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6 19:08:29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精美图片

中國晚明與歐洲文學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明末天主教耶穌會士大舉入華,揭開西學東漸的歷史新頁。傳統上認為耶穌會士的貢獻以科技為主,本書則獨排眾議,從人文的角度再審這場運動的文化本質,發現耶穌會士所傳文學性亦強,尤多盛行於歐洲中世紀的證道故事。本書細案此一文類的古典型,亦即源出希臘與羅馬上古的寓言、世說、神話與歷史軼事。這些故事俱為西洋文學入華的先聲,在文學史、翻譯史與宗教史上意義別具。本書論其與修辭學的關係,鉤沉歐洲源流,並副以宗教語境的研究,尤重文本分析,為明末文學與文化的知識領域再開一境。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简介:

一、學位論文 1. Li, Sher-shiueh (1999) . Toward a Missionary Poetics in Late Ming China: The Jesuit Appropriation of ‘Greco-Roman’ Lore Through the Medieval Tradition of European Exempla,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二、期刊論文 1. Li, Sher-shiueh (1984) . “History and Fiction: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Fu Jen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17: 69-89. 2. 李奭學。1987年5月。〈祗園傳奇--略論一則佛教母題的演化〉。《中外文學》。15卷2期。頁71-94。 3. 。1987年7月。〈長夜後的黎明--試論《奧勒斯提亞》的一則主題故事〉。《中外文學》。16卷2期。頁50-71。 4. 。1987年7月。〈蕭乾論易卜生在中國〉。《當代》。15期。頁102-107。 5. 。1998年12月。〈老舍在倫敦〉。《當代》。20期。頁100-106。 6. 。1988年5月。〈海明威筆下的戰時中國〉。《當代》。25期。頁32-42。 7. 。1988年5月。〈懷爾德的中國經驗--尋找象徵的劇作家〉。《當代》。第25期。頁42-54。 8. 。1988年5月。〈在東西方的夾縫中思考--傅斯年「西學為用」的五四文學觀〉。《當代》。25期。頁114-129。 9. 。1988年9月。〈台灣比較文學發展與西方理論的歷史觀察〉。《當代》。29期。頁48-59。 10. 。1988年9月。〈莎士比亞在中國〉。《當代》。29期。頁93-109。 11. 。1989年4月。〈從《人的文學》看周作人與神秘主義〉。《當代》。36期。頁54-63。 12. 。1989年5月。〈傲慢與偏見--毛姆的中國印象記〉。《中外文學》。17卷12期。頁91-107。 13. 。1989年5月〈蕭伯納點燃中國文壇戰火〉。《當代》。37期。頁36-55。 14. 。1989年5月。〈蘇曼殊的拜倫之歌〉。《當代》。37期。頁26-35。 15. 。1989年5月。〈托爾斯泰與中國左翼文人〉。《當代》。37期。頁12-25。 16. 。1998年12月。〈初識梁遇春〉。《中外文學》。18卷7期。頁124-142。 17. 。1990年6月。〈希臘寓言與明末天主教東傳初探〉。《中外文學》。19卷1期。頁131-157。 18. 。1990年8月。〈欲望法輪--以《紅樓夢》與《西遊記》為例〉。《當代》。52期。頁32-39。 19. 。1990年11月。〈文學上的「傳記」〉。《當代》。55期。頁54-62。 20. 。1991年3月〈從「巧奪天工」到「諧和自然」--中國園林藝術對西方文學的影響〉。《當代》。59期。頁92-109。 21. 。1991年5月。〈追尋烏托邦的屐痕--西洋上古文史裏的烏托邦思想〉。《當代》。61期。頁32-43。 22. 。1993年7月。〈烽火行--中國抗日戰爭裡的奧登與依修伍〉。《聯合文學》。9卷9期。頁110-119。 23. 。1997年9月。〈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當代》。121期。頁127-141。 24. 。1999年9月。〈歷史‧虛構‧文本性--明末耶穌會「世說」修辭學初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5期。頁43-106。 25. Li, Sher-shiueh (Winter, 1999). “Proteus Revisited: A Critical Note on the Stylistics of Jin Di's Chinese Ulysses.” James Joyce Quarterly vol. 36, no. 2:262-269. 26. 李奭學。2000年10月。〈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中外文學》。29卷5期。頁238-277。 27. 。2001年9月。〈如來佛的手掌心--論明末耶穌會「證道故事」裡的佛教色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9期。頁451-497。 二、學術會議論文 二、 1. 李奭學。1996年7月9日。〈挪轉文體乾坤的孫悟空--金隄《尤利西斯》第十四章古體仿譯商榷〉。中國首屆國際喬伊斯學術研討會。北京與天津:天津外語學院。 2. 。2000年5月27日。〈故事新詮--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翻譯、文學研究與文化翻譯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3. 。2000年11月17日。〈中國晚明與西方中世紀--論明末耶穌會古典型證道故事的時空與文化背景〉。