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沃新书屋
首页
(current)
投诉
收藏
点击选择搜索分类
百度云
夸克网盘
阿里云
PDF
Mobi
Epub
Kindle
txt
AZW3
综合格式
搜索
沃新书屋
-
西北雨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信息:
类型:
四川省综合性出版机构
成立时间:
1952年9月
出版社特色:
出版社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西北雨书籍相关信息
ISBN:9787220114632
作者:
童伟格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页数:200
价格:48.00元
纸张:暂无纸张
装帧:平装
开本:暂无开本
语言:暂无语言
丛书:
后浪·华语文学
适合人群: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喜欢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的读者,对西北地区文化和地理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喜欢阅读荒诞主义作品的读者
TAG:
人文地理
/
中国当代文学
/
西北风情
/
荒诞主义
豆瓣评分:8.3
更新时间:2025-04-30 19:47:25
内容简介:
“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台湾文学金典奖”长篇小说获奖作品,联合报文学大奖得主童伟格代表作 一个关于离开或留下,逝去或复活,失落或寻找,溯想或遗忘……微苦、无伤的“说不完的故事”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七零后小说家中具 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文学金典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认可。我们能从其书写中看见魔幻写实、现代主义、内向世代等诸多风格,却无法用单一特定的词概括他,骆以军便曾言:“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2004年夏天,童伟格开始创作第二部长篇小说,定名“西北雨”;历经五年书写、删减约五万字后正式出版,并表明:“初次见‘西北雨’这三个字,是在小说家袁哲生的《天顶的父》里。”一种联系由此而生,我们可能在本书窥见两位重要台湾小说家相互对照的隐秘痕迹。 ☆ 在2010年“台湾文学金典奖”长篇小说决选会议上,《西北雨》不仅得到所有票数而荣获这项年度大奖,更让在场评审吴达芸盛赞:“读《西北雨》,可以说整个颠覆我原先对小说的训练或是阅读习惯。” ☆ 随着小说家操练出更繁复的时间折叠术,本书形成一个永远说不完的故事,作者长期关注的“死亡”“命运”“对乡土的困惑”等命题也都折叠其中,《西北雨》更因此被视为童伟格总结前两本小说的代表作。 . ✨名人推荐 ☆ 我读童伟格,视觉上那翻动着空旷的场景如此像年轻时看的塔可夫斯基。但流动的诗意却让我想到以色列小说家奥兹,或较好时的石黑一雄……倒带、透明,那时间与命运的畸人之“我”背着快乐无害的他们在这片梦中荒原跑,从葬礼出逃,拉出这样一幅浩瀚如星河,让我们喟叹、悲不能抑、灵魂被塞满巨大风景的“赎回最初依偎时光”的梦的卷轴。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童伟格从容谨守他在“小说的边界”的信念,不理会乡土写实,遑论家族史写作。那芜杂不文的山村、浪打菜渣坑的孤绝海港、畸零人寄居的卫星城镇,是诗的存在,抒情的存有,也是灵光的存有。米兰·昆德拉在《相遇》赞誉某书从书写形式到美学都具深刻原创力,是为“原小说”;《西北雨》同样值得如此赞美。 ——台湾小说家 林俊颖 ☆ 你得要够辽阔才能够深邃,《西北雨》就是这样。像大地吸收了泪水,以一种“将死之人”特有的辽阔,穿入地心,抵达文学的心脏:一种复杂无比的善良。 ——台湾小说家 胡淑雯 ☆ 一整座清酽悠长的宇宙:记忆中的事物在此散放着透亮光泽,并因此乾淨与确实存在着。这是一本关于阳光、微风、空气与雨雾的信仰之书,生命的永恆哀痛被安静与饱满的文字所护卫与洗涤。我们因此懂得孤身一人却盈溢各种细致的身体感受,在童伟格所许诺的魔幻乡土中,沉静等待重生,并因生命的这个恩赐而深情地微笑。 ——台北艺术大学艺术跨域研究所教授 杨凯麟 . ✨获奖记录 ☆ 《西北雨》荣获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 ☆ 作者荣获“台北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省文学奖”等重要奖项。 . ✨内容简介 一个家族的命运难测不可解,四代人逃离流散,死亡却始终存在。这部长篇小说被倾诉出口,却只见童伟格使用诗意轻盈的语言与多重变换的人称,让所有人回忆、想象、造梦、书写。在种种近似呓语的碎片化叙事中,亡灵复活行走,地景流转于山村、孤岛,静谧的时光迂回周折,字里行间弥漫着恍惚停滞的气息。全书仿佛一幅卷轴,或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故事永不止息;所有的记忆、伤害,甚至连命运与死亡,都在小说中无尽循环。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淑女开创者
星球大战:索龙三部曲Ⅲ 最终指令
社会学大纲
法语诗歌论
认识商业(修订第10版)
>>>查看四川人民出版社更多作品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
西北雨
【点击查看】直接下载文件
点击去看看
广告
西北雨分类索引数据信息
ISBN:9787220114632
出版日期:2019-10
适合人群: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喜欢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的读者,对西北地区文化和地理感兴趣的读者,以及喜欢阅读荒诞主义作品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