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东
人物简介:
梁园东,原名佩衮,字公宇,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忻县(今忻州市忻府区)温村,1927年改名为园东。其父梁际蓉是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志士。梁园东从小在家乡读私塾,师从清末秀才梁哥九,熟读“四书”“五经”,为后来研究古史准备了初步条件。1916年,15岁的梁园东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两年后人哲学系就读。1924年,经王壮飞介绍,梁园东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派到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农民协会的工作,后又被派回太原,任国民师范教员。其时,他是山西党组织的负责人之一,组织了“滂沱社”,筹办了《滂沱》杂志。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逃离太原,只身赴上海,因党组织已被迫转入地下,从此脱离了组织。他先后在上海劳动大学、浦东中学任教,在大东书局任编辑,最后在大夏大学任历史系教授兼主任。1937年至1946年夏,他先后由大夏大学转湖南兰田师范学院、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四川乐山武汉大学任教。其间,他积极宣传进步思想,热情支持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活动,博得“进步教授”的名声。1947年,因参加武汉大学学生组织的和平促进会而被捕,此即震惊全国的“六一惨案”。1948年,他参加了地下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协会。
1950年8月,梁园东应山西大学校长邓初民和副校长赵宗复的邀请,任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1953年秋,师范学院独立建院,他被任命为山西师范学院院长,大力延聘教师,建立制度,重视科研工作,学院学习和学术空气相当浓厚。1956年秋,梁园东受九三学社中央的委托,负责筹备太原九三学社分社,任主任委员。1957年,梁园东被打成“右派”。1958年5月,被撤职降级。1960年,被摘掉“右派”帽子,恢复原级。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被遣送回忻县温村老家。1968年,突发脑溢血,于1月30日逝世。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梁园东是一位与时代脉搏息息相通的文化战士,在各文史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与陶希圣、梅思平等进行论战,对顾颉刚代表的“疑古派”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与郭沫若商讨相关史事等。他的论文,一是有创见,一是面向现实,指导现实,是当时文化“反围剿”战斗的一部分。其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文学史》《五代十国史》《爪哇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外国史》等,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史》《中国政治社会史》等。其较有创见的论文有《十年来之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的基础》《中国社会的前途》《中国社会问题的核心——实在组织问题而非经济问题》《(古史辨)的史学方法商榷》《伪书讼冤导言》《清俞正燮的史学》等,计40余篇。
梁园东先生对中国史的研究颇有见地,其有关著作,至今仍站在学术前沿,对中国当下史学研究的方法及视角都有较大的启迪。所以,我们将其有关著作辑为《中国社会发展论集》、《中国政治社会史》、《梁园东史学论集》(全二册)、《中国原始时代的图腾氏族》(手稿影印),收入“山西文华·著述编”,是为“梁园东史学论著四种”。论著所收梁园东先生的著作大多作于1949年前,个别著作作于1949年后,但由于研究范畴及研究思想一以贯之,且1949年前已个别论及,1949年后为深入论述,故酌情收录其中。
中国政治社会史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