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沈剛伯先生文集(上/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5 05:52:15

沈剛伯先生文集(上/下)

沈剛伯先生文集(上/下)精美图片

沈剛伯先生文集(上/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1120427861
  • 作者:沈剛伯
  • 出版社:中央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2
  • 页数:792
  • 价格:NT35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文学爱好者, 历史研究者, 高校师生, 文化评论家, 对中国现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 TAG:文化研究 / 思想史 / 文学评论 / 学术著作 / 中国现代文学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更新时间:2025-05-15 05:52:15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遗墨 15 历史 19 说「史」 19 上古诗代的史 30 古代中西史学的异同 37 古代中西的史学及其异同 45 史学与世变 63 从百余年来史学风气的转变谈到台湾大学史学系的教学方针 76 从古代礼、刑的运用探讨法家的来历 86 法家的渊源、演变及其影响 101 周室果有仁政乎? 115 齐国建立的时期及其特殊的文化 127 秦、汉的儒 147 儒墨之争的平议 164 方孝孺的政治学说 176 两件历史工作 193 少康 197 哲学与文学 213 汤恩比的历史哲学 213 论语上所说的「文」、「史」与「文学」 221 从论语中试探孔子的宗教态度 230 孔子在世界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241 孔子之道 245 从日本人读经祀孔谈到孔子之道 248 试谈孔子的政治主张 253 孔子的教学 258 仲尼不可毁也 262 孔子学说的门径演变与我国科学的发展和停顿 268 中国古代思想探源 273 论文化蜕变兼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革新 288 文化衰落的原因 315 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 325 文化的蜕变与复兴 334 中国文化的主要因素及它现在遭遇到的困难 338 复兴中国文化应自明义利之辨做起 345 现代西方文化 349 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几点意见 35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艺复兴 358 中国文学的没落 367 希腊文学的特质 376 从学庸的讲读说到礼记的研究 389 仕和隐的人生观 394 五十年来的知识份子 399 从蟑螂谈到人 405 漫谈天人 410 缓 415 书法的演变和文字的进化 419 译名的统一 423 社会演变果有一定的阶段么? 428 民族盛衰之因 432 论国民道德 438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443 教育 459 五十年来的教育 459 今日的大学教育 464 今天的大学和社会 473 谈青年与留学 484 漫谈留学 488 为学之道:博、贯、约 493 青年运动和青年教育 497 论大学入学考试 501 从新生录取说到升学指导 505 大学添设夜班的问题 509 大学生与预备军官训练 513 怎样为自己准备将来 517 德育的重点--对社会教育言 520 如何鼓励青年从事本国古代史之研究 525 读史与修身 537 如何学历史 549 历史教育的推广和简易的参考资料 555 一种极简要的自修书目 559 教师节后说教师 562 世局 567 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慎谋能断的精神与意义 567 从经济观点谈翊戴 总统之道 575 精诚团结就是力量 577 考验我们的时代到了 582 一年之计在于春 585 反传统文化的伪政权必倒 592 立即反攻 596 对于抗俄工作的一个建议 598 欧洲新的趋势 602 大英帝国的没落 608 从美国的钢铁工潮说起 614 法美国庆日感言 618 天下恶乎定? 621 从今天的老挝,看未来的世界 631 俄帝的和平攻势 636 今后苏俄的动向 639 对日本民族的三点愿望 643 一洲有庆的日子 647 访韩见闻记 651 美国制宪的经过 666 实现民治的几个基本条件 674 记事 691 具备三不朽的 总统蒋公 691 总统 蒋公之大智的表现 693 我认识到的胡适之先生 697 纪念胡适先生演讲会讲词 703 朱骝先先生的二三事 710 董彦堂先生之治学与为人 715 追念傅故校长孟真先生 719 我所认识的蒋梦麟先生 723 悼念罗志希先生 728 我所认识的李玄老 732 吊溥心畬君 735 我与程旨云兄 737 寄怀雪曼 741 起义前后的见、闻、经历 742 「忘我」人生 757 我幼时所受的教育 763 上右任院长先生七十晋五寿诗 774 校长八秩大寿颂 776 恭祝校长八十晋一华诞 777 忆东大,话三台! 778 泰戈尔「园丁集」中译本序 780 「沈宗瀚自述」序 782 张文襄公治鄂记重印序 787 几点小意见 789 故国立台湾大学教授余又荪先生墓碑铭 790 故英千里教授墓碑铭 791

作者简介:

沈剛伯(西元一八九六~一九七七年)湖北宜昌人,民國前十六年生。幼年穎悟嗜學,流通羣籍,辛亥革命成功,民國肇建之日,適就讀於武昌方言學堂。有感於新生民國之需要教育人才,乃於民國三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卽國立武漢大學之前身)。民國六年畢業,以成績優異,留任該校附屬中學,教授歷史及英文等課程。民國十三年考取湖北省官費留學,遠赴英倫,入倫敦大學,專攻英國史、憲政史及埃及學。三年後,學成歸國,應中山大學之聘,講學羊城。民國十九年,朱騮先出長中央大學,禮聘為史學系教席,乃由廣州轉至南京任教。此後十數年間,經對日抗戰及復員還鄉,始終隨中央大學遷徙各地。民國三十七年,朱騮先任教育部長,敦請渡海來臺,協助辦理問題叢生之臺灣大學。抵臺後,卽出任臺大文學院院長,全力協助發展校務,安定師生生活,佈置讀書研究環境,校內混亂情勢,頓時為之一清。民國五十八年,始卸卻院長職務,專心研究與教學。六十二年退休,六十六年七月病逝臺北,適為先生振鐸黌宮週甲之年。 沈先生學貫中西,才思宏富。晚年致力於國史及中國文化之闡發,並對中西上古學術思想作比較研究,解析入微,見地新穎。著有「史學與世變」諸書,及中西文論著數十篇。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全心貢獻教育事業,為國家作育之英才,何止萬千?實近代中國學術界平凡中偉人之一。(陳捷先)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多终端(1475+)
  • 完美(611+)
  • 超值(987+)
  • 双语(341+)
  • 无缺页(1822+)
  • 空洞无物(619+)
  • 最新(812+)
  • 深度(127+)
  • 相见恨晚(726+)
  • 批注(856+)
  • 种类多(281+)
  • TXT(831+)
  • 体验差(341+)
  • 学者(803+)
  • 稳定(745+)
  • 意境深远(235+)
  • 流畅(724+)
  • 带书签(744+)

下载评论

  • 用户1738345028: ( 2025-02-01 01:37:08 )

    极速下载EPUB/AZW3文件,完整报告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39531539: ( 2025-02-14 19:12:19 )

    无延迟下载EPUB/AZW3文件,无损教材推荐收藏,值得收藏。

  • 用户1742170355: ( 2025-03-17 08:12:35 )

    精校版本期刊资源,PDF/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7582153: ( 2025-01-23 05:42:33 )

    优质的学术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38803756: ( 2025-02-06 09:02:36 )

    双语功能搭配PDF/MOBI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