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琵琶記 - 作者:钱箕 校注

钱箕 校注

人物简介:

高明,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名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约生于元大德年间,卒于明初。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高天锡、伯父高彦都是诗人,受家庭的熏陶,高明在青年时期就以学识渊博著称,诗文之外,尤擅长词曲。曾受业于理学家黄晋。元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先后任处州录事、杭州行省丞相掾、江南行台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元至正八年(1348)当方国珍在浙东起义反元时,高明被任命为浙东阃幕都事,但到任不久,因与元人主帅论事不合,便致仕归隐。后来当投降元朝做了万户的方国珍要留他任幕僚,他力辞不从,隐居宁波城东栎社,闭门谢客,一心从事戏曲创作,《琵琶记》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闻其名,征召其入朝,高明以疾辞。除作有《琵琶记》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已佚,诗文有《柔克斋集》二十卷。

琵琶記书籍相关信息

  • ISBN:暂无ISBN
  • 作者:高明 著 / 钱箕 校注
  • 出版社:上海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1960.7
  • 页数:244
  • 价格:0.85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平装32开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暂无语言
  • 适合人群:传统文化爱好者,戏剧爱好者,文学研究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感兴趣的读者,以及想要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和社会风貌的读者
  • TAG:古典文学 / 家庭关系 / 戏曲 / 人情世故 / 婚姻生活
  • 豆瓣评分:7.2
  • 更新时间:2025-05-17 06:16:50

内容简介:

《琵琶记》 元・高明作。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剧情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办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收藏人数最多的作品

>>>查看钱箕 校注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