骨股骨症狀:保護期的處理 712 髕骨股骨症狀:控制動作及恢復功能期 的處理 712 髕骨股骨以及伸直肌機轉功能障礙:手術與手術後之處理 715 外側支持帶放鬆術 716 伸直機制近端重新調整術 718 伸直肌機制的遠端重新調整術 721 韌帶受傷:非手術處理 722 受傷機制 722 女性運動員的韌帶損傷 722 常見的缺損與功能限制∕失能 723 韌帶損傷:非手術處理 723 韌帶受傷:手術和術後處理 725 背景 725 前十字韌帶重建術 726 後十字韌帶重建術 735 半月板損傷:非手術的處理方式 737 受傷機制 737 常見的損傷以及功能性的限制∕失能 737 處理方式 738 半月軟骨撕裂:手術及術後處理 738 半月軟骨修復 738 部分半月軟骨切除術 742 膝關節運動的介入方式 742 增加柔軟度和活動度的運動技巧 743 增進膝關節的伸直 743 增進膝關節的屈曲 743 進行並增進肌肉表現和功能控制的運動 744 無承重的運動 745 閉鎖鏈運動 748 模擬功能性活動的技巧 750 獨立學習的活動 751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 759 踝關節及足部的構造及功能 760 構造間的關係及動作 760 解剖特徵 760 足部及踝關節動作定義 760 下肢、踝關節及足部關節特徵及 關節運動學 761 踝關節及足部功能 763 構造間的關係 763 踝關節及足部的肌肉功能 763 踝關節∕足部複合關節及步態 764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行走時的功能 764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行走時的肌肉控制 764 傳導痛及神經受傷 764 主要受壓力及外傷的神經 764 足部常見感覺區域 765 足部及踝關節疾病及手術的處理 765 關節過度鬆動:非手術性處理 766 常見關節症狀的病理學及病因 766 常見機能損傷及功能限制∕失能 766 關節過度鬆動:處理-保護期 767 關節過度鬆動:處理-動作控制及 功能恢復期 767 關節手術及術後處理 769 全踝關節整形術 770 踝關節及足部關節固定術 773 過度使用(重複性外傷)症候群:非手術性處理 776 症狀的相關病理學及病因 776 常見機能損傷及功能限制∕失能 776 過度使用症候群:處理-保護期 777 過度使用症候群:處理-動作控制及功能恢復期 777 韌帶受傷:非手術性處理 777 常見機能損傷及功能限制∕失能 777 處理:保護期 778 處理:動作控制期 778 處理:功能恢復期 778 軟組織外傷性受傷:手術及術後處理 779 外側韌帶完全撕裂傷的修復 779 阿基里斯腱斷裂的修復 782 踝關節及足部的運動介入 786 增加柔軟度及關節活動度的運動技巧 786 踝關節區域的柔軟度運動 786 腳趾活動受限的柔軟度運動 788 足部蹠側筋膜的牽拉 788 發展並改善肌肉表現及功能控制 的運動 788 發展動態神經肌肉控制的活動 788 開放練式肌力訓練 789 肌力,平衡及功能的承重運動 790 獨立學習活動 792 運動治療學的特殊領域 (Special Areas of Therapeutic Exercise) 婦女保健:產科和骨盆底 797 Barbars Settles Huge, BS, PT 概述妊娠、分娩和相關條件 798 妊娠及分娩的特點 798 妊娠 798 分娩 798 妊娠的解剖與生理變化 800 妊娠期間的體重增加 800 器官系統變的化 800 姿態和平衡的變化 801 骨盆底解剖、功能與功能障礙概況 801 骨盆底肌肉 801 分娩對骨盆底的影響 802 骨盆底功能障礙分類 803 障礙的危險因素 803 骨盆底機能損傷介入 804 妊娠誘發病理 804 腹直肌分離 804 姿勢性腰痛 805 髂∕骨盆腔帶疼痛 806 靜脈曲張 806 關節鬆弛 807 神經壓迫徵候群 807 妊娠、分娩與相關狀況之運動介入 807 妊娠期間有氧運動的生理影響 807 產婦對有氧運動的反應 807 胎兒對產婦有氧運動的反應 808 正常妊娠和產後的運動 808 妊娠婦女子處理準則 810 對健身運動的建議 811 運動的謹慎注意事項和禁忌症 811 重點強調和特定運動技術 812 骨盆底認知、訓練與強化 814 分娩時使用之放鬆和呼吸運動 815 妊娠期間不安全的姿勢和運動 816 產後的關鍵運動 817 剖腹產分娩 817 物理治療師的重要性 817 為剖腹產病患建議之活動 818 高風險妊娠 819 高風險狀況 819 高風險妊娠管理準則及謹慎注意事項 820 獨立學習活動 821 肢體血管疾病的處理 