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7 16:46:47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精美图片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面对西方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围堵中国论”,甚至“分而治之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事实上,民族主义是正宗的西方舶来品,是个人权利意识在民族国家层面的自然延伸。由民族主义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理念而缔造的民族国家,因其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体。近代中国经过艰难探索,最终依靠民族主义的精神整合力量建立起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并实现了民族复兴。但同时也应注意,民族主义既具有积极的建设能量,也具有消极的破坏力量,不可忽视狭隘民族主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书卖点: 本书卖点 1、 作者的学术权威性。作者是国际上中国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新加坡政府首席智库,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来积累的观察经验和学术研究,令其观点言论句句直击国内问题痛点。 2、 作者的政界影响力。作者是中国政界高层最看重的当代政治学者,长期给中央领导层和地方官员讲课,曾多次为国务院和地方高层开办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讲座,其思想和观点是当今中国最有价值的政见之一。 3、 作者拥有的庞大读者群。从2004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每周发表时评文章,国内大量媒体转载,是《参考消息》转载率最高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具有十分庞大和稳定的读者群。 4、 本书主体文章于1998年完成,最初由香港三联出版,几经周折,终于能在内地问世。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过去了,当年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有些当时所设想的场景现在似乎在一一发生…… 5、 本书主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具体观点如下 当下中国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西方国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与“围堵中国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世界的目光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注视中国:作为新崛起的霸权,中国会否以及如何挑战旧霸权,进而重塑世界权力格局?其中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扮演了何种角色? 作者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文化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艰难阵痛,最终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而实现了民族复兴。其中,从西方舶来的“民族主义”功不可没,成为整合、动员国内各阶层力量并最终实现国家主权的精神核心。然而,当中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内民族主义的某些趋势引起西方的恐惧与亚洲邻居们的不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必须谨慎引导国内民族主义趋势,利用民族主义的积极能量来继续建设民族国家,同时必须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最大程度降低其消极的破坏力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围堵中国论:中国面临的挑战 西方的利益 恐惧中国论 从中国威胁论到围堵中国论 牵制中国论 分而治之论或分离论 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建设与国际关系 国家力量的兴衰:经济决定论? 国家形式和国际关系 民族和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和国际冲突 民族国家的不平衡发展和国家建设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霸权和亚洲的稳定: 前现代时期的国际关系 朝贡制度和中国霸权 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 欧洲列强与中国回应 两种外交思维 第四章  日本的崛起与亚洲政治: 现代化的不同途径是如何影响中日兴衰的 亚洲国际关系新发展模式的开端 赶超西方列强与明治维新 经济重组与向外扩张 种族优越论:战争的“话语” “大东亚共荣”与拯救亚洲 中国为什么会衰落?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转型:中国政治民族的建设 中国是国家(state)还是文明(civilization)? 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民族主义的制度基础:从人民主权到国家主权 以党治国和民族主义的组织化 国家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 第六章 改革与发展:中国政治民族国家的重建? 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的困境? 狭隘的种族民族主义:国家整合的困难 中央—地方关系:在集权和分权之外 国家和社会关系:主流社会与政治整合 第七章 民族主权建设: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亚太权力真空论 东亚政治:军备竞赛还是正常发展? 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第八章 中国民族主义议程:战争还是和平? 日本:追求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 美国:亚洲利益和政策 美国可能的对华战略选择 中国的选择和民族主义的议程

作者简介:

郑永年: 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 包括学术类作品: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郑永年论中国系列作品: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 《再塑意识形态》 《中国改革路线图》 《重建中国社会》 时政评论类作品: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中国改革三步走》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宝藏(551+)
  • 扫描(211+)
  • 朗读(840+)
  • 震撼(877+)
  • 注释(672+)
  • 破损(165+)
  • 缺章(1354+)
  • 物超所值(1273+)
  • 最新(245+)
  • 现实批判(728+)
  • 考研(798+)
  • 低清(754+)
  • 适配(437+)
  • 可搜索(548+)
  • 缺页(311+)
  • 感动(280+)
  • 可复制(158+)
  • 稀缺(451+)

下载评论

  • 用户1734971397: ( 2024-12-24 00:29:57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PDF/AZW3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37075319: ( 2025-01-17 08:55:19 )

    无损版本小说资源,MOBI/TXT格式适配各种阅读设备,推荐下载。

  • 用户1718455247: ( 2024-06-15 20:40:47 )

    流畅下载EPUB/MOBI文件,完整学术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36826860: ( 2025-01-14 11:54:20 )

    电子版比纸质书方便多了,随时随地都能看,赞!

  • 用户1718759539: ( 2024-06-19 09:12:19 )

    音频功能搭配PDF/AZW3格式,优质数字阅读体验,体验良好。


相关书评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