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枫
人物简介: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
20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存在主义与现象学的代表人物,兼具社会活动家、文学家、批评家等身份。出于“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萨特被授予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没有接受这一奖项,理由是他“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
萨特的名字,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其重要哲学著作包括:《想象》(1936)、《自我的超越性》(1937)、《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
什么是主体性?书籍相关信息
- ISBN:9787208144453
- 作者:吴子枫 / [法] 让–保罗·萨特 (Jean-Paul Sartre)
-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9
- 页数:232
- 价格:4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精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原作名:Qu'est-ce que la subjectivite?
- 适合人群:哲学爱好者、心理学研究者、社会学学者、存在主义者、对自我意识有兴趣的人、关注个体在社会中角色的人
- TAG:社会学 / 哲学 / 心理学 / 主体哲学 / 自主性 / 自我意识 1. 哲学 - 主体哲学:探讨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和地位。 -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主体性,认为个体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是存在的根本。 2. 心理学 -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和评价。 - 自主性:个体在行为决策中表现出独立性。 3. 社会学 - 社会主体性: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 社会建构:主体性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个体如何在社会中建构自我。
- 豆瓣评分:7.9
- 更新时间:2025-05-15 22:02:52
内容简介:
一本关于萨特思想及存在主义的入门书
再现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交锋的现场
为什么“主体性”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必不可少?
——————————————————————————————————————
1961年,刚发表过《辩证理性批判》的萨特,与一群一流的马克思主义者相聚于罗马葛兰西学院。这是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互动,记录了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转变。与此同时,尽管萨特阐明了自己研究主体性的方式,强调了其思想的非主观主义特征,却还是暴露了与黑格尔思想的亲缘关系……
在政治和哲学都发生了根本转变的五十年后,我们该从什么视角切入这一文本?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