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新书屋 - 中国节日志·纳顿节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5-17 18:04:40

中国节日志·纳顿节

中国节日志·纳顿节精美图片

中国节日志·纳顿节书籍详细信息


内容简介: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三川地区以土族为主体、少部分藏族和汉族民众参与的以二郎神及其他神灵为祭拜对象的庆典仪式,被土族人称为“纳顿”节,被藏族、汉族人称为“八月会”。在节庆仪式中,土族人以表演“会手舞”、“庄稼其”、“五将”、“三将”、“关王”、“五官”、“杀虎将”等折子,藏族、汉族人以向神灵献祭,来实现凡俗与神圣的沟通,达到酬神祈福的目的。“纳顿”节形成了“一庙一会”或“两庙一会”的组织形式与水排轮值制度。“纳顿”节调适着乡民生活节律,维系着乡土社会秩序。

书籍目录:

综述 001 一、三川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 004 二、纳顿节的起源与名称由来 026 三、纳顿节的区域分布及其差异 037 四、纳顿节的仪式过程 048 五、纳顿节的组织形式 059 六、纳顿节的传承、变迁与发展现状 061 七、纳顿节的意义和功能 071 志略 077 一、节日时空 079 纳顿节的准备时间 079 纳顿节小会 080 纳顿节正会 081 安神时间 081 庄廓 082 村庙 088 纳顿会场 090 村落 095 二郎宗庙 100 大峨博 101 寺院 103 二、组织 104 水排组织 104 纳顿组织者 105 法拉 107 法师 109 阴阳先生 112 三、节日缘起 113 二郎神 113 九天圣母娘娘 115 摩竭龙王 118 锁竭大帝 120 四郎神 121 朱喇嘛 122 四、仪式活动 123 请神出庙 123 嘛呢会 123 献祭还愿 125 献供品 126 搭头、报喜、唱喜讯 127 折子表演 128 跳法拉 128 安神 129 罚香 129 饮食禁忌 130 蒸饼制作的禁忌 130 禁止妇女入庙 131 跳会禁忌 131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132 会手舞 132 庄稼其 135 三将 136 五将 137 五官 138 杀虎将 139 五大民族 140 会手舞的传说 141 庄稼其的传说 143 三国故事来历的传说 145 杀虎将的传说 146 法拉的传说 148 法师的传说 150 河州荻荻的传说 151 六、游艺娱乐 157 合会手 157 走亲戚 158 提亲、定亲 158 七、节日用品 159 蒸饼 159 公鸡 160 羯羊 161 酩馏酒 161 油饼、麻花、凉面 162 节日礼物 162 方神的服饰 163 会手的服饰 163 庄稼其角色的服饰 166 五将角色的服饰 166 杀虎将的服饰 166 五官的服饰 167 法拉的装束 167 法师的装束 169 脸子 169 锣鼓 170 鸣旗 171 八、节日文献 171 青海土族社会历史调查 172 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 172 土族民间信仰解读——地方性信仰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解读 173 土族民间信仰研究 173 不同情景中的群体认同意识——基于三个土族社区的人类学对比研究 174 土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以辛家庄和贺尔郡为例 175 地域崇拜与流动的认同——青海民和三川“纳顿”仪式的田野考察 175 民和官亭地区土族的“七月会” 176 三川“纳顿”渊源 176 青海民和土族地区“纳顿”述略 176 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纳顿”新识 177 青海土族的纳顿傩戏初探 177 民和土族“纳顿”面具艺术述略 178 民和土族“纳顿”节日的文化功能刍议 178 浅论土族“纳顿节” 178 仪式的整合与升华——民和三川土族“纳顿”的前期准备活动 179 青海土族“纳顿”文化现象解读 179 试析土族“纳顿”节传承、复兴的文化动因 ——以青海省民和县鄂家村为例 179 青海民和土族“纳顿节”的田野调查 180 三川土族“纳顿”解读 180 民和三川土族“纳顿”体系的农事色彩 180 傩文化土族形态探微 180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一) 181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二) 181 仪式展演与象征意义:民间仪式中的多神信仰及其社会功能 ——三川土族“纳顿”节及多神信仰习俗的人类学考察 182 土族纳顿的文化价值及健身功能 182 青海土族纳顿节体育文化探骊 182 土族纳顿节仪式展演的文化象征与功能 183 土族“纳顿”舞蹈的文化解读 183 青海土族“纳顿”舞蹈哑剧 183 民俗节日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征用及其策略 ——以民和土族纳顿节为例 184 土族纳顿节的当代趋变及其原因探析 184 调查报告 185 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二郎神信仰调查报告 187 青海省民和县三川纳顿组织与水排制度调查报告 223 2007年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纳顿节调查报告 244 2007年青海省民和县杏儿乡藏族八月会调查报告 335 附录 363 参考文献 379 后记 384

作者简介:

刘目斌,男,1978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曾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人类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理论与方法、土族历史与文化、区域傩文化。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下载点评

  • 朗读(1384+)
  • 免密(528+)
  • 清晰(848+)
  • 惊喜(408+)
  • 完美(150+)
  • 原版(310+)
  • 精校(930+)
  • 经典(358+)
  • 分卷(925+)
  • 考研(657+)
  • 直链(121+)
  • 精排(871+)
  • 科研(285+)
  • 过期(982+)
  • 重排(730+)
  • 无损(374+)
  • 信息量大(563+)
  • 高清(852+)

下载评论

  • 用户1742631222: ( 2025-03-22 16:13:42 )

    稳定下载AZW3/TXT文件,无损学术推荐收藏,资源优质。

  • 用户1729949892: ( 2024-10-26 21:38:12 )

    互动版电子书下载秒传,支持PDF/MOBI格式导出,体验良好。

  • 用户1738256182: ( 2025-01-31 00:56:22 )

    稳定下载EPUB/MOBI文件,完整期刊推荐收藏,推荐下载。

  • 用户1733440577: ( 2024-12-06 07:16:17 )

    音频版电子书下载流畅,支持PDF/TXT格式导出,操作便捷。

  • 用户1741784131: ( 2025-03-12 20:55:31 )

    找了很久终于找到高清版本,排版清晰,阅读体验很棒!


相关书评

暂时还没有人为这本书评论!


以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