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胜
人物简介:
王先胜,四川邻水人,考古纹饰学创始人。现为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纹饰(远古-秦汉)、史前文化、传说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著有学术著作多种,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古代纹饰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中国上古纹饰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夏商周-秦汉)纹饰的知识性和探索性读物,主要涉及青铜器纹饰、陶器纹饰、玉器纹饰、漆器纹饰、汉代画像等,也涉及少数特别的器型、遗迹,上古纹饰与远古纹饰的渊源关系。力求较系统地介绍并有重点地解读上古纹饰,注重方法论及与远古纹饰的贯通性。
本书初步揭示,古代天文历法、易学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不仅是上古纹饰表达的主题、主要内容(纹饰设计服务、服从于这些主题和主要内容),也是上古社会精神文化的主要来源与构成,“诸子百家”尤其儒、道、易、阴阳五行、天人观等思想文化的核心、基底与之一脉相承。对龙、太极图、八卦、并封、饕餮纹、云纹等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图像或文化现象的起源及其内涵进行了探讨。
本书主要面向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可供高校相关专业或通识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选做教材或教学参考,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参考。
全书篇幅40万字,其中文字23万字,黑白图片900余幅(组)、彩图26幅。
一句话推荐:
只需拥有一个知识体系、一种思路与方法,掌握6个(组)基本的图形、符号,就可以读懂大部分中国古代图案、纹饰,从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到秦汉时期。
专家推荐:
应该说把考古发现的各种遗存之上的纹饰,作为专门的考古学的“纹饰学”进行研究,王先胜在考古学界是非常突出的……考古学在推动人类史与自然史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科学研究成果,极大的扩展、深化了考古学研究。王先胜先生的《中国远古纹饰》《中国上古纹饰》就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而且他的研究涉及自然科学史、人类史的许多方面,这是他的《中国远古纹饰》与《中国上古纹饰》研究的特色。应该说这类以考古发现资料为基础,多学科结合的人类史与自然史的综合性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我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这类科学研究成果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历史学部主任 刘庆柱
在考古资料的人文阐释和开掘方面,王先胜的《中国远古纹饰》《中国上古纹饰》是解读神话图像的最新代表,具有引领风气之先的标杆意义。它们侧重在梳理和解读古代纹饰的神话天文学意涵,归纳出六组基本图形符号……王先胜认为这六种图形符号的意蕴,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形成,一直延续到夏商周和秦汉时代,基本没有中断。这对于认识包括汉字在内的华夏传统符号编码,带来有益的启迪。这显然是对文化大传统研究做出的重要拓展,有助于从符号编码系统和规则方面,重建大传统时代的文化文本。
——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叶舒宪
王先胜这两本书,是其二十余年研究的结晶,相当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解读了远古-秦汉纹饰,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应是这一领域开创性的著述。其成就,包括资料的系统整理和介绍、研究两个方面。资料的整理,为后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打开史前文化宝库的钥匙和方便。对纹饰的释读和研究,又有许多杰出的、独到的见解,它们将起到引导学界开创一条新的研究方向的作用。万事开头难,不要期望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能作到十全十美,人人赞同。正基于此,我十分乐意向学界和读者推荐它们。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副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 陈久金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