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

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 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套装全2册)》收录来自美、日、中等国家作者的相关文章100余篇,内容包括:艺术的地位-通过文学来研究现代中国的价值变化、文化模式的内在规定与制约-“五四”与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论、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关于“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伪满洲国时期文学杂志新考、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等。
书籍目录:
文学史研究卷
王瑶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工作的随想--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美〕皮雷·林克文 乐黛云译
艺术的地位--通过文学来研究现代中国的价值变化
赵 园
大革命后小说关于知识者"个人与革命"关系的思考及"新人"形象的降生--兼谈现代文学中有关"恋爱和革命的冲突"的描写
李何林
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论的基本原则
〔加〕M.D.维林吉诺娃文 伍小平译
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
夏晓虹
"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渊源
陈福康
略论中国现代杂文运动
〔日〕伊藤虎丸文 潘世圣译
创造社与日本文学
范伯群
关于编写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通信
杨洪承
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
吴福辉
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京派小说选》前言
〔美〕叶维廉
历史整体性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之省思
陈平原
清末民初小说理论概说
汤哲声
戊戌到"五四"时期文章体裁的变革
〔美〕洪张泰文 董晓萍译
民间文学的发现
孙玉石
《荒原》冲击波下现代诗人们的探索
魏 建
文化中介:日本近代文化之于前期创造社--"五四"西方文化"传播"研究
〔英〕卜立德
英国随笔与中国现代散文
何锡章 龙泉明
文化模式的内在规定与制约--"五四"与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论
陈思和
中国新文学发展中的两种传统
艾晓明
30年代苏联"拉普"的演变与中国"左联"
孔范今
面对历史的沉思--现代文学研究三议
曾庆瑞
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文学史观
黄修己
文学史的史学品格
朱德发
一份"文学史观讨论"的答卷
田本相
文学史的哲学思考
袁国兴
早期中国话剧形态与日本新派剧
[日]丸山异等李岫整理
现代文学史研究漫谈
栾梅健
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
(日]芦田肇文张欣译
鲁迅、冯雪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接受(一)--水沫版、光华版《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版本、材源考
李杨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现代性
杨义
学科的尴尬与学者的自觉
汪晖
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
旷新年
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
王富仁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贾植芳王同坤
父亲雕像的倾斜与颓败--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亵渎父亲"母题
……
史科研究卷
会议论文
鲁迅和周木斋——四十多年前文坛上的一桩公案 唐弢;
“左联”第四次全体大会史料考释 程中原;
鲁迅与朱安 段国超;
“革命文学”论争与福本和夫——关于鲁迅小说及新文学革命现实主义发展中的个性主义问题 王野;
关于“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 王强;
“剧协”成立时间考 邵煜;
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建议 马良春;
试谈新文学的校勘问题——《新文学资料引论》之一章 朱金顺;
关于中国诗歌会的几件史实 蔡清富;
关于成仿吾的文艺理论著作 倪墨炎;
关于潘汉年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陈子善;
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一) 姜德明;
现代文学期刊拾零(之二) 姜德明;
战友·文友·畏友——苏曼殊与陈独秀 王建明;
“自由人”再认识 刘炎生;
新文学报刊版本考述 张伟;
徐树铮与新文化运动——读书札记二则(之一) 陈思和;
徐树铮与新文化运动——读书札记二则(之二) 陈思和;
从《新青年》到《新潮》——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沈卫威;
晚年林纾与新文学运动 刘克敌;
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中的史实辨正问题 张泉;
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 赵京华;
周作人与《新村》杂志 董炳月;
周氏兄弟《随感录》考证 汪卫东;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 杨扬;
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 叶桐;
《骆驼祥子》故事时代考 刘祥安;
建立“文学史学”的思考 郑家建;
从通俗化研究会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兼及东西总布胡同之争 苏春生;
关于胡风与茅盾的交往、冲突及比较 李继凯;
日据台湾的语言殖民和语言运动 计璧瑞;
建立现代文学的史料学 刘增杰;
“未刊稿”及其他 陈平原;
积极倡导 努力落实 孙玉石;
回到当初 高恒文;
删改,也可以作为一种史料 李书磊;
民间收藏与史料整理 孙郁;
辑佚·版本·“全集不全”——读“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问题座谈会”论文随想 朱金顺;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汇校和校记问题 王得后;
伪满洲国时期文学杂志新考 刘晓丽;
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证 黄轶;
延安文艺座谈会讨论议题形成过程考察 高浦棠;
论1945年前后国统区进步文艺界的内部整合 郭建玲;
“甲寅派”考辨 童龙超;黄秀蓉;
1947—1952年“工农兵丛书”研究 史静;郑鹏;
略论中国新文学研究中的几个版本学问题 蔡军;
初版本的特别价值 朱正;
新文学版本研究的角度 金宏宇;
作者简介: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用户1740529191:
( 2025-02-26 08:19:51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AZW3/TXT格式导出,值得收藏。
-
用户1743190611:
( 2025-03-29 03:36:51 )
稳定下载PDF/MOBI文件,高清学术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18278854:
( 2024-06-13 19:40:54 )
无损的期刊资源,图文设计提升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35626459:
( 2024-12-31 14:27:39 )
图文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EPUB/MOBI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
用户1728768120:
( 2024-10-13 05:22:00 )
无损版本小说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