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辽史(全10册)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社信息:

类型:国家级出版社

成立时间:1978年(戊午年)6月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辽史(全10册)书籍相关信息

辽史(全10册)精美图片

内容简介:

元修《辽史》概况 元修《辽史》一百一十六卷,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载始于后梁开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机夺取汗位,止于辽保大五年(1125)天祚帝战败被俘,凡218年间史事。 元修《辽史》始撰于至正三年(1343)四月,止于至正四年三月,历时十一个月。元修《辽史》系对耶律俨《实录》及陈大任《辽史》稍加修定、编排,同时以《契丹国志》《资治通鉴》等书中的资料补充而成,但对于当时尚存的《燕北录》《阴山杂录》《大辽事迹》等关于契丹历史的文献亦多有征引。元修《辽史》中帝纪与列传部分所涉史实,多不见诸他书,因而这两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外,《辽史·营卫志》三卷对于研究辽朝的捺钵与宫卫制度,《辽史·礼志》六卷对于研究辽朝政治、文化、民俗及与北宋、西夏、高丽的关系,《辽史·地理志》五卷对于研究辽朝州县建制、社会经济状况等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今注本《辽史》的校勘 今注本《辽史》以百衲本《辽史》(书中简称为“原本”)作底本,以明抄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大典本为参校本,并参考中华点校本、修订本、陈述《辽史补注》、杨家骆和赵振绩《辽史长笺》等诸家整理成果。 今注本《辽史》的注释 一 辨析制度 研究辽史,解答辽的朝廷所在至为关键。傅乐焕《辽代四时捺钵考》对《辽史·营卫志》所载“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有正确解读,今注本《辽史》采其说,揭示了捺钵在辽朝政治体制中具有核心地位,指出辽的朝廷不在中京,而在捺钵。 元修《辽史·百官志》据元好问所言“南衙不主兵,北司不理民”构拟出辽朝无所不包的北、南面官体系,而今注本《辽史》指出“辽的朝廷设官有所谓‘北面’‘南面’之分,其义盖指官员在皇帝殿帐内朝会排班的位置关系:契丹人拜日,殿帐东向,故上朝官员分列于殿帐之前,一侧属北面,另一侧为南面。” (今注本《辽史》前言,第19页),不仅揭示出元人修《辽史》颇多妄加杜撰之处,而且对曾颇有影响的西方学者视辽朝北、南面官体制为“二元制”予以有力驳斥。 二 补苴罅漏 1.断定年代。例如,元修《辽史·太祖纪一》载“元年春正月庚寅,命有司设坛于如迂王集会埚,燔柴告天,即皇帝位”,断言耶律阿保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即皇帝位,而今注本《辽史》既指出行“燔柴”之礼未必代表即位,又引《旧五代史·外国列传》 所载“阿保机乃自称皇帝,署中国官号。……乃为城郭宫室之制于漠北”为据,推断阿保机称帝与其“署中国官号”“乃为城郭宫室之制”相涉,而皇都即辽上京建成于神册三年(918),故其称帝当在建元神册(即916年)之时。 2.考证地理。例如,元修《辽史·地理志四》以辽广宁县为汉柳城县。今注本《辽史》指出,汉柳城县属辽西郡,唐曾以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为治所置营州,契丹兴起后,唐逐渐放弃营州,转而一度侨置柳城于幽州潞县(今河北省昌黎县境内),故唐柳城县与汉柳城县并非一处。 3.考订史实。辽与宋、金、西夏、高丽相涉史事,今注本《辽史》在注释中采用两方或三方记载加以解说。例如,元修《辽史·景宗纪上》载乾亨二年(980)十一月壬寅,“[耶律]休哥败宋兵于瓦桥东,守将张师引兵出战”,而今注本《辽史》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十一月壬寅条,推断“守将张师”应为宋瓦桥关龙猛副指挥使荆嗣。 三 成果荟萃 利用新见史料订正《辽史》讹误。例如,利用关于辽上京、中京以及其他城址的发掘及调查报告、辽代墓志的发掘报告确认都城、头下军州所处位置以及注释今注本《辽史·食货志》。 辽朝建立后创制的契丹文字及文字本身的构形、字义等,成为研究辽代政治、社会与历史等领域的极具价值的特殊史料。今注本《辽史》利用出土文献解读契丹文字。例如,辽代虽然实行“契丹·辽”或“辽·契丹”双国号,但“契丹·辽”或“辽·契丹”的具体使用语境亦有规律可循。今注本《辽史》校注者刘凤翥先生以其多年收藏的契丹文字墓志拓本(诸如《耶律宗教墓志铭》)为据,指出汉文文献称国号为契丹时,契丹文献称国号为“契丹·辽”,而汉文文献称国号为辽时,契丹文献则称国号为“辽·契丹”,将“辽”置于“契丹”之前(今注本《辽史·太祖纪一》,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