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美学讲演录Ⅰ - 作者:先刚

先刚

人物简介: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唯心主义集大成者,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求学于图宾根大学(与谢林、荷尔德林为同窗),先后任教于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主要著作有《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别》(1801)、《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科学百科全书》(1817)、《法哲学原理》(1821);除此之外,《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课堂讲授录也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呈现。 译者先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主编二十二卷本中文版“谢林著作集”,合编二十卷本中文版“黑格尔著作集”。迄今著有《永恒与时间——谢林哲学研究》(2008)、《柏拉图的本原学说》(2014)、《哲学与宗教的永恒同盟》(2015),翻译出版多部等德国古典哲学经典名著。

美学讲演录Ⅰ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中文版“黑格尔著作集”第13-15卷)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以及谢林的《艺术哲学》属于德国古典哲学关于美学和艺术哲学最重要的文献,其中的很多深刻洞见直到今天都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 在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体系框架里面,《美学讲演录》属于精神哲学的“绝对精神”部分。黑格尔在此展示了绝对精神如何在艺术里以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论证了绝对精神为何必然进一步向着宗教和哲学过渡。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理想在艺术里的三种特殊形式(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理想在各门艺术(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诗)的体系里的具体表现。 《美学讲演录 I》包含的是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关于象征型艺术的讨论。第一部分是全书的理论基础,阐述了艺术的本质、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区别、美的理念或理想、艺术创作的要求和条件等核心议题。这些思想主要是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和概念论部分的应用,尤其从本质与现象(映象)、内容与形式、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等关键概念出发讨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和方方面面的具体表现。黑格尔在这里借助大量实例以相对通俗的方式讲解了他一贯的辩证法思想,因此本书经常也被看作适合于初次接触黑格尔哲学的读物。 随后关于象征型艺术的讨论主要涉及艺术起初尚未达到成熟时的种种表现。黑格尔把“象征”界定为内容本身的缺陷以及内容与形式的不匹配,进而把一切非西方的艺术(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艺术)全都归结为这个类型。这些观点是他的历史哲学在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反映和延申,暴露出他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