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胜主编;杜兴民,张文,王佳副主编
人物简介:
刘坦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居住武清乡间,物质条件极其艰苦,虽只活到50岁,却留下了熠熠发光的学术著作,堪称是武清人民的骄傲!他1935年就在《东方杂志》发表文章。并与商务印书馆签约出版专著,从此确定终生治学方向。
在日前天津武清区图书馆举行的“《中国古代纪年丛考》出版座谈会暨史学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其泰指出,刘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之下从事研究,其妹妹弟弟都无私为他提供帮助。这是武清“重教钦学”的传统,重视教育,钦敬学问、钦慕有更高的文化。其次,是刘坦身上强烈的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勇于创造的精神。刘坦有了这种坚忍不拔、攻坚克难的精神,才能在身居乡下、生活困顿的情况下,完成高水平的《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一书,破解千年迷茫。
1956年,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刘坦应邀出席,是整个河北省(当时天津隶属河北)唯一应邀出席的学者,也是全国唯一出席的民间学者。
刘坦(1910—1960),天津武清县王庆坨镇人,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纪年问题,撰有《〈史记〉纪年考》,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时年仅27岁。1950年代在《历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著有《论星岁纪年》(科学出版社1955年)、《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科学出版社1957年)。其中《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约27万字,至今仍是全世界在这个专题领域的唯一专著。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乔治忠认为,仅凭此一书,刘坦即可居于第一流的历史年代学家之列。“作者不仅系统清理了中国古代星岁纪年发展演变,指出其文化实质和历史影响,而且做出许多具体论断,清理、解析、考释、裁定了自古及今大量的讹误和混乱。”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4月03日 01 版)
详细介绍,可参乔治忠、李金华:《历史年代学家刘坦及其学术成就》,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中国古代纪年丛考(全44册)书籍相关信息
内容简介:
刘坦的历史考证和年代学研究独具特色,与任何人不相雷同,其《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一书解决的问题极其艰深,面世70年之后,迄今仍然是在世界上流布的唯一专著。本书收录刘坦手稿十余种,并首次系统地进行了整理编排,分为著述类、别录类、整编类和索引类。
前言:
刘坦(一九一〇—一九六〇),武清县王庆坨镇人,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纪年问题,早年撰有《〈史记〉纪年考》,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出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历史研究》发表过学术论文,着有《论星岁纪年》《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其中《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至今仍是全世界在这个专题领域的唯一专著。
刘坦的论著内容独特,学术艰深而少人企及,在刘坦自撰的《四十自纪》中,有的略述梗概,有的则仅存篇名而已。本书按刘坦学术专著的类型将其细分为四类:
其一,著述类,收录《史记系年考》《四十自纪》《星岁纪年之研究》《论殷历纪年文献》等四种,其中《史记系年考》和《星岁纪年之研究》为刘坦最为重要之专著。
其二,别录类,收录《史记别录十二卷附未定稿》《春秋别录初稿》等七种文献,刘坦的所谓“别录”,是突破和甩开原古籍的编纂系统和体例,另行分门别类地辑录其中的史事记载,是进行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
其三,整编类,收录《春秋公羊史纂》《前汉经学史料》《前汉书古今人表检字附世谱一卷略考一卷校勘记一卷》等七种文献。其中《前汉书经学史料》《后汉书经学史料》,将这两部史籍中凡涉及经学内容者,按六经经传、《论语》《石经》《尔雅》《周礼》、图谶等分类抄录,虽则用意同于“别录”,但专题明晰,部帙丰硕,已经近乎于两汉经学史撰述。
其四,索引类,收录《礼记别录目初稿》《管子史引》《晏子春秋史引》等二十九种书,因“别录”的编辑要抄录大量史籍原文,特别耗时费力,从一九五一年起,此类工具书的编辑,改为只注明见于某书页数的方式,有时摘略一些提示,而不再抄录原文,称为“纂目”或“引目”,乃纯为自己查閲之用。此外,又将刘坦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十余篇学术文章作为附录附于本书末尾。
刘坦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是在于对中国古代历史年代学的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其意义不仅仅在历史年代学的范围之内,对整个历史学研究方法的改进均有裨益。此次我们将刘坦手稿予以整理编排,以影印方式出版面世,既保存了手稿的真貌,亦能给学界同行提供参考。
全格式电子版 - 免费下载