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尧
人物简介:
皮国立,台湾“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长。研究领域为中国医疗社会史、疾病史、史学方法、公众史学、中国近代战争与科技等。目前编著专著26部,发表学术论文等100余篇。
刘士永,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先后任职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台湾“中央研究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东亚医学史、日本殖民医学研究、东亚环境史等。
杨善尧,“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国防医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喆闳人文工作室创办人暨执行长、“中国近代史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近现代政治军事史、近现代中国军医制度史、民国档案与史料、历史影像、口述历史实务、地方田野调查等相关议题。
战时中国的医疗和卫生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聚焦中国社会、传统医疗与科技,探讨1931至1937年间近代中医如何在战时面对挑战并逐步转型,反映了中医药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介绍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援华医疗机构如美国医药助华会(ABMAC)和援华联合会(UCR)对中国抗战期间军事医疗的支持与影响;考察中国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现这一体系在抗战时期逐步发展完备的过程。本书既梳理战时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也关注大后方和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呈现医疗卫生视角下的抗战史新面貌。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抗战时期医疗卫生史的专著,集合了三位学者的力量,分别论述当时的中医、军医和外国援华西医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并融合政府对医疗政策之考虑、药品之研发和特定疾病之治疗,一方面探讨医者和各种科学技术在战争中发挥之功能与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也探讨战争对各自体系内的知识与制度产生何种变革之契机。 本书尤其着重中医在战时的参与和贡献,还有政府高层对医疗的指示、军医的编制与发展等,亦为以往所少见,极有创意,且能运用西医与中医理论,穿梭于行文之中,颇有深度。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