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學與文化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本文即將發表於該會議論文集) 4. Li, Sher-shiueh (2001). “History as Rhetoric: The Jesuit Use of Chreia in Late-Ming China,” presented at The 53rd Meeting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Chicago, March 23-25)(To be published in Journey to the East, Journey to the West, SUNY Press, 2003) 5. Li, Sher-shiueh (Oct. 14-18, 2001). “The Art of Misreading: The Jesuit Use of Western ‘Fables’ in Late-Ming China,” presented at the “Encounters and Dialogues: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ross-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Beijing: Institute of World Religion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a, and the Ricci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U.S.A.) 6. 李奭學。2001年9月18日。〈基督教精神與歐洲古典傳統的合流--利瑪竇《西琴曲意八章》初探〉。詩與聲音--二OO一年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7. 。2001年12月9日。〈重訪炅山--論高行健與中西文學傳統〉。廿一世紀華文文學研討會。吉隆坡:星洲日報社。 8. 。2002年1月7日。〈神話解經學--試剖易瑪諾《聖經直解》裡的神話型證道故事〉。第二屆聖經與中國文化國際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及耶路撒冷布伯來大學。 9. 。2002年3月15日。〈故事新編--論明末耶穌會士所譯介的伊索式證道故事〉。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探索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國古典文學會與輪仁大學中文系。 10. 。2002年5月25日。〈普洛透斯變形記--從《尤里西斯》看文體翻譯的問題〉。文化研究與英語教學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四、他類論文(working papers, occasional papers等) 五、專書(論文集)之一章 1. 小島毅著。廖肇亨譯。2000年3月。〈「儒教」與「儒學」涵義異同重探──新儒家的觀察〉。《儒家思想在現代東亞──中國大陸與臺灣篇》。劉述先主編。頁191-22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2. 蜂屋邦夫著,廖肇亨(與雋雪艷合)譯。2000年10月。〈范縝神滅論思想研究〉。《道家思想與佛教》。李學勤,葛兆光主編,蜂屋邦夫原著。頁304-351。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3. 李奭學。2001年9月。〈基督教精神與歐洲古典傳統的合統--利瑪竇的《西琴曲意八章》初探〉。《詩與聲音--二OO一年台北國際詩歌節詩學研討會論文集》。初安民編。頁28-57。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六、專書 1. 李奭學。1991年。《中西文學因緣》。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七、主編、翻譯及其他著作方式之專書(論文集) 1. 李奭學譯。1996年。《閱讀理論》。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2. 。1989年。《余國藩西遊記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3. 。1990年。《近代西洋文學:新古典主義迄現代》。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4. 。1992年。《陳子龍柳如是詩詞情緣》。臺北市:允晨出版公司。 5. 。1994年。《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6. 。1996年。《閱讀理論》。臺北市:書林出版公司。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适配(521+)
  • 学生(494+)
  • 多终端(921+)
  • 自动(957+)
  • 力荐(899+)
  • 无缺页(339+)
  • 高亮(731+)
  • 可编辑(341+)
  • 水印(914+)
  • 学者(400+)
  • 可搜索(764+)
  • 清晰(332+)
  • 加密(163+)
  • 考证(839+)
  • 模糊(877+)
  • 雪中送炭(431+)
  • 珍藏(566+)

下载评论

  • 用户1740077432: ( 2025-02-21 02:50:32 )

    秒传下载EPUB/TXT文件,高清学术推荐收藏,体验良好。

  • 用户1739937640: ( 2025-02-19 12:00:40 )

    音频功能搭配AZW3/TXT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值得收藏。

  • 用户1730477137: ( 2024-11-02 00:05:37 )

    双语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EPUB/AZW3格式导出,推荐下载。

  • 用户1735273539: ( 2024-12-27 12:25:39 )

    秒传下载EPUB/AZW3文件,优质教材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33219406: ( 2024-12-03 17:50:06 )

    高清版本报告资源,EPUB/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