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大学全鉴(第2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4-30 17:26:27

大学全鉴(第2版)

大学全鉴(第2版)精美图片

大学全鉴(第2版)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书籍目录:

一、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 《大学》全文分经、传两部分。经,原本只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颢认为是“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通俗地讲,就是一个人初入社会立身处世的必修入门课。其中,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阐明了大学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三纲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包含了儒家学派的方法论,极具实用价值。 1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2“知止”才能有所得 3懂得“本末”“终始”“先后”是学习大学之道的关键 4明德天下,先治其国 5欲治国,先齐家 6欲齐家,先修身 7欲修身,先正心 8欲正心,先诚意 9欲诚意,先致知 10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11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12忠实诚信源于对事物的认识 13意念诚实才能心思端正 14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15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16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17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18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19基础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20以尊重换取尊重 二、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康诰盘铭、邦畿章是《大学》之“传”的开篇两章,主要就“经”中的“三纲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德”的角度做了进一步阐述。不管历史如何演变,不管社会背景如何变迁,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道德的标杆。“德”是立世的根本,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线,“止于至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1显明美德,源于自我 2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3美德盖天下而“惟民所止” 4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 5身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6身为儿女就要尽孝道 7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 8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9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10贤贤亲亲,民之不忘 三、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听讼、格物致知章中,《大学》从审理诉讼说起,把“格物致知”的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知道导致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彻底地把问题解决。而要做到这些,就一定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有一个彻底的认识。这就是“格物致知”。 1审理诉讼一定要公平公正 2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3认识的彻底才是“知”的最高境界 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诚”,自古以来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朱熹针对这一章的内容,说“诚意”是“自修之首”、“进德之基”。《大学》认为,“诚意”做人的关键是“慎独”、“不自欺”。“慎独”是儒家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人在独处时最容易对自己放松戒备,从而把自己最真实的本性表现出来,如果在这时仍然能够做到像往常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这样就算真正达到“诚意”的境界了。 1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 2诚于中,形于外 3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4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 正心章,在原作中,朱熹称为“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正心与修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关系。心不正,则修身就无从谈起。因此修身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才能保持内心的中正。关于这一问题,正心章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指导答案,并且每一条都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1有所愤怒,心不能正 2有所恐惧,心不能正 3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 4有所忧患,心不能正 5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 六、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 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没有一“家”之和睦,就没有一国之安宁,齐家,任重而道远。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是危言耸听、夸大其词,事实确实如此,家,并不好治理。《大学》说“齐家必先修身”,所以,齐家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自己的修养和道德情操达到一定水平了,才可肩负起一家之重担,才能使整个家庭走向和睦幸福。 1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2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 3面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为 4哀矜过度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5骄傲懒惰的人不一定一无是处 6看人要长处、短处兼顾 7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 《大学》认为,一个人只有先把自己的家治好,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治理国家。很多治家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兄弟和睦、邻里融洽等,同样适用于治国。家事、国事,可以说事事相通。只要把这些理念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那么治大国完全可以“若烹小鲜”。 1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国 2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治国 3孝顺父母的人具备侍奉国君的品德 4尊敬兄长就如尊敬领导 5对孩子慈爱的人足以承担造福百姓的重担 6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 7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 8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9以“仁”治国,民而从之 10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去做 11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 《大学》说:“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国家为基础的。在这一章中,为了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学》把治国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了。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个字: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当事者时时把“人”和“德”这两样放在心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懂得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 1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2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 3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4小心谨慎,避免偏差 5得道得国,失道失国 6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 7美德是根,财富是梢 8轻德重财,本末颠倒 9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10违背天理搜刮而来的财富终将会失去 11唯有“天命”最难于把握 12做人做事,以善为宝 13流亡在外,以亲为宝 14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15把奸佞小人驱逐到“四夷” 16能爱人、能恶人 17遇贤才要及时重用 18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 19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 20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 21生财有大道 22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 23上好仁,下必好义 24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25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26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 27任用小人于国不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后移居鲁国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修养。著述《大学》、《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浅显易懂(362+)
  • 学生(485+)
  • 职场(440+)
  • 相见恨晚(500+)
  • MOBI(893+)
  • 直链(895+)
  • 可检索(788+)
  • 缺页(480+)
  • 雪中送炭(647+)
  • 分卷(726+)
  • 高清(255+)
  • 物超所值(522+)
  • 流畅(891+)
  • 免密(173+)
  • 结构松散(641+)
  • 超预期(474+)
  • 高速(158+)
  • 注释(938+)
  • 带目录(665+)
  • 犀利辛辣(677+)

下载评论

  • 用户1721630518: ( 2024-07-22 14:41:58 )

    阅读流畅,适合睡前放松看。

  • 用户1732519695: ( 2024-11-25 15:28:15 )

    互动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精校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14185970: ( 2024-04-27 10:46:10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极速,支持PDF/MOBI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25449889: ( 2024-09-04 19:38:09 )

    无损的报告资源,双语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 用户1740102447: ( 2025-02-21 09:47:27 )

    优质的小说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