825 動脈系統疾病 825 動脈疾病種類 825 周邊動脈疾病的臨床表現 826 動脈血流充足量的檢查與評估 827 急性動脈阻塞的處理 828 慢性動脈流量不足的處理 829 慢性動脈不足病患分級運動的特殊考量 830 靜脈系統疾病 831 靜脈疾病種類 831 靜脈疾病臨床表現 831 靜脈血流充足量的檢查與評估 832 深層靜脈栓塞及靜脈栓塞炎的預防 833 深層靜脈栓塞及靜脈栓塞炎的處理 833 慢性靜脈流量不足及靜脈瘤的處理 833 淋巴系統疾病 834 導致淋巴系統流量不足的狀況 835 淋巴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 835 淋巴功能檢查與評估 836 淋巴水腫的預防 836 淋巴水腫的處理 836 乳癌相關之靜脈系統功能障礙 838 背景 838 手術方式  838 乳癌治療相關的機能損傷及併發症 839 乳癌手術後的處理原則 840 處理淋巴水腫的運動 842 背景原理 842 處理淋巴水腫的運動原則組成內容 842 淋巴引流運動原則 843 淋巴引流的選擇性運動:上肢及下肢的運動內容順序 843 獨立學習活動 847 胸腔物理治療 851 複習呼吸系統結構和功能 852 胸腔和胸壁:結構和功能 852 呼吸肌 852 通氣機轉 853 呼吸道的解剖構造和功能 854 肺和肋膜 855 肺容積和容量 856 檢查呼吸運動和通氣訓練 856 檢查的要素 857 鬆動胸腔的運動 861 教導呼吸運動的原則 861 橫膈呼吸法 862 局部呼吸法 863 圓唇呼吸 864 預防和緩解呼吸困難 865 吐氣末正壓呼吸 865 阻力式呼吸訓練 866 舌咽呼吸法 866 鬆動胸腔的運動 867 特定技巧 867 咳嗽 868 正常咳嗽唧筒 868 降低咳嗽機轉和咳嗽唧筒效率的因子 868 教導有效的咳嗽 868 誘發咳嗽和促進氣道清潔的其他技巧 869 抽痰:代替咳嗽 870 姿位引流 870 和姿位引流並用的徒手技巧 870 姿位引流的姿勢 872 執行姿位引流的準則 874 修正式姿位引流 874 姿位引流的居家計畫 87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患的物理治療 875 阻塞性肺疾病的種類 875 胸腔系統的病理變化 875 功能上的機能損傷和影響 875 治療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876 限制型肺疾病病患的物理治療 876 限制型肺疾病的急性和慢性成因 876 肺部系統的病理變化 876 治療原則:胸腔手術後的物理治療 876 獨立學習活動 880 附錄 883 註解 889 索引 897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绝版(914+)
  • 考证(377+)
  • 精校(1169+)
  • 过期(919+)
  • 收藏(1160+)
  • 可听读(820+)
  • 科研(285+)
  • 干货(357+)
  • 影印(620+)
  • 高亮(305+)
  • 感谢(386+)
  • 破损(951+)
  • 力荐(612+)
  • 直链(899+)
  • 如获至宝(732+)
  • 图文(234+)
  • 超预期(570+)

下载评论

  • 用户1730686207: ( 2024-11-04 10:10:07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MOBI/TXT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20886496: ( 2024-07-14 00:01:36 )

    无延迟下载PDF/TXT文件,完整期刊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15902732: ( 2024-05-17 07:38:52 )

    极速下载AZW3/TXT文件,无损报告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21376796: ( 2024-07-19 16:13:16 )

    优质版本期刊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24992754: ( 2024-08-30 12:39:14 )

    多格式版电子书下载稳定,支持PDF/EPUB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