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系统梳理了青年亚文化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勾勒了互联网新媒介影响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类型版图,在借鉴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解读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时,超越仪式抵抗、风格、收编与反收编等关键词,将当下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实践纳入到新媒介空间、新技术发展、消费社会以及社会文化结构中加以考察,揭示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消费社会商业逻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力,提出并阐释了青年亚文化一系列新的文化表征,包括生活方式、新部落、场景、混杂、娱乐、媒介消费性生产、文化资本等,强调青年亚文化对于社会主导文化的参与、激活、修补以及创造的价值。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
亚文化概念的演进
对CCCS亚文化研究的质疑和批评
后亚文化理论研究关键词
后亚文化研究之后
第二章 从社会学到媒介文化的研究
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本土话语形成
前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判断
反思与前瞻:对媒介文化研究视角的期待
第三章 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
表征和意义的转向:抵抗依旧吗?
空间转向:媒介技术支持下的自由书写
诉求转向:跨文化视域中多元的亚文化
地位转向:何时去边缘化?
第四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版图
技术派——黑客、越狱族、极客、掘客
迷一族——Cosplay、御宅族、网游族、养娃族
新部落——同人群、网配圈、字幕组
视觉系——拍客、微视频、恶搞
第五章 新媒介技术与青年亚文化空间
新媒介技术的亚文化潜能
青年亚文化的新媒介空间
“私人音乐杂志”的空间分析
第六章 青年亚文化的新表征
娱乐:青年亚文化的“情感结构”
混杂:多元镜像中的身份辨识
消费:自我想象的再符号化
文化资本:话语权力的获取路径
第七章 青年亚文化生产的文化意义
从对峙到对话
伦理冲击与建构资源
青年亚文化的商业逻辑
第八章 女性亚文化的戏仿与颠覆
空间变迁:从卧室到第三空间
耽美:同人女群体的集体性别幻想
易装:女扮男装的性别游戏
第九章 跨文化视域中的青年亚文化
跨越国界与本土再生
《绯闻少女》:中美迷群的接受与重构
黑客:价值取向的趋同与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马中红,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新媒介青年文化研究、广告文化研究、品牌传播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江苏省优势学科子项目“新媒体艺术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托项目“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等。主编“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7种)、系列出版物《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年、2013年、2014年3种),出版专著《被广告的女性——女性形象传播的权力话语研究》《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与陈霖合著《网络那些词儿》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外国社会科学》《青年研究》《现代传播》《外国文学评论》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陈霖,笔名林舟,安徽宣城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闻传播与媒介文化研究,文学与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众传播与1990年代中国文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的变迁”等。近年在《文艺研究》《国际新闻界》《文化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生命的摆渡》《文学空间的裂变与转型》《迷族:被神召唤的尘粒》《事实的魔方》等。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评论
-
屠***好:
( 2024-07-30 16:15:14 )
还行吧。
-
用户1721218311:
( 2024-07-17 20:11:51 )
图文功能搭配MOBI/AZW3格式,完整数字阅读体验,操作便捷。
-
用户1720647812:
( 2024-07-11 05:43:32 )
多格式功能搭配PDF/EPUB格式,高清数字阅读体验,资源优质。
-
用户1726464863:
( 2024-09-16 13:34:23 )
精校版本学术资源,MOBI/AZW3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值得收藏。
-
用户1735475772:
( 2024-12-29 20:36:12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无延迟,支持PDF/AZW3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相关书评
-
【转自《苏州日报》】从“弑父”到“适彼乐土”(顾亦周)
来源:豆瓣 发布时间:2025-04-29 03:25:58
下载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