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
人物简介:
彼得·洛文海姆
作家、记者,他的文章和随笔曾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杂志》《洛杉矶时报》《游行》和《华盛顿邮报》上。他曾获Barnes & Noble 发现新人奖,作品包括《邻里之间:在美国街头寻找社区》(In the Neighborhood: the Search for Community on an American Street, One Sleepover at a Time)、《小牛犊汉堡的肖像》(Portrait of a Burger as a Young Calf)等。
依恋效应:为什么我们总在关系中受挫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300297514
- 作者:刘元春 / [美]彼得·洛文海姆(Peter Lovenheim) / 陈武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264
- 价格:55.6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The Attachment Effect: Exploring the Powerful Ways Our Earliest Bond Shapes Our Relationships and Lives
- 适合人群:对人际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心理咨询师,情感分析师,心理学爱好者,正在经历情感困扰的成年人
- TAG:心理成长 / 人际交往 / 情感分析 / 关系心理学 / 情感依恋
- 豆瓣评分:7.4
- 更新时间:2025-05-14 06:21:52
内容简介:
你是哪种依恋风格?安全型、焦虑型,还是回避型、混乱型?
11则真实故事分享,10项依恋功课,36道依恋风格测试,带你从根源上改变生活中糟糕的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周宗奎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孟馥 倾情推荐
作家、知名媒体人 侯虹斌
依恋理论早起源于婴儿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亲子之间的互动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依恋风格。如果母亲能够及时回应婴儿的需求,婴儿就会感到被爱,感受到安全感;反之,婴儿的安全感就得不到满足,就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值得被爱。
成年之后,我们的依恋对象变成了爱人、朋友、孩子甚至工作,当我们与它们建立关系时,我们内心深处根植的依恋风格就会被再次激活,从而影响我们与它们的关系,用鲍尔比的话说,这种影响“从摇篮到坟墓”,会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成人的依恋风格分为以下四种:
安全型依恋:愿意信任他人;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能够自信、坦率地向伴侣表达自己的爱意。
焦虑型依恋:需要经常得到伴侣的肯定;极度渴望亲密关系;有时会令伴侣感到无所适从。
回避型依恋:冷淡疏离;对情感上的亲密感到恐惧;在感到受伤或被他人拒绝时会主动撤退。
混乱型依恋:焦虑型和回避型依恋的综合,是糟糕的依恋风格。有时渴望与伴侣亲近,有时又显得很冷酷。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