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5 03:40:38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精美图片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记载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描述自1920年代初胡适的论著迄今八十多年问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过程,评介数十部有代表性的各类新文学史著,展现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更从短时间里新文学史面貌多变、常变的现象总结经验,述“身作”和“心构”之别,详析各种新文学史阐释体系对形成、建造文学史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编纂中的主客体关系,求建自己的编纂哲学。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编 1949年以前的编纂实践 第一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开端 一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新文学史研究的开始——《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贡献 二 “附骥式”的新文学史 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等书——冯沅君、谭正璧等的论述 三 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历史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透过文化保守主义的眼镜——尖刻但发人深省 四 突兀而现的两部文体史 态度偏激的戏剧史——品位不高的诗歌史——未能成功的原因 第二章 大学里的新课程 一 朱自清的新文学史课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文体分类型的体例——新文学史编纂传统的创立 二 周作人的讲演稿 周作人讲演“中国新文学源流”——循环论的观点 第三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现 一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第一部中国新文学史著——比较丰富的内容——平稳客观的态度——创作述评的不足 二 1930年代其他几部著作 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一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一鲜明的阶级论色彩——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弗里契机械论的影响 三 一次大规模的造史运动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导言——史料的价值——独特的史识和鲜明的学术个性——“身作”、“心构”一身而二任——其他 第四章 抗战以后的进展 一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新的历史条件——政治斗争决定文艺斗争的观点——保存史料的成绩 二 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纲》的特色和新因素——另一种学术风格 三 任访秋、蓝海等人的著作 李一鸣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蒲风等的文体史 四 1949年以前编纂实践的小结 第二编 1949年以后的编纂实践 第五章 新学科,新课程,新教材 一 新情况和新特色 第一次“文代会”对新文学史的总结——胜利者的需要——建国后新文学史编纂的变化 二 新学科的建立 《(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论证无产阶级对新文学的领导 三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几项新的“第一”——《史稿》的成就和特色继承朱自清的传统一打着时代的烙印 第六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 第七章 思想解放和学科的恢复 第八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一)——文体史编纂的众多收获 第九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二)——全面开花的各类新文学史的编纂 第三编 历史的启示 第十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回顾 第十一章 新文学史常变探因 第十二章 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 第十三章 新文学史编纂学问题 第十四章 新文学研究的主体 参考书目 旧版后记 后记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必下(792+)
  • 自动(801+)
  • 朗读(233+)
  • 兴趣(591+)
  • 扫描(898+)
  • 无缺页(965+)
  • 双语(457+)
  • 带书签(100+)
  • 清晰(306+)
  • 优质(247+)
  • 可复制(895+)
  • MOBI(755+)
  • 如获至宝(381+)
  • 学生(985+)
  • 模糊(391+)
  • 珍藏(114+)
  • 最新(245+)
  • 可打印(226+)
  • 神器(453+)

下载评论

  • 用户1741107480: ( 2025-03-05 00:58:00 )

    无损的学术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23744628: ( 2024-08-16 01:57:08 )

    音频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PDF/AZW3格式导出,资源优质。

  • 用户1735210328: ( 2024-12-26 18:52:08 )

    秒传下载PDF/EPUB文件,高清期刊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18869935: ( 2024-06-20 15:52:15 )

    高清的学术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32362247: ( 2024-11-23 19:44:07 )

    优质版本教材资源,PDF/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相关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